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好!好!谢谢你,谢谢你,我谢谢你啦……”

彭德怀攥住了警卫员的手,昔日挺拔威武的彭老总,颤颤巍巍的鞠了一躬。

那是1966年的寒冬,警卫员在车下头,彭德怀在车上头,他没能看见警卫员的泪如雨下,也没能想到,这一别,再相见已是天人两隔。

警卫员不是别人,正是跟随了彭德怀16年的景希珍

他跟随彭老总太久了,从朝鲜战场上的枪林弹雨,到回国后北京的兵防训练,还有在吴家花园和大西南的日日夜夜……忘不了,也不能忘。

彭德怀走后,景希珍却舍不得走。

三年来他待在彭老总的住处,守着彭老总的东西,夜里恍恍惚惚间望向屋里,仿佛有看见彭老总还在这儿,就坐在那张旧桌子上,依偎着发黄的灯光办公。

清醒过来时,景希珍又忍不住流泪,想起跟在彭老总身边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初相见,朝鲜战场共存亡

那是1950年,景希珍十九岁的时候,又青又涩的新兵蛋子,毫无防备的被调到了彭德怀身边。

他跟在负责人的身边,心里又喜又怕,“是不是彭老总,彭德怀同志?”。

谁不知道彭老总彭德怀啊!这是他在大西北的时候,听故事才能听见的名字,人人都知道这是个大英雄!

不过,怎么偏偏选了自己来?自己没啥文化,也没啥见识,能干得好嘛?

就这样欢喜又害怕的等着,终于等到了见彭德怀的日子。

他没想到,彭老总竟然就住在这么一个木板搭成的的小棚子里,冷得很,屋里只有一张简陋的行军床和一个用木头箱子临时垒的办公桌,简陋得不像是一个司令员住的地方。

可彭老总坐在这儿,就显得这屋子格外不一样了,他粗眉大目,整个人方正又威严,在询问了景希珍的姓名和年龄后。

笑着跟他说:“我们以后就在一块干啦,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景希珍心里热热的,像是满腔的热血都涌动起来,说不出话,一个劲儿的点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留在彭德怀身边,开始帮着彭老总处理大大小小的事情,好让彭老总能安心工作。

他们跨过了鸭绿江,全国的人民都看着他们,盼着战争早日取得胜利,一波一波的物资运到了这里,还有许多专门寄给彭德怀同志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感谢和慰问。

但没人敢把东西送到彭老总屋子里去,大家都了解他的作风,只好送进了景希珍的屋子。

他照着彭老总的话,把这些物资分配开来,一份份送出去,还不忘祝福大家,一定要写信感谢祖国人民的支持。

这天,就在他分物资的时候,来了位通讯员,说是替某某干部来拿物资的,当场就开始挑挑拣拣,想取些东西回去。

景希珍拦住了他,二人争吵起来,引来了彭老总,狠狠地批评了那位通讯员,人民群众的东西,谁也不许私自拿进自己的腰包!

景希珍至今还记着彭老总当时教他的东西,管“公”的人,有三条最紧要的,一是自己不能贪,二是别人不能送,三是脸皮一定要厚,敢把干部和熟人都挡回去,这样才能管好“公”。

后来他跟在彭老总身边十几年,不属于他的从没见他多拿过一分,属于他的他也要拿出来,给人民,给他的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愿军的条件比不上美军,前线的军情紧张起来,彭德怀连吃饭和睡觉都顾不上,眼里只剩下了文件和地图,累得不行了,才会不大安稳的躺个十来分钟。

一次敌军空袭警报拉响的时候景希珍正在山洞里,根本没听到,直到大家都奔进山洞,才猛然发现彭老总怎么不在!

他心头一震,拔腿就往洞外跑,顾不得外头的狂轰乱炸,心里只一条:彭老总不能出事!冲进彭老总的屋子里,他果然是看文件看到了忘我的地步,哪里还能顾得上听外头的动静。

景希珍和另一个干部把彭老总拉进洞,他这才反应过来,笑着说:“今天不是你们几个把我搞进洞,我就见了马克思了。”自那以后,景希珍更是牢牢跟紧彭老总,他心里只装着大事,总要有人替他顾顾自己呀。

这样的险况发生了不止一次,但景希珍永远在彭老总身边牢牢护着,只要彭老总不闪躲,哪怕子弹擦身而过他也不会退一步。

后来签署了停战协议后,他和彭老总走在被炮火轰的焦黑的土地上,踏着热浪,迈到了满是烈士遗体的山头,脱下帽子站了很久很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祖国,国防部里展身手

回国后的1954年,彭德怀担任国防部长,亲自检查军队的战备和训练。不管是什么职位,也不管职位高低,彭德怀总是要与群众、与士兵站在一起的。

有一年,彭老总到南海岸视察情况,走进一个军营时,听到了大堂里传来的舞会声响,他心里了然。

他没去大堂,反而是走进了正在讨论些什么的连队驻地,进去便跟大家介绍自己,说是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讨论讨论。

这可把班里的战士们惊讶到了,一时间端茶的端茶,倒水的倒水,还特地用一床被子给彭德怀铺了椅子。

可他什么也没接,什么也没用,坐到了战士们的矮板凳上,开始关心大家讨论的问题:为什么一些新独立的国家老是闹政变?

彭老总没说话,他静静地听着战士们的讨论:大家聊政党,聊帝国主义,聊民族革命,但都没说到彭老总想说的。

等着大家安静下来,彭老总才说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不愿意和大家一样坐矮板凳、硬板凳……比你们叫我坐的板凳还高,高得多!……”

这话一出,全班的战士们都笑起来,但彭老总没笑,他这才说到了重点,那些高板凳上的人,哪里看得到士兵?看得到人民?

班里的几个领导干部脸慢慢涨得通红。他不是不让大家搞娱乐,但不能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咱们的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老总心里装着每一位同志,他虽然严肃,但从来都是明事理的。

他愿意向同志们认错,也愿意承认自己的问题。

景希珍自己就曾跟彭老总发生过“矛盾”。

那是在一个评军衔的会议上,组织搞错了景希珍的过往经历,两人话语不合,争执了起来。

彭老总知道后狠狠批评了景希珍,认为他是虚荣心作祟,计较得失,拿出了许多志愿军战士的例子来给他讲道理。

景希珍发觉彭老总也搞错了,急忙解释,自己在意的可不是军衔,是组织没搞清楚自己的情况!

彭老总立刻发现了自己的不对,耐心的听景希珍说明情况,利落的查清了事实,解决了问题。

这不是军衔高低的问题,而是一名同志历史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不能叫一个同志受委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郊外,吴家花园扛锄头

一九五九年的夏天,彭老总离开了国防部,去了离老百姓更近的地方。

既然不当国防部长了,也不能闲着,彭老总说干就干,给毛主席去了一封信,想要去农民公社,和百姓们一起劳动!

不久,毛主席的回信过来了,据彭老总说,毛主席考虑到他年纪大了,劳动起来有困难,希望他多读些书,去工厂,去农田,做做调查,搞搞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彭老总搬进了北京郊外的吴家花园。搬家时他什么都没带。

他说了,百姓用什么,他就用什么,其余的,统通上交,接着就拿起锄头干活了。

彭老总过去之后组织不放心,想分派一些人来照顾他,但是都被他拒绝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现在是个闲散农民,又没什么病,难道还要人来帮他打扫院子、照顾起居?那不是没天理了嘛!”

农具到了,彭老总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院子里的一棵花树砍了,为的就是用这些土地多种粮食和瓜果。

还真别说,彭老总干起活来有模有样的,不管是缝缝补补,还是种田养鱼,全都干得来、干得好!

彭老总还专门搞了个试验田,研究到底该怎样种出更多粮食。

每一寸土地,都是他双手抚摸过的,土壤细不细,土质好不好,全都了然于心。

景希珍看到,还笑话过彭老总,可真等粮食种出来,足足有九十来斤,一亩地的话,就是九百来斤,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论是到了哪里,彭老总心里最要紧的,还是百姓。

他跟乡亲们说自己就是来学习的,学习大家的劳动经验,还经常邀请大家来家里坐一坐、聊一聊。

自那以后,不管是邻里矛盾也好,孩子生病也好,周围的乡亲们都愿意来彭老总这里,请他说说理、看看病。

后来中南海的人要来给彭老总放电影,彭老总也不忘记摆上小板凳,请大家一起来看。

直到彭老总离开的时候,周围的百姓们别提多舍不得了。

因为在这里,他从来不是什么彭老总,而是孩子们的彭伯伯、乡亲们的彭老头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重头,三线建设做指挥

1965年,彭老总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时候,毛主席希望他可以到大西南去,做三线建设的指挥人!

彭老总终于又和毛主席走在一起,讲历史,讲改革,讲大局!

1965年的初冬,彭老总从北京到了成都,住进了一个独家小院。

彭老总没浪费时间,很快就开始了实地考察,马不停蹄的前往各地的工厂、基地,查看运营情况。

在这个时候,他也没忘记多多关心百姓。每到一个新地方,对于那里的员工都格外关心,关心他们的薪水,关心他们的住房,就连子女和家属也不会遗漏。

彭老总的全身心都投入了三线建设中,有时连景希珍这个年轻小伙子都挡不住这样的工作强度,难免犯困。彭老总鼓励大家说,“再辛苦几年,和我一起度过眼前这段最忙的时候吧。只要三年,大三线就会大变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景希珍前去四川工作,和彭老总在车站分别。

至此,二人再也没能相见。

再相见,早已天人永隔

1974年,景希珍在四川资阳县武装部当一名助理员,而他敬爱的彭老总已经去世。

时隔两年,景希珍才得知这条噩耗,他在同志的宿舍里,悲痛得不能自已。

1978年,景希珍接到了成都军区的通知:从成都护送彭总的骨灰去北京!

“怎么?我们彭总的骨灰在成都!”

景希珍来不及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飞机已经在机场候着了。

省委的会议室里,一个黑扑扑木板盒子放在桌上,上面盖着党旗。

书记指着这个盒子说道:“同志们,这便是彭总的骨灰。时间关系,我们来不及举行仪式了。让我们默哀三分钟,向他致敬吧!”

屋里屋外的人都摘下了帽子,啜泣声时不时传来。

景希珍和大西南的另一位老同志纂魁英接过骨灰盒子细细打量,只见姓名那一栏赫然写着“王川”。

飞机上,景希珍和张魁英热泪盈眶,十三年前,彭老总就是带着他们到了大西南。

如今,是他们带着彭老总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向他们许下“只要三年,这儿就要大变样”的老人,如今已经化作了这小小的木。

景希珍望着这个木盒,想起初见彭老总时,他也是坐在一个这样粗糙的木头桌子前,从生到死,彭老总都是这么艰苦朴素,一心为民。

到了西苑机场,还来不及下飞机,景希珍就听到了 一阵阵悲戚的哀嚎,梅魁和她的弟妹们接过骨灰盒,一个个哭倒在地。

一同来的,还有彭老总的妻子浦安修。

见到她,两人再也忍不住悲痛,大声号啕起来。

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彭德怀、陶铸追悼大会。

景希珍心中长久的悲痛、郁结终于都化作了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一位山西老人忍受着癌症带来的病痛,坚持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完,那是一本《彭德怀回忆录》,这位老人正是景希珍。

最后三天,他几乎已经瘫倒在床无法行动,但依然坚持口述,继续完成回忆录。

2010年7月7日,景希珍在生命最后的几分钟穿上了他的军装,带着对彭老总的无限思念,于病中逝世,享年80岁。

临终前,他不断念叨着:“彭老总,我追随您去了,我去另一个世界继续追随您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景希珍、丁隆炎《在彭德怀身边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