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开国上将许世友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

一生从未违背党组织意愿的他,为何却在接受火葬这项政策上持反对意见,坚持要求土葬呢个?其背后原因令人动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

大别山脚下,苦难童年,幸有慈母为伴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大别山一个穷苦的农家。

父亲许存仁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母亲许李氏闺名叫心心,年轻时候长得十分漂亮,嫁给许世友父亲时只有十七岁。

母亲许李氏宽厚、淳朴、慈爱,共育有四男三女,儿女们都是“仕”字辈。

许世友将军原名“许仕友”,父母希望他能“出官纳仕,结交官友,将来必居民上。”

谁曾想自己的儿子却成为了旧官僚的死对头,成了推翻旧时代旧政府的共产主义战士。

后来跟随红军长征途中,毛主席将其名字改为“许世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所以就有了个小名“三伢子”。

许世友出生的年代正值军阀混战,土豪劣绅强取豪夺,民间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民间甚至常有卖儿鬻女的事情发生。

许世友的家有七个孩子,几个兄弟姐妹都饿得面黄肌瘦,走路都东倒西歪。

这一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连过冬的粮食都没有,许世友的父亲想着把孩子卖给有钱的人家总比饿死强,就决定将许世友卖给过路的人贩子。

有一天,他家的门前来了一个从汉口来的人贩子,许世友父亲从人贩子手中接过两斗稻谷就把许世友送出了家门。

这时,许世友的母亲突然冲过来,哭喊着,叫着许世友的小名“三伢子”,不顾一切地从人贩子手中抢回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将军的母亲

许世友此时仍是懵懂天真的年纪,不懂得母亲为何搂着自己大颗大颗的掉眼泪,也不知道父亲看着自己愁容满面,只是懂事的用自己小手擦去母亲的眼泪。

许世友的父亲看着这一幕叹息一口气,将稻谷还给人贩子,决定留下这个可怜的孩子。

饥荒年代里,为了活命,许世友的母亲就带着他四处讨饭,每次讨到一点好吃的,母亲就先喂给他吃。

寒冬腊月里,讨来一口冷饭,母亲也会用嘴暖热了再喂给他。母亲的慈爱温柔是许世友将军凄苦童年中最大的温暖,而为母尽孝也成为了他一生最大的夙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林真功夫,拳打众僧,只为下山探母

许世友家的村子,西面靠桐柏山,东临大别山,因山高林密,交通十分不便,常常还会有土匪出没。

老百姓为了保家保村保安全,三五人聚在一起习武练功,十来岁的孩子都会三拳两腿的功夫,会使几下棍棒刀枪。

这年春天,村子里请来了一位拳师教授大家武艺。

这位拳师来自河南登封县林家围子,出生少林寺,名叫林子金。

林师傅来到这个村子的目的不仅是教授乡亲们武艺,而且还有意招收几个小孩去少林寺学武。

林师傅的到来,一下子吸引了四邻八舍的众多青少年,八岁的许世友亦是其中之一。

林师傅看许世友虽年幼,却长得一脸正气,是块学武的好料子,也就有心加以栽培。

不久,许世友拜林拳师为师父,每日形影不离地侍奉身边,做一些烧水、泡茶、拿烟的杂务事。

许世友七八岁时,父亲因痨病去世了。家中的生计一下子变得更加艰难了。

秋去冬来,林拳师在村上教武期满,在这期间,许世友的父亲病故了。

年仅八岁的许世友便和母亲商议要跟随拳师去少林习武,减轻家中的负担。

母亲心中纵有千般不舍,但是想着送儿子习武好歹有口饭吃,总比在家饿死强啊,于是淌着眼泪把一件破棉袄披在他的身上。

叮嘱说:“三伢子,好好听师父的话,切莫任性。”

饱尝童年苦难的许世友带着母亲的嘱托,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家乡,去嵩山少林寺开始了艰苦的学武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世友在少林寺习武十分刻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八个春秋过去了,到了他十六岁时,已成了一个武艺高强、铁骨铮铮的硬汉了。

许将军打下的童子功极好。

早些年师父让他腿绑沙袋跑步,训练腿脚。

用手攀住门框、房梁,一吊一宿,训练臂力。

许将军身轻如燕,五六米宽的壕沟一跃而过,一丈多高的房屋,纵身上去,片瓦不碎。

手指关节有力,能一手戳人几个血窟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八年时光将其训练成为一个合格的武僧,可他也八年未回家了。

母亲捎信说十分想念他,许世友便和师父请求要下山探母。

可这一决定却招来了老禅师的雷霆大怒。

禅师原本对许世友极好,见他为人踏实本分,又有一身好武艺,有心培养他成为少林寺接班人,让他小小年纪就收徒做起了师父。

可许世友八年前入寺时不肯受戒,八年后又要下山探母,老禅师为教训这个丑徒弟,心生一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禅师告诉他,你若能打赢这寺中僧侣,我便放你下山。

许世友探母心切,欣然同意。一百多名师兄师弟,分一门、二门、三门、后门一字排开。

老禅师一旁观战,心中暗自思忖。

这其貌不扬的“丑伢儿”,如此孝心,为看望母亲,使出浑身功夫,不仅是个习武的好苗子,也是少见的孝子啊。

老禅师自己也加入这个众僧围堵许世友的队伍中。

老禅师法号“妙兴禅师”,善使棍棒,造诣极深,曾是少林寺院唯一的“七节棍”的棒王。

“我要劈死你!”老禅师大声吼道。

禅师也拿起一根大棒,与许世友相拼,许世友也不甘示弱,既是相拼,那便搏一搏罢!

许世友挥起棍棒朝老禅师头顶迎面劈下,老禅师面不改色。

许世友心里想,若是普通人自己这几棒下去,还不脑浆迸裂?

可禅师面不改色,若真的用蛮力硬拼,自己肯定不是他对手。

于是心生一计,假装应战,实则声东击西,弃棍伏地,想从老禅师的胳膊下钻身伸出去,从后伏击。

许世友捡起棍棒,正要回身与禅师继续再拼一个回合,可老禅师却一改凶神恶煞的面孔,也不来追,反而起身走开了。

许世友望着禅师的背影,心中突然明白了禅师意思,不禁大喜。

原来大师为他的孝心感动,不仅放他下山还附赠了二十块大洋。

小师弟捧着大洋对许世友说,这是禅师送给你的,叮嘱你下山也不能忘记自己少林弟子的身份,不能用武艺伤人性命,要除暴安良,匡扶正义。

许世友感动地点点头,飞也似的下山,一路披星戴月的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八年不见,母亲比以前更加苍老,他大声喊了一声“娘”,母亲欣喜的回头,叫着“三伢子,你回来了。”

许世友扑在母亲怀里,母子相拥,又是哭又是笑,诉说着久别重逢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回乡,母亲下跪,为亲叔叔求饶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将军任山东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他将母亲从老家大别山接来了济南,安享天伦之乐。这天晚上,儿媳田普亲自下厨为婆婆做了一桌家乡风味的菜。

老母亲望着一桌鸡鸭鱼肉,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突然她又面色一变,严肃地对许世友将军说道:“你这桌菜要花多少钱?”

将军知道母亲是心疼钱,于是不言语只是像孩子一样调皮的伸出五个手指头。

母亲吃惊道:“五块钱,这台破费了,够我在村里吃一年的盐钱了,你是当大官,但是也不要忘了天底下还有很多的穷苦人。”

许世友将军和夫人田普都笑了。

说“您老就别算这笔账了,多住几天,让做儿女的尽尽孝心。大家都高兴。”

说着夫人田普还拿来了一套新衣服给婆婆穿,可老母亲连连摆手,说自己身上的衣服是地里的棉花纺布做的,鞋子也是自己做的,穿起来踏实舒服。

将军和夫人也只好苦笑不再勉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令将军没想到的是,母亲在城里住了没几天却生了一场大病,就连医生也说不出个门道。

后来还是老母亲自己开口说城里住不习惯,想回山里住。

原来,母亲是思乡心切,想家想病了。母亲执意要走,将军也不好强留,于是陪同母亲回到大别山,这也是将军建国后,第一次回到家乡。

这第一次回家,许世友却因为要亲手杀掉自己的亲叔叔,和母亲差点起冲突。

许世友的叔叔许存礼,是当地恶贯满盈的恶霸。

在烽火战乱的年代里,他利用自己伪保长的身份,搜捕许世友,还亲手杀害了护卫许世友的两个红军小战士。

不仅对从事革命工作的许世友将军如此,甚至还把许世友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妹妹卖掉。

这个双手沾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刽子手,今天见到了嫉恶如仇的许将军,焉有活命之理?

许将军望着混在人群中欢迎他衣锦还乡的亲叔叔,直呼其名“许存礼,你杀害红军战士,共产党三反五反你怎么成了漏网之鱼?我今天就代表党和人民结过你的狗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将军身材魁梧,久经沙场,孔武有力,对付这种蟊贼,三下五除二就上前把他拎了起来,许存礼吓得抖如筛糠,直呼救命。

母亲许李氏听到人群中的骚动和儿子的声音慌忙跑过来,按住许将军腰间的长刀,劝道:“三伢子,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再说他也是你亲叔叔啊。”

许世友将军哪里肯听,执意要按照政策解决这个恶棍。

母亲见儿子没有停下挥刀的手,情急之下扑通跪倒在将军面前,“儿啊,就当娘求你了!”

许将军一生杀敌无数,唯有这次犹豫了,母亲受苦一生,如今跪到自己面前,这怎么受得起,连忙将母亲扶起来,答应母亲留他一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将军临出发去济南前,有下属来问许存礼之事如何解决,许将军冷面道:判刑!”

原来答应母亲饶他一命,只是缓兵之计,不曾动摇将军维护革命成果的决心,许存礼被投入了河南新县监狱,于1957年病死狱中,结束了他恶贯满盈的一生。

将军第二次回乡探母是1958年,他带一个工兵团开进了家乡,为封闭不通车的家乡修了路和桥,同时又将家乡百亩红松运出,有效支持了共和国的铁道建设。 第三次回乡是在七十年代的动乱中,他又为家乡通了电,使偏僻的大别山区和城里一样夜晚拥有万家灯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忠孝两难全,生前尽忠,死后为母守坟

晚年的许世友饱受肝癌的折磨,疼痛感上来,有时甚至忍不住用头撞墙。

预知自己时日无多的许世友想起自己戎马一生,无愧于党和国家,唯一的遗憾是自己无法在母跟前为母尽孝。

1985年刚过了元旦,许世友交代秘书给党中央写了一份报告,报告中直言自己自幼离家参加革命,中间数十年不在母亲身旁陪伴,因此死后对组织别无他求,唯独希望组织可以批准自己土葬,将灵柩送回老家。

弥补自己生前未尽的孝道,能为母亲守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报告令中央领导和中央军委领导为难,谁也不敢给他批复。

因为早在1956年,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中央有关领导间就发出了一份关于火葬的《倡议书》,倡议书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厚葬的习俗,这样不仅对普通百姓人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同时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奢靡的丧葬仪式劳民伤财,造成巨大的浪费。

《倡议书》要求首先从中央高层做起,采取火葬的形式,不占用耕地和林木,文明祭奠。

当时,在这份《倡议书》后面签名的有: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康生、刘少奇、周恩来、彭真、董必武、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除了任弼时和毛泽东以外,几乎所有领导人去世都采取的是火葬,因此,谁也不敢给许世友批复。

后来,报告送给了邓小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深知许世友的牵挂和顾念,也对这位将军对党和国家的贡献心中有数。

在战争年代,许将军立战功无数,在文化大革命中,坚决捍卫毛主席的地位,粉碎“四人帮”及其余孽企图篡权的阴谋,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性格理应得到理解和批准。但是,这份特殊的报告若真的批复了,又会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造成什么样的舆论影响呢?

邓小平同志陷入了良久思索,许将军一辈子没对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如今许将军也已经八十高龄,临终前只有这一个要求,自己怎么能不批准呢?

于是邓小平写了一份报告,给出批示: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985年 10月22日下午,许世友将军病逝于南京军区总医院。

夫人田普望着心脏监护仪上的显示波无情而又稳定地拉成一条横线,伤心欲绝,伏在许世友的躯体上,撕心裂肺地哭喊:“永别了,世友!”

病床上躺着的许世友就这样走完了八十个春秋的生命之旅,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31日下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南京军区、江苏各界代表三干多人,在南京军区大礼堂里,举行了向许世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告别大厅里,气氛庄严肃穆,告别大厅里悬挂着许世友同志的遗像,许世友同志的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安详的躺在鲜花翠柏当中,走完了其传奇的一生。

参考文献

陈廷一.《许世友外传》.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7.

胡兆才.《许世友故事》.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15.

3陈廷一著. 许世友传奇.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