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B-201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现代化过程中,新型轻武器的重要型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旨在取代QJB-95班用机枪和QJY-88通用机枪,是中国对美国M249 SAW的回应。这种新型机枪和QZB-191系列步枪标志着中国陆军步兵部队轻武器配置的转变,是中国军队现代化的明显标志。

本文为美国TFB网站评论文章,作者Lynndon Schooler,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由于本文作者为美国人,对中国实际情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网络,因此会出现很多错误,请结合自身理解来看待相关问题。本人翻译此文章只为了转述美国相关人员在分析社交平台的视频和照片后,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证实或支持其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JB-201的列装标志着中国步兵班支援火力从无托构型、弹匣供弹的QJB-95班用机枪,转变为采用双路供弹系统机枪。QJB-201通过弹链供弹方式,提高步兵班的压制火力,大大提高了杀伤力。这是中国军队全面现代化计划和更新地面战斗部队武器装备的又一步。然而,实战评估迫在眉睫,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以充分了解其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方工业公司生产的201系列有三挺机枪:两挺轻机枪和一挺通用机枪,称为QJY-201,口径为7.62×51mm。我们将通过本文重点介绍QJB-201标准长度轻机枪和较短的QJS-161轻机枪(也被称为QJS-201),后者用于装备空降部队和特种部队。QJB代表轻武器、机枪和班组,而QJS代表轻武器、机枪和伞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款轻机枪都采用双路供弹系统,主要使用100发弹链和QBZ-191步枪的30发弹匣。QJB-201采用类似美国M27型5.56×45mm全可散弹链。QBZ-95与QBZ-191相互兼容,因此QBZ-95的75发弹鼓和QBZ-95-1的80发弹鼓同样可以安装到QJB-201轻机枪上。据称,QJB-201和QJS-161的空枪重都是5千克,不过很可能的是,由于QJS-201枪管较短,重量会轻一些。理论射速为700~800发/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新型轻机枪可以使用5.8×42mm口径的DBP-95、DBP-10和最新的DBP-191弹药。枪管长度仍未公开,但有人推测为14.5英寸(368mm)和16英寸(406mm)。枪口初速也没有公开,很可能930~960米/秒。有效射程为600米,表尺射程600米,3倍瞄准镜(带弹道补偿器)分划板射程为800米。

为了更好地适应机械化和空降作战,新型轻机枪采用了可折叠的伸缩枪托。枪托可以折叠到机匣的左侧,更方便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QJB-201采用活塞短行程自动方式、风冷枪管、开膛待击、机头回转闭锁方式,导气箍有多个档位。枪机似乎有三个或四个闭锁突榫,枪管锁定杆和带有散热孔隔热罩都让人想起了M249。枪机组设计与内格夫轻机枪类似,采用整体式结构,前端平坦,枪机框将主复进簧整合到枪机框的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枪有两个固定分解销,顶部和底部设置方式与M249类似。拆下小握把组件之后,可以看到机匣底部的弹匣槽。弹匣槽包括一个用于固定100发弹链箱的侧燕尾槽。在小握把组件中,还有双手可以操作的手动保险,并没有快慢机,只有全自动发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现代轻机枪设计相比,受弹机盖明显较短,这种方式允许将瞄准镜安装到机匣后部坚固的导轨上。受弹机盖锁定钮位于左后方,在受弹机盖下,我们看到了一些“德什卡”的痕迹。左侧的摆臂沿着枪机框中的相应轨道内移动,将枪机框的往复运动改变运动方向,以便带动受弹机内的拨弹齿横向运动。托弹盘上前后各有一组拨弹齿,受弹机盖内部有两个弹簧式弹药止动齿和一个弹药定位器,这些设置与M249轻机枪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机匣前部两侧都可以看到两个大螺栓,根据QJS-201的专利图纸,这就是前节套固定在铝制机匣中的方式。钢制全长度的枪机框导轨铆接在机匣左侧,用于增加强度,并且很可能连接到固定抛壳挺上,这也可能是枪机凸轮销导引面,但目前尚不清楚,除非将机枪分解后进行检查。通过抛壳口,可以看到枪机框上的生产序列号,机匣序列号位于靠下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换枪管之前,必须打开受弹机盖,并将枪机锁定在后方,然后按下机匣右侧的枪管解锁装置。内格夫轻机枪更换枪管的操作与之类似,作为安全功能,这样可以确保在更换枪管之前取出弹药。受弹机盖上没有防尘盖,可能会让尘土进入供弹机构内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型QJB-201轻机枪有望显著增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部队的作战潜力。与QJB-95弹匣供弹的班用机枪相比,随着杀伤力和压制火力的提升,如果每个班配备一到两挺QJB-201轻机枪,班组的作战能力将大幅提高。这些新型机枪在其单位结构中的潜力不仅令人鼓舞,而且令人乐观。笔者期待以积极的态度审视它们,这并不是由于印度洋-太平洋战区局势升温,而是因为它们为中国步兵部队带来了重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