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箱、自行车、行李箱、晾衣架……一层摞着一层,映入眼帘的一堵杂物“墙”,几乎占满了楼道的平台,阻碍了顺畅通行,而在这些杂物的上面便是“禁止堆放杂物”的鲜明标识。这是去年8月,出现在中远两湾城某楼栋楼梯通道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堵塞通道的杂物堆积

“平时大家坐电梯,走楼梯很少,所以楼梯间慢慢就被占满了,有的杂物靠墙放,留出点通行空间,有的就完全把楼梯挡住了。”居民说,杂物堆积严重,社区张贴的通知单也没能起到什么作用,这让中远两湾城的不少居民感到很无奈。“邻居们你占我也占,整栋楼、整个小区就成了堆物堆料重灾区。要让整个小区都不乱堆乱放很难,可若不根治,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

“以前是哪里投诉解决哪里,没有从根本上形成一套常态长效的应对机制。”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书记恽梅深知,整治楼道堆物是把生命通道打通,这是守住底线的事,不能问题出现了再去“扑火”,而是要调动起各方承担好责任的主动性,将“火苗”扑灭在摇篮里。

在这样的思考下,一套“夜夜巡,日日整”的楼道堆物处理机制在一年多前初现雏形,并在常态化的执行中得以不断磨合与完善。“夜夜巡,日日整”即晚上巡查、白天整治,晚上物业巡楼后将堆物情况反馈至信息群,白天居委牵头保安保洁队伍进行针对性清理。“刚开始集中整治的时候,我们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清理出整整100多车楼道堆物,堆物几乎严重堵塞安全通道,处理好一栋楼几乎要花上大半天时间。”如今,在这套机制下——居委牵头汇总,保安巡查记录,管家沟通协调,安保保洁清理,各司其职、配合得当,“巡查+整治”一栋132户的楼,用下来一个小时不到就完成,通常一趟电梯就能处理完一栋楼的所有堆物,恽梅笑称,“可以看到,我们现在清理出来的东西都不积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清理出的楼道堆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度化整治后的楼道

看似仅有六个字,其中有不少门道。“夜夜巡”之所以选择在半夜,一是此时安保力量相对白天更为充足,可以安排人员进行有效巡楼,二是晚上往往是火灾等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夜间巡楼也能起到“守夜”的作用。“巡”与“整”采用“黑+白”的形式交错进行,“以前我们巡查到堆物后立即敲门联系业主,往往容易激发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如今我们晚上巡查到堆物后,通过管家与业主进行沟通,给予一个缓冲期后,大家的态度通常更为配合。”恽梅介绍道。“巡楼”不囿于晚上集中出现的物业力量,平日里楼栋里的党员志愿者们也积极发挥作用,相互提醒有堆物的邻里,这样便形成“大巡+小巡”的形式,让居民们将“避免堆物于楼道”的认知不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前,大家总对堆物不以为然,面对整治也认为是居委和物业的分内之事,甚至以此为契机进行大扫除。如今,这个“认知怪圈”已被打破,“物业晚上巡逻、白天整治,花费这么多精力去维护我们生命通道的畅通,而我们作为主人公,更不应该为公共环境的畅通与整洁添堵。”一位居民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物业清理楼道堆物

细节之处见真章。楼道堆物“顽疾”一直以来是社区治理工作的痛点与难点,如今在中远两湾城,整治堆物的成效还辐射到不少其他社区事务中。“换梯、换届等社区大事,我们几乎全楼发动、全员参与,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度和信服度越来越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自主性肉眼可见地提升。”恽梅说道。

将工作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让居民切实参与到社区治理发展的各环节,更成为了基层减负增能的有效实践。提到社区减负增效的路径,大家首要会想到是自上而下,即减轻行政负担、增强服务力量。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更新治理理念、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参与力量、推动多元共治,这样横向强体、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才是社区治理发展良性循环的根本方向标。

记者:张成妍

编辑:戴琳

普陀区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扩大)会议召开

三十载情暖职工,保障互助“惠”聚普陀力量

以“有解”之心,共绘“为老”新蓝图

普陀“美术新空间”+1,快来打卡!

关于个人养老金的热点问答,都在这里→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