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美丽重庆建设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必答题”。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总书记深情牵挂着巴山渝水,殷殷嘱托激励着山城儿女。

美丽重庆建设吹响“集结号”,出台实施《美丽重庆建设行动计划》,以治水为重点迭代升级推进“九治”,坚决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持续提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扛起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的重大使命。

“美丽计划”如何照进现实?12月23日起,上游新闻聚焦美丽重庆建设推出《“绿”动新重庆》系列报道,发掘有重庆辨识度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密码”,多维度展现新重庆建设中的美丽蜕变,奏响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最强音。

在重庆大渡口跃进村街道的丁家垭口,滔滔长江拐了一个弯。12月14日,在江北岸的老重钢焦化厂区域,挖掘机和运渣车在轰鸣中忙碌穿梭,正按规范开展土壤污染治理。

“治土”的生动场景,也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关键一环。在探索治土的过程中,重庆激励基层干部大胆试、大胆改、大胆闯,以改革之勇“试”出有辨识度的“重庆探索”。

三个“首次”

探索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新范本

重庆大渡口曾因老重钢而有“钢铁之城”的美誉。2011年,老重钢基本完成整体环保搬迁,遗留下8000多亩的土地需要实施污染修复和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重钢旧址土地在修复治理中。

按照由南至北的顺序,老重钢地块已完成一半以上的污染地块治理,包括炼铁厂、葛老溪、虹桥院、型钢厂等地块,正在实施焦化厂、渔鳅浩等地块修复。

这些污染土壤,一部分作为生产水泥原料,一部分通过高温去除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还有一部分则采用固化方式进行填埋,基本实现“应治尽治”。

一般土壤修复需要经过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治理、效果评估等多个环节,除去修复治理外,其余环节一般情况下需要8-12月。

很显然,对修复时间短、污染轻、方量小的地块,这样的过程费时又费力。如何压缩流程、缩短耗时?

为答好这道“考题”,大渡口区启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改革,开展轻微污染地块自主修复改革试点,将复杂的程序简化成申请、实施和验收“三步走”。

目前,大渡口已通过自主修复方式完成5个轻微污染地块修复,申请至验收时间为1个月左右,较一般流程时间缩短近70%,有效化解土壤污染治理与地方开发利用土地的迫切性之间的矛盾,切实为企业在时间与成本方面“减负”。

安全监管职责是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实施中的一项空白。

土壤修复现场的工程,涉及深基坑、高边坡等存在安全隐患;可该类型项目不属于建设项目,国家层面没有规范性文件明确其安全监管职责。

大渡口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在全市率先将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安全监管纳入区住房城乡建委监管范围,同时从项目立项、招标环节完善项目监管流程,全面保障污染地块安全利用。

“整个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的安全管理现在实现有据可依。”大渡口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宁表示,与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改革实施前相比,改革实施后在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成效显著。

根据正在全市推广的《大渡口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监管机制改革试点方案》,这一改革创下“三个首次”:首次落实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安全监管责任,首次明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分级分类管理流程,首次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新局面。

目前,重庆已在全国率先推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程度分级和用途分类管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全国首创

建立土壤污染调查名录为企业“减负”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金凤镇白鹤村的一块300亩的农用地,正在申办住宅用地。因为一项改革;申办过程中只需填写简易调查表,不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耗时从两个月压缩到一周,还省出几十万元的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夏季开展土壤污染调查的场景。

这项改革就是在全国首创的土壤污染调查分类管理名录,其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地块,建立重点地块、一般地块、其他地块分类调查名录,再按规定差异化开展调查和编制调查报告,有效破解土壤污染调查费时费力费钱问题。

像这300亩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低,改革后被纳入其他地块加以管理,很快就完成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后续建设打下了基础。

“一周内就可完成,花钱还不到7万元。”重庆高新开发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土地开发部工作人员余尉卫告诉记者,现在开展这项工作效率高了不少,要是放在改革前,时间起码两个月,费用要四五十万元。

据统计,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5年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174块建设用地中,农用地、未利用地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一住两公”用地占比超70%,支付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费约9000万元。

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罗雪雅举例说,辖区另有一个真实项目,如果按改革前,有1.7万亩区域面积需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费用约1000万元,时间需要两三个月;改革后,需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区域面积缩减至约3000亩,费用降至约180万元,调查时间减至1个月。

“改革后已完成23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简易调查,地块调查费用从改革前的近350万元减少至50余万元。”罗雪雅说,这样的改革是实实在在为企业“减负”,省出了一大笔真金白银。

改革之后,针对重点地块严格按照规定和技术规范开展调查并编制报告,并且要由生态环境局会同规资局组织评审;一般地块则区分重点区域和非重点区域开展调查并编制报告,由业主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评审;其他地块只需填写简易调查表,也不再开展评审了。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