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艾里温搭乘面包车回到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的夜晚,另两位朋友也刚刚飞抵,四人的格鲁吉亚之旅成团。格鲁吉亚仿佛上帝创世的沙盘——仅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白雪皑皑的高加索山脉、黑海明珠巴统(Batumi),8000年前就开始酿酒的卡赫季(Kahneti),遍布全国的千年教堂,诸多前苏联工业化的遗迹,以及外高加索地区最多元和最有生机的都市第比利斯。不管你是运动派、躺平派、访古派,还是到此一游派,格鲁吉亚都是恣意驰骋的乐园。
自2024年5月28日起,持有效的格鲁吉亚普通护照或有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护照,在缔约另一方入境、出境或者过境,单次停留不超过30日,每180日累计停留不超过90日,免办签证。
生命之柱大教堂
我们入住酒店时已过饭点,遂快速在美式快餐店 Wendy's 点了汉堡,从街边便利店里捎上本地啤酒,在异乡以熟悉的方式拉开 7 天 7 夜行的序幕。
高加索山脉南麓的斯瓦涅季地区是首站。第二天一早,我们从第比利斯火车站,搭乘“绿皮”火车(每人15拉里,约40元人民币),前往西部的祖格迪迪(Zugdidi)。车厢里全是背包去徒步的欧美穷游青年。
中午时分抵达祖格迪迪。对于绝大部分游客,几万人口的祖格迪迪是进入斯瓦涅季山区前的中转站。在火车站跟一位大爷谈妥,以120拉里的价格搭乘小轿车,盘山3个小时,抵达130公里外的梅斯季亚(Mestia)——高加索山脉南麓的枢纽。
上起:祖格迪迪火车站外、梅斯季亚的景致
从最早的亚述开始,又经过罗马、波斯、拜占庭、蒙古、奥斯曼、沙俄,南高加索地区曾被诸多帝国占领与统治,但斯瓦涅季地区由于其交通闭塞从未被征服过。
后疫情时代,形形色色的户外徒步团大踏步走出国门,外高加索是热门的性价比之选,例如从梅斯季亚出发,向东到50公里外的乌树故里(Ushguli),通常4天。曾经的我们没有规划硬核线路,更多是走到哪算哪的游荡,徜徉在高加索夏末秋初的茂密和惬意里——上午,爬野路、远眺查拉迪(Chalaadi)冰川;下午,包车去只有草的哈茨瓦利(Hatsvali)滑雪场,坐10分钟缆车(往返每人10拉里)上山顶,灌一大口冰可乐(4拉里/瓶),漫步草场,望重峦叠嶂,也静静观察吃草甩尾的马儿。
上起顺时针:镇口表演、骑兵塑像、梅斯季亚的缆车
夜幕徐徐落下,来到镇口久负盛名的Laila,在本地斯凡人(Svan)的民歌声和器乐中吃饼啃肉。人均不到40拉里,心满意足。仅几万人的斯凡族讲斯凡语,和南高加索其他的语言不互通,也没有文字体系。现在,斯凡年轻人已大量使用格鲁吉亚语,斯凡语濒临失传。
Laila餐馆晚餐与歌舞表演
第二天驱车1个多小时(包车往返190拉里),深入斯瓦涅季腹地,前往海拔2000多米的乌树故里,由5个村庄组成的社区。全程大部分是悬崖边的坑洼土路,司机师傅当年是高加索山上的戍边骑兵,胆大心细。我安心打盹了。
梅斯季亚已沾染游客集散带来的喧嚣和些许现代感,乌树故里完全保持了中世纪以来的静肃。抵达Chazhashi村,放眼望去,众多陈年的石塔楼矗立在家家户户,倾诉着千百年来的风雪、坚韧与传承。1996年,上斯瓦涅季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乌树故里
村庄的背后是成片直耸入云的雪峰,深处是海拔5193米的格鲁吉亚最高峰什哈拉山(Shakara)。穿过村庄就是沿着Enguri河谷的徒步道,地势平坦。临走时,我们在村口买了两瓶水,碰到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羞涩又好奇。我们纷纷跟她合影。蹲下来,依依不舍向她挥别。
乌树故里村口与小女孩道别
结束斯瓦涅季的3天2夜,花了一整个白天,返回第比利斯。很多游客会前往黑海畔现代化的第二大城市巴统,享受惬意夏日,尤其是打卡海滨大道8米高的移动雕像阿里(Ali)和尼诺(Nino)——俩人相向移动,“穿越”彼此的身体,再缓慢移开,再彼此“相拥”,周而复始。我们不是躺平党,默认跳过。
驶过祖格迪迪不久,司机开进加油站。在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经常能在路上看见美欧日的淘汰车款,方向盘左右都有。拉达也有不低的保有量,诉说着与前苏联的交织。高速上,司机们很习惯开着窗,仿佛迎面的强风只是轻拂过脸庞。更有特点的是每路过一座教堂,他们会腾出一只手划十字——载过我们的司机无一例外。
阿里和尼诺雕像
原计划是到第三大城市库塔伊西的机场后租车自驾。但没提前预订,迎接我们的是无车可用。耗了大半个小时,与其再等下去,不如再包一辆车上路。规划自驾,主要原因是我想造访向东1个半小时车程的奇阿图拉(Chiatura)——一座因开采锰矿而生,将17条缆车线作为重要交通网络的工业小镇。废弃的筒子楼、厂房与各类公共场所,斑驳的缆车厢铁皮,散落路边的报废拉达,诉说着曾经的喧腾,铭记着昔日的光芒。奇阿图拉这几年也开始修缮缆车,4条线路已升级成现代化的缆车系统。也有几条线作为遗迹呈现给世人。
Chiatura旧缆车站与缆车
回到第比利斯之前,不能错过小城哥里——斯大林的出生地。他的故居是一间简陋小屋。纪念馆就在边上,1957年落成,在斯大林逝世后的4年。馆内陈列着生平各时期的代表性物件,包括不少见证中苏友谊的礼物。纪念馆旁还有一节绿皮火车车厢,重装包裹,玻璃防弹,自1941年起是斯大林出行访问的私人专用车厢,包括去参加著名的德黑兰会议(1943年11-12月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首次会晤,讨论开辟西欧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规划和奠定二战后世界格局)和波茨坦会议(1945年7-8月商讨战后对德国的处置及前苏联在远东对日作战)。
上起顺时针:斯大林故居、私人专用火车车厢、纪念馆
前不久,曾效力过曼城队的前锋卡维拉什维利当选格鲁吉亚新任总统。更早步入政坛的格鲁吉亚球星,是大家更耳熟能详的前AC米兰后卫卡拉泽,他曾担任能源与自然资源部长,也是现任第比利斯市长。
进入第比利斯城区时已近黄昏,但看到格鲁吉亚银行大楼时,一下恢复了半条血槽。积木堆叠的结构和不加修饰的外饰面让整栋大楼充满力量感。第比利斯不乏类似的建筑,告诉我们那个如火如荼的工业化年代,这片大地的审美。从前南斯拉夫到西伯利亚,野兽主义是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阵营公共建筑与纪念碑的一大风格。第比利斯现存的几座野兽主义建筑相对方便打卡。除了现在的格鲁吉亚银行大楼,还有城北的考古博物馆,以及市中心的仪式宫(The Palace of Rituals)。
左上起顺时针:鲁吉亚银行大楼、萨布尔塔洛Nutsubidze Plato 1、仪式宫
舟车劳顿的夜晚需要美食犒赏。老城的Shavi Lomi藏在静谧的小巷里。室内复古装饰的家庭餐厅,有一个惬意的小花园。那年,一位好友正在北美某顶级商学院读MBA。美国MBA项目通常包含为期一周的国际旅行,让大家放松游玩、增进友谊的同时,也提供拓宽国际视野、寻找商业创新的机会。该校的格鲁吉亚Trek为我当时规划路线、选择餐馆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Shavi Lomi晚餐
隔天一早,我们再度包车,前往斯特潘茨明达,卡兹别克(Kazbegi)山所在的小镇。如果说梅斯季亚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沿格鲁吉亚军事大道去往卡兹别克是每一位到访格鲁吉亚的游客不会错过的线路。1783年,《乔治亚夫斯克条约》签署。位于今东格鲁吉亚的卡尔特利·卡赫季王国(Kingdom of Kartli-Kakheti)成为俄罗斯帝国的保护国,承认其宗主权。1799年,格鲁吉亚军事大道开始在今天的线路上修建。完整路线从第比利斯一直通向俄罗斯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的首府弗拉季高加索。从普希金到莱蒙托夫再到大仲马,都曾歌颂过这条大道。
斯特潘茨明达
第比利斯向北,出城1小时是湖畔的阿纳努里城堡(Ananuri Fortress),曾经《孤独星球》的封面。而再往北行驶1个多小时,就抵达格鲁吉亚的滑雪胜地古多里(Gudauri)。初秋,满眼只有绿色。我们停在了依旧矗立的俄格友谊纪念碑旁。三分之二圆弧内是色彩绚丽的壁画。像瑞士因特拉肯,滑翔伞穿越在山峦间,不过山峰更高耸、地貌更粗犷。
上起:阿纳努里城堡、俄格友谊纪念碑
卡兹别克山海拔5054米,是高加索山脉仅次于厄尔布鲁士峰(欧洲第一高峰)的火山。格鲁吉亚民间传说的阿米拉尼(Amirani,格鲁吉亚版的普罗米修斯)因教授人类锻造金属,被神灵缚在卡兹别克。久而久之,也就传出了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被缚在卡兹别克的导游词版本。
卡兹别克
来到卡兹别克的国人,几乎无一例外选择正对卡兹别克山的Rooms酒店,当地设施和观景的顶流。愿意花血本,还可体验直升机游览。我们人均150元人民币在酒店吃了午饭。这基本就是我们在高加索人均餐费的天花板。下午,我和一位朋友徒步上山。看似遥不可及,1个小时也来到了圣三一教堂(Gergeti Trinity Church)。建于14世纪的教堂本身并没有特殊的历史或宗教意义。更多的像拍摄梅里雪山时,取景框里的十三座白塔。
上起:卡兹别克徒步、圣三一教堂
美是圣三一教堂最大的意义。风光大片经常出现身穿红色冲锋衣的摄影师背景,渺小地站立着,仰望壮阔的大河山川。圣三一教堂也是卡兹别克山前那一抹亮丽红,遗世孤立在苍茫粗粝的高加索大山前。
那天还有一个小插曲,一只小狗在山顶黏上了我们,奔跑、打滚,还一路跟着下了山。我们的好朋友也适时骑着高头大马出现,在灰头土脸的我们面前格外伟岸。
山顶的狗、卡兹别克回程
第二天,赶往西格纳吉,被誉为红酒小镇。格鲁吉亚是世界上最早酿葡萄酒的地区,其中又以卡赫季地区最著名。酿造中使用陶罐(Qvevri)发酵是格鲁吉亚传统葡萄酒的特色。顺带着成品酒也有装在各式陶瓶的选择。而半甜葡萄酒是其口味上的特色。
西格纳吉
如果能重新规划一次,我不会去西格纳吉,而会在第比利斯深入游玩。不过,在远处山上看到小镇统一的红瓦屋顶的那一刻还是颇为亮眼。想Chill地享受葡萄酒庄园游的朋友们还是可以前往。Pheasant's Tears是镇上网红。但Wine Tasting让人意犹未尽。在镇里溜达时,我们也一路关注是否有其他好酒馆。碰到一小队国人,上前攀谈,大哥蹦出金句:“产地不如集散地。”我们释然,回到第比利斯后,在Abanotubani硫磺温泉浴室附近的一家葡萄酒经销商尽情采购。
上起:用来埋入土中保存的陶罐、琳琅满目的陶罐酒
返程时已近傍晚。突然,我们的司机开始减速。一问才得知大哥有夜盲症……好在我们赶上第比利斯的晚高峰,最后有惊无险、慢慢悠悠抵达了酒店。
第比利斯只留了最后一天非明智之举。晚上我们就近去了酒吧一条街的Amber Bar(已永久关闭)。晚餐中规中矩,倒是现场音乐演奏出梦剧场(Dream Theater)的氛围,不觉感叹以欧盟为精神世界榜样的格鲁吉亚,民众的文化生活已经接轨。
库拉河上的Metekhi教堂
隔天大早,我一个人去City walk。没走几步路就有惊喜迎面——Dry Bridge跳蚤市场。从日用品到胶片相机、黑胶唱片、前苏联时期纪念品,还有玩本土棋类游戏的老人们。思旧的同事,第比利斯又是各类先锋建筑试验田,古今同框不在少数——例如横亘库拉河(Mtkvari)连接新老城区的和平桥,别致的钢结构玻璃顶“四都像”,充分激发想象力。
左上起顺时针:街景、跳蚤市场、传统甜食丘尔其赫拉(Churchkhela)、和平桥
作为游人,都会去参观在第比利斯举目无处不在的圣三一教堂(Tsminda Sameba Cathedral)。教堂自格鲁吉亚从前苏联独立后不久后开始兴建,2004年落成。造型和姆茨赫塔的生命之柱大教堂相似,不过更宏伟、更多层结构叠加,墙面雕饰更精细。大家也会乘坐缆车去教堂对岸的山上,近距离感受历经千年,数番重建和更迭风格的纳里卡拉要塞(Narikala Fortress),并瞻仰在第比利斯建城1500年时(1958年)矗立的格鲁吉亚母亲塑像(Kartlis Deda)——左手端着盛满酒的碗,右手握剑御敌。游客趋之若鹜上山,也因为这是第比利斯最佳观景台。
左上起顺时针:圣三一教堂及内部、Abanotubani硫磺温泉浴室、Kartlis Deda
黄昏,我们在山顶的Stairs Cafe看夜幕徐徐降临,举杯畅怀,品尝在外高加索的最后一餐。多年后,我仍能追忆起那些山、那些人,那些岁月里的文化与集体认同的冲突、重塑、融合,以及另一片天空下我的自由。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王学硕
作者 / MZ
图片 / MZ、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