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船重工)接下了一份来自挪威“系卓尔”船厂的巨额订单,合同金额高达130亿美元。然而6年之后,大船重工却直接负债20亿,不得不宣布破产,究竟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军舰艇的摇篮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船重工),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控股,素有中国“海军舰艇摇篮”之称。

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大船重工创造了无数辉煌,从万吨轮到导弹驱逐舰,再到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这家百年船厂在中国乃至世界造船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船重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清政府设立船厂。

抗日战争时期,船厂一度被侵略者掠夺;抗战胜利后,又被前苏联接管,性质和发展目标随之改变。随着时间推移,大连造船厂逐步摆脱对外依赖,独立完成了许多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重大项目。

在“大跃进”时期,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大连造船厂抓住了这一机遇,建造了中国首艘远洋货轮“跃进号”。这艘巨轮不仅拥有更大的排水量和载货能力,还实现了电气化和机械化,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的一次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跃进号”的建造仅用了不到60天,不仅震撼了国内,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重工业的飞速发展。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手中的未完工航母“瓦良格号”成为一项烂尾工程。中国抓住机会,将其买回并交由大连造船厂进行改造。经过7年的努力,这艘锈迹斑斑的旧航母蜕变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从“辽宁舰”到后来的“山东舰”,大船重工以雄厚的实力打造了中国海军的“海上巨无霸”,成为中国造船技术从无到有的见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辉煌的成就下,大船重工迎来了国际市场的关注。

然而,2013年,一笔价值130亿美元的订单悄然改变了这家百年船厂的命运。这份来自挪威“系卓尔”公司的订单声称需要建造8台钻井平台。巨额合同不仅意味着丰厚的利润,还可能进一步提升中国造船业在国际上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块“香饽饽”,大船重工自然不愿放弃。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这场看似充满机遇的合作,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圈套”。

船王的圈套

2013年,挪威“系卓尔”公司向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大船重工)抛出了一份极具吸引力的订单:建造8座海上钻井平台,总价值高达130亿美元。

这一“天价”合同让大船重工的高层领导倍感自豪,似乎为公司开启了一个新的辉煌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于对大单的渴望以及对系卓尔公司国际声誉的信任,大船重工并未对合同细节进行过多审查。

Seadrill公司深谙谈判之道,敏锐地捕捉到了大船重工急于达成合作的心理。

在签约过程中,他们趁机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其中包括将原本行业标准30%-50%的预付款比例,降至仅10%——约13亿人民币,其余款项需在8座钻井平台全部完工后才支付。

尽管这一条款远低于行业标准,但大船重工认为系卓尔公司作为世界级船厂,信誉应该有保障,于是毫不犹豫地签下了合同。随后,便投入巨资开始建造这些定制化的钻井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长达5年的建造过程中,大船重工严格按照对方要求执行,并垫付了大量成本。然而,项目竣工后,他们等来的却是一连串令人震惊的消息。

系卓尔公司单方面取消了一座钻井平台的订单,紧接着,又以“计划变更”和“经济局势动荡”为由,陆续取消了另外5座平台的订单。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大船重工陷入困境。为了完成这批订单,公司几乎耗尽了所有资源,而这些钻井平台因完全按照系卓尔公司的要求定制,难以转售给其他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2018年底,大船重工因负债累累,不得不申请破产,债务高达20亿元。

然而,Seadrill公司的“阴谋”并未就此结束。

2019年,他们又以“交付延期违反合同”为由,取消了第7座钻井平台的订单,甚至要求大船重工退还此前支付的10%定金及利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强盗式”的行为让大船重工雪上加霜。

面对如此不公,大船重工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但早在签订合同时,Seadrill公司便埋下伏笔,明确规定若产生纠纷,应交由买方国家仲裁。这一条款直接让大船重工在跨国诉讼中处于劣势。

最终,经过层层设计的骗局,Seadrill公司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却让大船重工赔得血本无归。

涅槃重生

经历一系列重创后,大船海工并未就此沉沦,而是在困境中奋力自救。在国家的支持和多方协调下,大船海工开创性地采取了将担保财产变现赔付债权人的方式,为企业争取到喘息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11月,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信保)为大船海工注资17.8亿元。这笔资金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随后,中国重工与大船重工共同出资,成立了一个国家级海洋工业设备资产整合平台“国海海工”。

这一平台不仅帮助大船海工支付了拖欠的农民工劳务费,还接管并盘活了因毁约而闲置的钻井平台,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次危机也让大船重工吸取了深刻教训。在后续签订合同时,公司更加注重审慎评估,不再一味追求“大品牌”“国际效应”,逐步回归理性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一挫折反而促使企业迈向更加稳健的未来。

与此同时,大船重工积极转型,开拓新能源船舶和环保型船舶等新兴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大船重工承接了多个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风电安装平台项目,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营收。这些新兴领域的突破,成为船厂复苏的重要支柱。

到2023年,大船重工在全球船舶制造市场的份额显著提升,尤其是在高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领域,订单量大幅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业的复苏不仅标志着这家百年船厂的东山再起,也彰显了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

“挪威船王”劣迹斑斑

约翰·弗雷德里克森,挪威著名的船舶业巨头,被称为“挪威船王”,在欧洲商界驰骋五十多年,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时,他通过售卖海产品积累资本,逐步成长为挪威的一名石油供货商。他的第一次重大成功是在20世纪两伊战争期间。

战争期间,弗雷德里克森冒险向交战国家出售石油,虽然因此受伤,但也赚得盆满钵满。这些巨额财富为他后来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商业经验。

战后,他创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油轮船队,并一手打造了石油与天然气钻井领域的上市公司——Seadrill Limite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这些成就,弗雷德里克森一度风光无限,被誉为“船王”。他旗下拥有数百艘油轮、运输船和钻井平台,声名显赫。然而,他的商业手段却饱受争议。

正所谓“人无信不立”,挪威船王的信誉最终毁在了自己手上。

2013年,弗雷德里克森旗下的系卓尔公司不仅与中国的大船重工签订了订单,还向韩国大宇造船公司订购了两艘钻井船,每艘价值5.31亿美元。

大宇造船公司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然而在两艘钻井船完工等待验收时,系卓尔公司突然单方面终止合作,拒绝支付尾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Seadrill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大宇造船公司因违约金损失了9亿美元。

此时,另一家钻井公司“北方钻孔”表示愿意以每艘不到3亿美元的价格接手这两艘钻井船。面对两手空空的困境,大宇公司权衡利弊后接受了这笔亏本交易。

然而,这却是弗雷德里克森精心设计的又一场骗局。

北方钻孔公司实际上是系卓尔公司的关联企业。交易到期后,北方钻孔公司并未按约提走钻井船,反而以“延期交付”为由要求大宇造船退还定金,并赔偿利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恶劣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大宇造船公司,他们将系卓尔公司告上了英国伦敦法庭。

至今,这场官司仍未有定论,但弗雷德里克森的商业信誉已在全球范围内被消耗殆尽,其名下多家子公司也被多国列入黑名单。

这起事件警示我们,做生意必须以诚信为本,频繁设局牟利终将自食恶果。大船海工在困境中力挽狂澜,展现了中国企业的韧性和实力,也让人感受到国家对企业的强大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中国众多知名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在“中国制造”和“中国智造”领域屡创佳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