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大面积推广智慧农业的核心关键,在于优先确保精准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积极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诸多难题。

李海楠

让“智慧”赋能农业,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发力稳产保供的有力“支点”。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也让稍早前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尽显提早布局和未雨绸缪的决策智慧。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有关负责人公开介绍,以上两个政策文件是农业农村部围绕智慧农业大面积推广应用面临的难点卡点而出台的。其间明确:力争到2030年,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广泛应用。

具体而言,力争到2030年,高端传感器、关键零部件、成套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取得重大突破,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检测制度基本建立,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国产化技术装备大面积推广,智慧农业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得到广泛应用,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

预计到2035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全方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

照此看来,就是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人多地少、资源紧缺、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效益偏低的局面,从而夯实现代农业稳产保供的重要基石。

智慧农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促进了农业资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智慧农业,是加快改变大水漫灌、粗放经营农业生产方式的必然要求。客观而言,就是要以智能化实现精准化,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要知道,当前大面积推广智慧农业的核心关键,在于优先确保精准对接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积极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诸多难题。

首先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智慧农业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手段,帮助农业生产者更好地掌握农田环境、作物生长状况等信息,从而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生产决策。借助精准化管理方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进而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

其次是拓宽农产品销路。智慧农业有助于打破农业市场的时空限制,如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和推广,拓宽销售渠道,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再次是确保农产品安全。智慧农业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对土壤、大气环境、水环境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确保农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利好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绿色与安全”。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智慧农业更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各界也在共同期待智慧农业迸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引擎作用,为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搭上智慧农业上下游关联产业“快车”,农业产业链势必实现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等手段,智慧农业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和联合,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紧密连接,从而实现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助农增收的“双赢”。

展望未来,伴随科技不断进步和应用不断深化,智慧农业将为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更多福祉和便利,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者系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陈姝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