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4日举行联组会议,就黄河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如何更好依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还会出台哪些重要的政策措施?黄河流域规划体系还有哪些空白点?在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方面还有哪些具体措施?……针对这些问题,到会应询的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坦诚回应。

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忠梅说,在执法检查中,检查组看到黄河保护法实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同时,这部法律实施毕竟才一年多,在实践中还存在对法律的理解、执行、配套不够的问题,尤其是在流域保护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与法律的规定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吕忠梅提问,下一步对依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哪些打算和安排?

“执法检查报告充分肯定了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实施黄河保护法取得的积极成效,同时明确指出了七方面问题,提出了七条意见建议。我们将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牢牢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进一步督促各地各部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促进各相关主体严格履行法律义务,切实将法律规定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刘国中说。

刘国中说,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完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凝聚全流域保护治理合力,全面实施好黄河保护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实行刚性约束制度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李高提问,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有效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下一步会出台哪些重要的政策措施?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资源短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最大的压力也在于水资源短缺。如何解决好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黄河保护法作出了明确规定,给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方式方法。概括起来,有三条解决路径——在黄河流域实行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优化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下一步,水利部将会按照法定职责,围绕以上三条路径,抓紧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政策体系,跟进出台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出台黄河流域省级行政区域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指标,出台黄河流域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强制性用水定额,出台规划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出台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政策体系,配合有关部门调整出台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出台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等。

加快完善规划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安标提问,黄河流域规划体系还有哪些空白点,预期建设进展情况如何,有没有时间表?黄河流域规划体系中的规划种类比较多,如何把握各类规划的关系,做好规划之间的衔接,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如何落实好规划,积极发挥规划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脆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围绕沿黄重点区域制定的针对性举措还不完善,规划体系还存在薄弱环节。比如,在加强上游水源涵养区生态治理跨区域协作、提升黄河“几”字弯地区能源化工等产业协同发展水平、深化跨省区重要支流系统治理等方面,还有必要通过编制规划、方案等加强统筹协调,进一步突出重点。

刘苏社说,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衔接,要按照下位规划服从上位规划、等位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强化黄河流域规划体系衔接,确保形成整体合力。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做到统筹规划编制和强化规划协同。

刘苏社说,发挥规划的引领、指导和约束作用,一方面,坚持一以贯之抓好已出台规划的落实落地,要支持黄河流域重大项目建设,强化督促指导,加强总结评估。另一方面,结合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规划体系。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吴普特提问,黄河保护法分别设专章对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防治作了规定,但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状况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的任务依然艰巨。面对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客观现实,下一步在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孙书贤说,自然资源部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积极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约束作用,包括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法立法等举措;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监测,部署全国首次水资源基础调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包括实施“大美自然”建设重大行动、加快生态保护修复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等;强化自然资源执法和督查。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抓牢排污口这个“牛鼻子”,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城市管网改造,抓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抓固体废物“清废”行动。此外,还要强化监管、压实责任。下一步,将继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压实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同时统筹省域督察和流域督察,推动解决全流域的系统性、共性问题。

本报北京12月2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