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欢迎大家来到读书君的《王阳明:人生即修行(知行合一)》大课堂,我们致力于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本专栏很重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人生最大的愚昧,就是将希望寄托于明天和未来。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条河上,一位船夫正在专注地摆渡。这时,一位哲人问他:“你懂得哲学吗?”

船夫摇头笑道:“不懂。”

哲人回道:“那你至少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过了一会儿,哲人又问:“那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还是摇头,笑着说:“没有。”

哲人叹息地说:“那你又失去了另一半的生命。”

这时,突然来了一阵大风,把船掀翻了,船夫和哲人都掉进了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船夫问哲人:“你会游泳吗?”

哲人拼命地挣扎着,大声说:“我无此技能!”

船夫说:“那你将失去整个生命!”

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完美的人生,只有专注于当下,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才能最大可能获得一个好的结果。

哲人听起来懂得东西很多,但是在生死之际面前,却毫无用处。船夫看起来好像什么都不懂,但其实却每天专注着自己领域的本事,水性早已超于常人,在落水时能轻松上岸保命。

我们经常说,“等我有机会”“未来是我的”“以后有机会的”“明天是光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实上“明天”并不靠谱,“以后”更是缥缈的。退一万步说,明天固然是美好的,但是有多少人死在了黎明前的晚上。

所以,别把希望寄托于明天,以后,未来。这世间的一切的未来,都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唯有当下,才是我们能够抓住的。

元末明初时,陶宗仪隐居松江,一边参加农业劳作,一边耕读,有时候在田间地头突发灵感,想到了什么,还会摘树叶将其耕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记录下来,并整理成书籍。随着田里的庄稼见长,他的创作也日见丰厚。耕耘十余年后,他整理了自己的手稿,编成了共三十卷的《南村辍耕录》。该书一经问世,便在文化圈内激起了不小的反响。

陶宗仪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羡慕陶宗仪的成就和学识,却不知他的学问正是在日复一日的田间地头攒下的。他从不寄望于明天,也从不把梦想推到未来去实现,而是珍惜当下的每一刻时光,笔耕不辍,想到什么立刻去做,最终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可见,把握当下才能成就未来。

有人曾问王阳明:“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也忙,何也?”

意思是有人曾经很不解地问王阳明:“我平常总是觉得很忙,不仅在有事情的时候忙,即使没什么事情,心里也总是觉得忙乱不安,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不仅是古人的困惑,也同样是现代人的困惑。人为什么那么忙?忙着工作,忙着生活,有时候即便是没事可做,也总感觉到好忙好忙。

其实王阳明早已告诉我们答案。

王阳明说:“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翻译过来,意思是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的停止。但有了一个主宰(即人的内心或良知),就能做到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外在世界千变万化,而这个主宰却是一直安定不变的。

人就能和天地运行一样生生不息,即使需要应对万般变化,也常能从容自在,这就是所谓的‘内心安泰,身体各部分都会听从命令’。而如果没有这个主宰,那么就只是气体在四处奔放,怎么会不忙乱呢?

人之所以忙,太多是源于心忙,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心不定、没有主宰,便时常感到忙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有人满怀诚恳地向一位声名远扬的禅师求教:

“师父,人该如何才能涤除自身的欲望呢?”

禅师微笑回应:“世间纷扰繁多,应对之策自然也是五花八门。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放下’。”

求道者面露难色,显然心存困惑:“师父,我正是苦于无法释怀,总有些事情、有些人让我割舍不下,这该如何是好?”

禅师默然不语,只是示意他捧起一只茶杯。

随后,禅师缓缓向杯中注入热水,直至茶水满溢。

求道者被滚烫的茶水烫到,几乎是出于本能地松开了紧握茶杯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