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欢迎大家来到读书君的《王阳明:人生即修行(知行合一)》大课堂,我们致力于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本专栏很重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生有多种可能,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希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很多人来说,贫穷却像是一个难以打破的“魔咒”,将他们牢牢地锁在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困境中。那么,贫穷为何如此难以打破?穷人逆袭的难度在哪里?

一、

我们经常将人生的失败定义为时代,社会和外界对个人的影响,不可否认,这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影响了人生。且看中国古代那么多诗人,你以为他们只是吟诗作对的诗人,实际他们更是那个时代的能人才子,有着高学历,高知识分子的背景。然而,他们也大多数是不得志的一群贤人士者,他们的人生失意也的确和时代,社会对其人生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抛开外部环境和先天条件不说,单从个人因素来看,一个人的思维认知、行为方式等等,其实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的人生命运和走向。

一个人的思维认知、行为方式等,反映了这个人的内在的能力和潜力。

具有高级思维认知的人,往往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认知低的人,往往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

比如网上经常有人吐槽,将年轻人收入低的原因归咎于老年人的养老金太低,并在网上一顿口诛笔伐地输出,多么不成熟的观点和做法。

再比如读书君在此前文章提到的,为什么很多穷人一辈子都摆脱不了贫穷,是因为太懒惰?太不思进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不尽然,因为很多贫穷的人,一辈子都在忙忙碌碌,辛苦工作,为了生计。然而,辛苦劳作一辈子,依旧是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什么?

世界上著名的两位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曾花了15年时间,在非洲等世界多地做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发现大多数穷人,都喜欢做短期看得见利益的事情,而缺乏长远的眼光,忽视了长期的投资和发展。

比如种地施肥,能够让庄稼获得更好的收成,但是大部分农民并不愿意存钱投入买肥料,因为这看起来是一个长期的投资,且对他们而言,在眼下就是看不到希望的。

由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他们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这些模式和习惯又反过来加剧了他们的贫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不仅是非洲的农民,许多人都抱有相似的观念。我们的大多数人往往更愿意将资金用于即时的享乐,如美食佳肴,而不愿投资于自身的健康或是理财规划上。因为即时满足的消费,能够快速给我们带来快乐,而长远的规划和投入,是一个折磨和痛苦的开端。

也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很多人的逆袭成长。因为即使他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也可能因为思维方式的束缚而无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和机会。

因此,要打破贫穷的“魔咒”,不仅需要改善物质条件,更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

一个人的认知,行为,体现一个人的能力,一个人的生活状态,这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

你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也就有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地上玩沙子的时候,王阳明就已经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

老师笑着回答说,当然是认真读书,日后功成名就。而王阳明则回答说:“第一等事,应该是做圣贤!”

不仅如此,王阳明还身体力行,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一个简单的“格竹”,就在竹林里待了数天,苦思冥想,把自己格物到晕了过去,差点小命不保。

可以说也正是他的这种精神和实践能力,才成就了他一生的立功、立言、立德的辉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圣人。

一个人的思维认知和行为,决定了一个人能做多大的事情,能走多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这一生,除了生和死,其他都不是一条单程道,可以迂回曲折,可以有多个支点和分叉。都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认知与眼界的高低,实践行动与否,都影响了你是否能够走到罗马。

历史上,从不乏各种出身贫寒,但是却逆袭成为成功者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