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家长,投诉小学生学的诗《山行》,惹得大家议论纷纷。

因为里边有一句千古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以前我们学的时候,觉得没啥问题,挺好的诗,很有意境,甚至都能想象作者惬意地流连于山道之间,欣赏那片片红色枫叶。

但后来有家长觉得,这诗句中的“坐爱”不正经,会带坏小朋友,要求删掉。

除了这一句,还有一些诗句也遭炮轰,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为什么这些传了上千年的好诗,突然成了“问题诗”?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呢?

一:传唱千年的古诗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山林景色的诗,意思是,作者在深秋时看到红叶很美,就停下车来欣赏风景。

可有些家长觉得,“停车”和“坐爱”这两个词,听着很“不正经”,甚至联想到一些不好的内容。

他们害怕,孩子会因为这句诗,学到不好的东西。

但这些想法,真的就是家长用现在的眼光,去曲解作者的意思。

在这首诗里,讲的是作者杜牧,走到了白云缭绕的石径小路,虽然已经很晚了,但他依然忍不住停下马车来。

不为别的,是因为这里的风景太美啦,层林尽染的枫叶,如火如荼,胜过了二月天的春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的“坐”,是“因为”的意思,不是动词。表示他停下车来是“因为太爱这里的枫林了”。

人家的诗句,经过时间的洗礼,传唱千年都没问题,结果传到近两年,被家长觉得有问题了。

还有李白的《静夜思》,简直就是广大儿童的启蒙诗。

但近些年,“床前明月光”也被大家认为不好,会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带坏孩子。

还有朱自清的《背影》,我上课学这篇文的时候,每次都能被作者的细腻文笔所感动,从而想起自己的爸爸,内心也会多一些对爸爸的体谅和爱。

可现在,因为其中有“翻栏杆”的情节,违反交通,不合适,而被下架。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还遗憾了好久,这是多好的让孩子共情、与爸爸建立联结的机会,只因作者那时“安全意识不强”,而导致整篇文被埋没。

其实,这些诗篇、文章一直都在,我们也一直学,为什么学到近些年,家长却突然质疑了呢?

二:家长的焦虑

家长之所以这么“严防死守”,一部分,会受以下一系列因素影响。

●教材本身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课本“插画”事件,确实让家长更重视课本本身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正是培养美感的阶段,结果,插画内容令广大家长觉得不舒服,那画一点都不美观,甚至很丑。

既然画都这样了,那课文内容呢?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于是像“停车坐爱枫林晚”、“春宵一刻值千金”、“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诗句,都被拿出来批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过于紧张孩子

以前这些诗句也在啊,也没见家长去投诉。

主要是,以前的家长,不像现在的家长,把太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

现在的家长,太紧张孩子,生怕孩子遇到一点点不好的事情,也生怕他被“坏的东西”影响。

再加上现在的信息,太多太多,好的、不好的,四面八方都能传递给孩子,家长防不胜防。

看不见的地方防不着,那在看得见的地方,家长自然会想要帮孩子挡掉一切不好的信息。

●孩子思想变成熟

那时候的孩子,可接触的信息少,在思想上,不那么成熟,懵懵懂懂,不会想那么多。

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类信息,在思想和身体上,都比较“早熟”。

家长也因此担心,孩子会不会因为这些诗句,就变坏或者变得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怎么正确对待古诗词?

我们从小就学古诗,这是因为,优秀的古诗文,对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陶冶情操非常重要。

这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还能拓宽孩子视野,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认识世界。

我们不应刻意去“咬文嚼字”,因为其中某一两个词或画面,就全盘否定这些千年名句。

而且,现代教育和传统文化,并不冲突。

通过学习古诗文,孩子们可以更加了解现代与过去的不同,看到过去的美好文化,从而对文字有更深的理解。

我们不应因为自己的误解,就否定这些经典。如果一味删减,那教材会变得越来越“空”。

就像杜牧写“停车坐爱枫林晚”,是为了描写秋天的红叶之美。

如果我们因为几个词的现代含义就拒绝它,那以后很多好诗都可能面临同样的命运。

那孩子们学到的,就只是我们想要他们学的,而不是真正的文化瑰宝。

“停车坐爱枫林晚”惹怒家长,千年名句连遭炮轰。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