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制造界 原创:谭小米

前段时间,卢麟元说了一句“2025年下半年,将见到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让多少人又万念俱灰。比起卢教授这句话,我更愿意喜欢联合国预测的一个数据。

最近,美国知名博主诺亚·史密斯爆出的一个数据,联合国工业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占全球制造业的45%,单凭一己之力就能匹敌或超过美国及其所有盟友。这意味着,在一场生产战争中,整个世界联合起来也未必能战胜中国

诺亚·史密斯爆出的这个数据很惊人、很诱人,中国制造真的有这么强悍吗?

1/中美越博弈,世界越进步

自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遇上了两个大麻烦。第一个大麻烦:美国制裁。第二个大麻烦:房产伤害。

近日,美国政府高层在谈论中国时,挺真实,还颇有些酸酸的味道。雷蒙多公开承认,遏制中国的努力基本失败。中国顶住了美国的制裁压力实现了关键性的技术突破。

美国两任新旧国务卿政府交接时,卢比奥表示,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得太快了,现在全球产业链大都离不开中国 。当选副总统詹姆斯·戴维·万斯说,世界逐渐将中国崛起视为新经济秩序的先兆,在这个新经济秩序中,工业生产能力比军事威慑更重要。

是啊!美国意识到世界进入多节点时代,中国正利用自己庞大的“供应链帝国”与更多国家结盟,使其成为贸易合作伙伴,很多国家根本不理会什么中美“选边站”。

2018年以来,美国制裁中国整整6年,尽管没把中国打到趴下,但美国经济依然很强劲。据 Trading Economics 全球宏观模型和分析师预期,美国 GDP 预计在 2024 年底增长 4.70% ,很多人对这个数据表示很魔幻,不信任。

再看看另一个数据,截止美东时间 12 月 23 日收盘,美国七巨头总市值接近140万亿人民币。而整个A股总市值只有93万亿。这个数据是真实的,实际上美国还是很强大。

事实上,中美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美博弈才刚刚开始,这种博弈会持续很久、很久一段时间,直到美国霸权消失。不过,我认为中美越博弈,世界越进步。

请各位相信,只有强悍的中国制造业,才能帮助中国经济撞开“南墙”,同时也只有强悍的中国制造业瓦解美国霸权。

事实上,中国经济在底部已徘徊3年了,要想突破底部,必须靠增量产业,来创造新的增量GDP。制造界认为,今年的半导体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比较赚钱,无人机eVTOL、人形机器人还在布局,属于发展初期,这四大产业都是增量经济,有望实现大规模生产,都是万亿级别新产业大赛道。

先来说一下汽车行业吧!

2/残酷的汽车大洗牌,中国成了市场宠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2024年,世界汽车进入残酷的大洗牌淘汰赛。你们知道今年传统品牌汽车豪门有多惨吗?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濒临破产的,2024 年12 月 23 日消息,本田、日产、三菱官宣合并,被成为失败者联盟。

2024 年 12 月 2 日,大众汽车 9 家工厂约 6,6万人爆发大规模罢工,主要抗议公司计划关闭3 家德国本土工厂。最后达成协议,不关闭工厂,但从现在起到2030年裁减3.5万人。BBA同样陷入困境,2024 年三季度,奔驰净利降 54% 、宝马净利下滑 84%,奥迪税后利润降 77.52%。

2024 年 12 月 2 日,大众汽车 9 家工厂约 6,6万人爆发大规模罢工,主要抗议公司计划关闭3 家德国本土工厂。最后达成协议,不关闭工厂,但从现在起到2030年裁减3.5万人。

BBA同样陷入困境,2024 年三季度,奔驰净利降 54% 、宝马净利下滑 84%,奥迪税后利润降 77.52%。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1 至11 月销量1126.2 万辆,增 35.6%,是不是一骑绝尘?是不是独领风骚啊?这就是国运,新能源汽车,绝对的中国大手笔项目。

中国成了电动汽车全球风向标和领导者。中国把新能源汽车之所以成功,是把做成了智能体,其良好的智驾体验深受市场追棒,对传统燃油车造成致命的市场份额下降。目前我还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超 100 万家,2024 年又新增 6万家。

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可追溯到2001年,我国启动了 “863 计划” 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008 年底,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 “十城千辆” 计划,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量产时代。2010年比亚迪中国首款纯电动车量产。长城汽车其长城精灵 EV 和欧拉两款纯电动车也在 2010 年量产。2014——2021年,中国出了小鹏、蔚来、理想、零跑、问界等多家造车新势力。

不完全统计,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已进驻100个国家和地区,比亚迪、长城、奇瑞等车企在海外已开设多家工厂。

3/强悍的中国制造,即将撞开“南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说今年“钱难挣”。11月份,我几乎每天搭网约车去济南高新区走访企业。网约车小哥普遍说,今年网约车太难干了,有时候等1个小时,都接不到平台派单,每月工资早已从过去的8仟—1万元,降到3-5仟元。

今年我国的经济数据,的确很不好。前三季度GDP总量 949746 亿元,第三季度只增了4.8%。未达到目标5%。尽管今年我国前三季度经济总量不及预期,很多人迷惘、恐慌、叫苦连天。

我告诉各位,中国经济并没有失去自我,而是中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分化,有人颗粒无收、有人欠债、也有人却赚的盆满钵满。

各位来看一下制造行业数据。11月份的中国制造业PMI超预期,是50.3%比上月上升 0.2 个百分点,已连续四个月上升。代表我们的制造业,甚至说我们的经济已进入到一个上升区间了。

尤其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表现强劲,前三季度增长 9.1%。电动汽车和半导体赚钱效应明显。前三季度比亚迪净利252 亿元、长城汽车净利104亿、宁德时代净利 360亿。半导体公司中北方华创净利44.63 亿元。韦尔股份净利23.75亿元。海光信息,净利15.26 亿元。

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表现出色,出口额 11.03 万亿元,增长了8%。其中,高端装备增43.4%、半导体增22%、汽车增22.5%、家用电器15.5%。四大产品出口数据很漂亮。

不是给各位吹。中国工业的确很强悍!真正的世界工业霸主。制造业世界占比高达35%中国生产了全球 90% 的个人计算机、80% 的空调、60%的新能源汽车、70% 的手机、70%的无人机、82%的电动两轮车、60%的自行车、84%的车载激光雷达、75% 的太阳能电池板,68%的显示屏。今年8月,中国拿下了全球90%船舶订单。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有个疑问,既然制造业这么强,我们的经济为啥还这么难呢?真相是什么?答案还是那个人尽皆知那个答案,房贷!掏空了6个钱包,造成内需低迷之后,房地产自身也陷入了困境。

2013年诺奖得主、美国神级预言家克鲁格曼唱衰中国经济“撞南墙”。所谓的“南墙”可理解为发展障碍。克鲁格曼认为中国过度投资、过度建设、楼市泡沫大、横在中国经济面前的是一堵难以逾越的墙。他说中国经济像骑单车,慢了会倒下,快了会撞墙。2015年,克鲁格曼再次预言,中国会在“五年之内遇上大麻烦”。

果然2018年,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开始了,先中兴,后华为,之后一轮一轮地将中国1000家企业列入实体名单。被美国制裁是中国经济遇到的第一个大麻烦。

第二个大麻烦就是房贷和房产自身下滑,正在严重伤害中国经济,造成内需不振。

在过去较长时间里,房地产是中国第一GDP大户。2021年房地产行业创下销售额18 万亿的历史之最,之后进入深度调整。当下,房地产相关产业大面积亏损持续低迷。在高峰时期,全国有1/5的从业者在房产及紧密相关产业行业工作。2023 年房地产从业人员开始大量失业。2024 年,裁员波及家居建材、涂料化工、水泥建筑等行业,具体失业数量难以准确估计。

可以这么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最大贡献者,同时也成了今天中国经济的一片沼泽地。2024年,失业、降薪波及到电信、餐饮、银行、婴幼儿等行业

2024 年 1 至 10 月中国汽车行业总销售收入是 8.33万亿元,新建商品房销售额是多少呢?7.68万亿元,汽车行业正式超过了房地产行业。一位专家欣喜地说,房地产失去的GDP,由中国汽车行业给补上了。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2024年,不可一世的房地产经济终于走下神坛,正式将第一经济支柱的桂冠交给了中国汽车工业。

告诉各位,人工智能正在绑定世界万物,芯片正成为世界的“大脑、神经和灵魂”,我国战略准确,早已做好干成芯片生产大国的准备。电动汽车,中国已做到世界领导者。中国无人机更是风靡世界。基于我国电动汽车和无人机产业链的完整与强大,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运输型无人机,也叫低空电动飞行器 eVTOL,也就是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低空经济”。

4/出口万亿,中国要做第一芯片生产大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作为全球工业制造中心,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半导体芯片用量太大了。

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芯片数量大约在 1000-2000 颗,以智能为主打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更大,有的甚至超过 5000 颗。

未来人类的每一件产品,几乎都是一件电子设备或AI智能体。从电动汽车、手机、低空飞行器eVTOL、人形机器人、船舶、家电等。到军用无人战机、卫星、雷达、舰艇、智能导弹等。再到数字基建:物联网等。芯片像血管和神经一样布满每一个产品,这个世界正变成半导体芯片的汪洋大海。

所以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真正崛起,取决于中国芯片的崛起。因此,中国要做芯片大国了。下面我来说一下我国半导体芯片的实力和家底。

各位知道半导体四件套吗?CPU是中央处理器叫,号称计算机的“心脏”。GPU是图形处理器叫,号称“加速器”。DSP是数字信号处理器,号称“大脑”。NPU是神经网络算法设计的处理器叫,被称为“人工智能引擎”。四者被称为半导体四件套。

在芯片设计端,我国半导体四件套领域都出现了非常优秀的头部企业。CPU有龙芯中科、海光信息等。GPU有景嘉微、摩尔线程、壁仞科技等。NPU 有华为、寒武纪、安谋科技等。DSP,有中国电科。

说一下芯片制造设备,大家比较关心光刻机这个问题。事实就是地讲,最尖端的极紫外EUV光刻机,我国还没造出来。但我们28纳米光刻机早已成功量产了。

工信部 2024 年发布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中提到的氟化氩光刻机,属于DUV 光刻机,是国产光刻机的新成果,通过多次曝光的方式,将图案逐步缩小和精确化,从而实现更高的分辨率,达到 7 纳米级别的芯片制造精度。上海微电子公司是国产光刻机整机制造商。另外科益虹源、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华卓精科等企业和科研机构是光刻机产业链的贡献者,包括光源系统、物镜系统、双工件台等核心零部件,我国均可自研自造。

当下,我们除了有国产光刻机,还有足够的阿斯麦进口DUV光刻机。截止2023年11月,阿斯麦DUV光刻机在中国已安装了1400台。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又从荷兰进口68台光刻机。有了光刻机,芯片制造没问题了。

芯片制造也叫晶圆代工,2024年,中国有18个晶圆项目投产。知名晶圆代工企业有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晶合集成等。中芯国际是国内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拥有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四大生产基地。具备多种制程工艺的晶圆代工能力,能够为客户提供从成熟制程到先进制程的多样化解决方案。另外,华虹半导体和晶合集成,都有多条晶圆生产线,主要生产消费级、工业级、车规级芯片。

芯片刻蚀机方面,中国一点都不落后。中微公司研发的 5 纳米刻蚀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实现了 3 纳米刻蚀技术的突破。

补充一句,尽管现阶段我国还没有造出EUV光刻机,但只有一步之遥了。绝大部分元器件已攻克,比如,清华大学突破了“稳态微聚束”光源技术;华为解决了 EUV 光刻机中 “匀光问题”;高能离子注入机也已到达国家领先水平。等等。

中国半导体已从芯片设计端、设备制造端、芯片制造端进入一个闭环生态。可以说,中国半导体已全栈式崛起。

我国的半导体产业越做越大了。现存半导体相关企业有87.6 万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37116 家。2023年注册突破20万家。2024 年 1-8 月 注册 11.9 万家。

2024 年中国半导体出口将达到万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 年前 11 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已达 1.03 万亿元,总产值有望达1.4万亿元 ,在生产国排名方面,中国在 2024 年很有可能成为半导体第一大生产国

5/人形机器人,华为负责造“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人形机器人将是继电动汽车之后的一个硬科技超级大项目,同时也是巨大增量经济的新引擎。

我国在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两大赛道上的布局很有意思。布局低空经济的企业多为央企航空航天和民营电动汽车。而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多为互联网大厂和科技大厂,比如腾讯、阿里、华为、联想都布局了人形机器人。

我们先来探讨,人形机器人。

我先告诉大家一句,中美两国对发展人形机器人,都很激进。当下美国造的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发达,中国造的人形机器人四肢发达。为了不让中国人形机器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华为又肩负起造“灵魂”的重任。

黄仁勋预言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变得像今天的汽车一样普遍,无处不在,可能成为人类历史上产量最大的机器系统。马斯克对黄仁勋回应称:“它们的普及程度将是汽车的10倍。”2024 年 10 月 30 日,马斯克在沙特阿拉伯的 “未来投资倡议” 大会上预测,到 204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或超人类,至少达 100 亿个。马斯克还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至约 2.5 万美元,估计售价和一辆家用汽车的价格差不多,其长期价值可能会超过汽车,未来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汽车产业。

可见,美国发展人形机器人很激进。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该校的机器人专业以挑战极限的科研精神闻名,屡获国际大奖,在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感知等技术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像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都拥有一流的人形机器人研发团队。美国宇航局、通用汽车公司、 Figure AI、特斯拉、英伟达都在发展人形机器人。斯坦福大学推出一款全保姆机器人

在美国,OpenAI 的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和马斯克的擎天柱,分别进入宝马、特斯拉汽车工厂投入工作。我国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 Walker S分别进入蔚来、东风柳汽、一汽公司工作。此外,优必选还与吉利汽车、比亚迪、一汽红旗、奥迪一汽等汽车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比起工业版人形机器人,人们更期待家庭版机器人,比如进入家庭做饭、陪护照顾老人和孩子。腾讯于 2024 年 9 月 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小五,目前正在养老院练习照顾老人的日常工作。未来10年后,人形机器人将会大规模进入社会、家庭、医院等,成为人类的永远的陪伴和助手。

人形机器人属于具身智能产品,中美两国很可能在技术和市场上形成强烈竞争。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是大小脑模块大家都知道美国的OpenAI公司 超级牛,背后是微软、软银、英伟达这种级别的公司。训练处的大模型GPT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有理有据,一派全知全能的样子,可植入美国人形机器成,就是大脑。

当前美国在大脑模块方面领先中国,中国在小脑模块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也就是说现阶段,美国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发达;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则四肢发达。中国人形机器人在小脑模块的优势体现在工业产业链支持,在人形机器人的小脑模块所涉及的零部件制造、生产工艺等方面具备显著优势。如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 ,原地后空翻、跳舞、快速行走,动作优美丝滑。而特斯拉的Optimus原型机,好久不会下地走路,后来走起路了很缓慢,且小心翼翼的。中国在关节研发和制造方面成果突出,能够生产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和精准度的灵巧手,使机器人的手部动作更加自然、流畅

人形机器人还在开发初期,如果中国的人形机器人一直“大脑简单、四肢发展”,那多么可笑啊,也没竞争力啊。AI领域有句话叫“大力出奇迹”,意思就是,超强算力+足够强大的数据才能训练出具有超强大脑大模型。

美国遏制中国人工智能,主要控制英伟达只能卖给中国一阉再阉的低性能AI芯片。让美国失望了,中国为训练大模型超强大脑,一是中国AI算力解决了;而是中国大数据正在解决。华为通过光通讯技术将成千上万颗昇腾芯片链接在一起,打通了每一块芯片之间的通信,这样昇腾AI芯片单片算力不及英伟达,但总算力就大了。算力想要多大就多大,多链接芯片就是了。

大模型就像一个吃数据饕餮神兽,喂给它的数据越多,它就越聪明。我有14人口,9亿网民,每天产生海量消费、出行、医疗数据;另外,我国是制造工业大国、研发大国,各行各业产生的数据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

为加速了我国大模型的训练进程,大数据被列为我国新基建。2024 年 11 月 23 日,国家数据局发布了《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 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信号,到 2028 年建成 100 个以上可信数据空间,广泛互联多行业数据、打破了数据孤岛。意味着我国人工智能公司可申请使用可信数据空间里数据,用来训练自己公司的大模型。

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工具链关键根技术上,华为又肩负重任,成立了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2024 年 11 月 15 日,该中心与乐聚机器人、大族机器人、达闼机器人等16 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合作人形机器人可搭载盘古大模型大脑、 kaihongOS 操作系统。

2024年是人形机器人加速之年。当前我国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已超 80 家。2024 年前 10 个月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至少有 55 起融资,11 月的 5 起融资事件。腾讯早2019 年领投优必选,阿里和联想都投资了星动纪元。

6/低空经济,中国又一大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空经济被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近 30 个省份也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中国继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大手笔。

中国正开启一场“交通革命”,交通和运输,有地面分流到低空。电动垂直升降飞行器eVTOL也叫电动飞行汽车、电动无人机。其工作场景相当迷人,未来可像滴滴打车一样,乘坐飞行汽车出行。货物运输、应急救援、农田施肥、喷洒农药等都可用无人机来干。微型无人机可送外卖、快递。

2024 年 11 月12日,在15届航展上,航天科技集团签下了包含低空经济项目的600 亿元大单。13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牵头,联合航天科技、中国航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星网、中国商飞、中国航信7 家央企集团共同组建低空经济创新联合体,此举壮观而震撼。

低空经济正呈爆发之势,很可能会崛起一批电动飞行器eVTOL制造企业。亿航智能拿到了无人驾驶航空器三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适航证),在国内外获得大量订单,产品正在量产阶段。另外eVTOL 航空器赛道上有峰飞航空、小鹏汇天、沃飞长空等知名企业。

电动汽车和电动飞行器eVTOL在产业链上有协同,进入低空经济领域的基本上是电动汽车电产业链上的公司。

进入低空经济领域的汽车公司有小鹏汽车、广汽、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小鹏汽车的“陆地航母” 飞行汽车成功完成全球公开载人首飞,并开启预定。广汽集团研发的首款飞行汽车 GOVE进行试飞,并获无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吉利汽车研发的是能乘坐6人的飞行汽车。另外长安汽车、奇瑞汽车预计2026年推出飞行汽车。

电池龙头宁德时代独家战投峰飞航空,国轩高科与亿航智能签订合作协议。亿纬锂能、孚能科技也纷纷入局 eVTOL 电池的研发与制造。

截至今年10月末,我国无人机产业链上的企业已超过1.7万家,从飞行控制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系统、通导系统在技术上都遥遥领先。民航局预测,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

联系我们:txm176(值班微信)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8660411611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447377407@qq.com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外,亦致力于优秀文章的交流分享。转载须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申请转载授权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