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过去大半年了,但黄建度在回忆当晚场景时,仍像当时在现场那般哽咽:“眼睁睁看见车一辆一辆地往下掉,我们喊‘不要来’,他们听不到……”
为了拦停车辆,64岁的黄建度在高速车道中间跪下。
黄建度没想到,他这一跪竟就此改变了生活。
意外
作为一名全职阿公(客家人对“爷爷”的称呼),黄建度平时比上班还忙乎。
早上五点多起床做早餐,送孙子、孙女上学,去市场买菜、做饭,中午接送孩子,下午和朋友喝茶,晚上又接孩子、做晚饭、陪妻子散步……
2024年五一前夕,女儿黄曼秋收到公婆邀请回梅州老家,她本不想去,但黄建度一口答应,最终一家七口驱车回乡。
5月1日凌晨两点,梅大高速路上一片漆黑。在大埔往福建方向K11+900M处,塌方突如其来。
黄建度一行在凌晨1点55分经过事发路段,赶在道路塌方前的最后一瞬间“飞跃”深坑。
眼看着后面一辆辆车冲进深坑,救人心切的黄建度在黑暗中冒雨小跑,横跨护栏、逆行高速、下跪拦车……一切都发生在几分钟之间。
他的身后是火光、浓烟、横七竖八的车和求救的伤员,还有女儿女婿“不能过去,很危险”“爸,你快点回来”的喊声。
在最初高速逆行的十余秒里,黄建度看见,又有两辆车掉进塌陷的坑底,而下一辆车正在急速驶来。
为拦停这辆车,他先是在马路中间挥手,见车在20多米远时仍没停下,方才下跪,直到该车在最后几米急刹。这辆车上有一家5口。
这是黄建度当时能想到的“最古老而最有效的救人方法”。
事后回想,他觉得“都是命运”:如果车慢了,自己一家人也掉下去了;如果车没坏,也就直接开走了,“如果你到现场,你一样要去救的。”
火了
最初,人们并不知道,路的尽头发生了什么。
直到当晚,有媒体通过外孙女的网络留言找上门,“外公很着急直接跪下了”这件事才被人得知,第二天就有人上门采访。
整个“五一”假期,一家人都忙于各种被采访、被表彰……“几十年了,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
在一片支持声中,偶尔也有刺耳的声音。比如,有说下跪拦车是炒作的,有说下跪不合理的,还有人把黄建度的生活专门剪成短视频,处心积虑寻找“黑点”。
黄曼秋发现,在最初受访时,她没能憋住眼泪,有人批评主持人“问这么详细,太残忍了”;但当她后期不哭了,又有人说,“你看她们连哭都没有眼泪,这不是作秀、很假吗?”
对此,黄建度倒是并不关心,倒是女儿看得生气,“以我平时的性格,会骂回去的”,但想到毕竟“出名”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面对泼天的流量,黄建度觉得“一家人过自己的日子就好”。时至今日,黄曼秋的短视频账号里发布的内容,除了帮父亲发布的“不带货”声明外,基本都是带娃日常。
后怕
面对媒体采访,黄建度一直表现得“生死看淡”。
他清晰地记得,事发第二天,面对女儿“你被撞死了怎么办”的责备,他的回答是:“我现在六十几岁,能一个人救那么多人的命,也就值了,真的无所谓。”
可就在当晚,他失眠了,躺在床上只觉得后怕,“一闭上眼睛,就看到塌方里面的人,(喊)救命、救命,想到就睡不着。”
比他还睡不着的,是妻子。
黄建度16岁丧父、19岁丧母,直到26岁与妻子结婚,才再次有了家。两人从卖菜开始白手起家,一起在深圳扎根,对他来说,为自己的生活打分,满分100分的话,那么“我老婆比我厉害,她是八十分,我是二十分。”
黄建度夫妇
夫妻感情甚笃,正因如此,当妻子数落他,“如果你死了,我怎么办”的时候,他没有了面对镜头时的“义正词严”。只是每天照常陪妻子散步,拌嘴也少了,“很多事情以前放不开,(现在看)都是小事。”
这次失眠持续了大半个月才有所好转。五月下旬,黄建度第一次点开相关新闻,在此之前,“我不敢看,没有胆量去看。”
一家人之间不再聊这件事,黄建度本人更不会主动提及。亲戚问,他就只是客气地说,和新闻里看到的差不多。
不过,面对媒体采访,黄建度还是会尽力回答,唯有谈到一辆辆车掉进深坑的瞬间,他还是情绪激动。12月初,黄建度在一次采访中哽咽了三次,每次都“卡”在相同的地方,“过去六七个月,还是控制不了。”
讲述起当时的场景时,黄建度仍不禁落泪
变了
事发后,有朋友对黄建度说,“你像变了一个人。”
黄曼秋发现,父亲不那么暴脾气了。年轻时候的黄建度,用女儿的话说,就是“天不怕地不怕”。
15岁那年,黄建度在农村读小学,看见“大同学”在篮球课上欺负“小同学”,他上前阻拦,结果被对方狠狠打了一拳;19岁,他见有人摆摊霸占地盘,他“看不过去”,冲上前就跟人理论;上世纪90年代初,当他还在卖菜谋生时,听到有人说要借50元钱回家,二话不说就给了,之后也没见人还。
黄建度夫妇和女儿、儿子(摄于2000年在东莞开文具店时)
明知如此,他还是“凡有人求我办事,我尽力办好”。之所以这样做,在他的口中被归结为“没办法”:跪地拦车,“没办法”,“我如果没有这样去救人,我一生会自己恨自己”;接受采访,“没办法”,“这是人家的工作,他们也很辛苦”;没见过的人来加他微信,“没办法”,他怕人家说自己“当上英雄就清高了”,不好意思拒绝。
“一个人(一生)才几十年,我的性格就这样,第一凭良心做事。”黄建度说。前不久,他又一次回到老家,看到自己用“见义勇为”奖金捐种的香樟树,在当地示范村口直挺挺地立着,叶子很大,“很茂盛”。
文/央视网 陈艳欣 红星新闻记者 韦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