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 20 克极为珍贵的蛔蒿种子,并将其均分为 4 份,分别送至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这四个国营农场展开试种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口激增的同时也给本就不发达的医疗系统带来巨大压力。成年人或许可以凭借自身免疫力抵抗一些病毒侵袭,但是小孩子的卫生安全成了难题。
当时在小孩子中流行一种蛔虫病,简单来说肚子里有蛔虫,虽说不致命但会吸收营养,进而给孩子的健康问题带来隐患。
通常情况下蛔虫会伴随排泄物从身体出来,有的甚至还在蠕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让人非常恶心。
为此,我国医学界想了很多办法,即要消灭孩子肚子里的蛔虫还不能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副作用,使得问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
当时中国与苏联的关系还没有破裂,后者的科学和医疗条件等远远领先我们,治疗蛔虫病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我国专家专门前往苏联学习,发现治疗蛔虫病并不难,主要用料是蛔蒿。
蛔蒿中有一种特殊的物质叫作山道年,这种特殊物质可以直接杀死蛔虫,换句话说,有了这种特殊的植物,我国儿童的蛔虫病就有了治疗的可能。
但是,蛔蒿这种植物我国没有,蛔蒿喜寒,苏联之所以在蛔虫病上有巨大进展原因就在于苏联有蛔蒿这种植物。
1952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20克极为珍贵的蛔蒿种子,因为蛔蒿喜寒的特性,这20克种子分成了4份,分别种植在呼和浩特、大同、西安和潍坊四个国营农场,可以看出这四个农场全都在北方地区。
经过专业人士的种植和提炼,我国也有了治疗蛔虫病的针对药物,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事关中国儿童,未来的希望,孩子的健康是国家的重要大事。
当时的中国尤其是农村地区医疗条件落后,很多孩子因为蛔虫病颇受其苦。不少人对童年时期的蛔虫病记忆犹新。
有人还记得排便后直接拽出蛔虫,那种细长恶心的虫子像面条一样,不少孩子吓哭,家长也是无能为力。
有了蛔蒿蛔虫病的治疗指日可待。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蛔蒿性苦,又有寒性,孩子们很难服下,加上不知道药效如何,所以最开始药物推行的并不是很好。
为了解决孩子服药难的问题,专家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把药物融合到糖果里,综合药中的苦味,孩子们把这种特殊的糖果当作零食,从而达到服药的效果,这种糖果就是不少人儿时的特殊零食,宝塔糖。
宝塔糖的出现对蛔虫病有很显著的效果,孩子们把他当作一种零食,很自然地吃了下去。但是宝塔糖中的糖分不足以掩盖药物中的苦味,糖分消失后苦味还是存在。
也就是说这种特殊的糖果是先甜后苦的,即便如此孩子们还是喜欢吃。
原因也很简单,当时中国太过落后,糖果这种东西并不常见,所以就算带一点苦味孩子们也愿意吃下去。
甚至有的没有蛔虫病的孩子也会吃几颗,完全把它当成了糖果而非药物。只能说那个年代的孩子生活太苦了,现在想想还是有着心酸。
到了今天,蛔虫病已经很少见了,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蛔虫病的存在。难道说是宝塔糖根治了蛔虫病吗?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宝塔糖只能说有杀虫的作用,换句话说得了蛔虫病宝塔糖中得药物很有作用,但是他并没有预防效果。
之所以现在没有了蛔虫病的根本原因还是我国的医疗环境和医学技术进步了。除此之外,蛔虫病与卫生环境息息相关,如今的科技和各种预防措施从源头解决了蛔虫病患病的可能。
随着医学和医疗条件的进步,也有了更多针对不同病症的药物和疫苗,加上人体免疫力随着环境不同的防护功能,蛔虫病再也不是困扰中国儿童的病症。
如今蛔蒿和蛔虫病已经成为历史,但很多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还是记忆犹新。它已经不是一种单纯病症那么简单,而是那段经历承载了特殊年份历史的厚重。
当时因蛔虫病所困的孩子如今都上了年纪,对当时的他们来说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体验。但对现在的他们来说,童年的蛔虫病现在想起来就像当初的宝塔糖一样,甜中带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