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头痛、呕吐等“小毛病”,很多人没放在心上,以为只是压力太大、作息混乱导致的不适感。而这些你认为的小毛病,很有可能是脑胶质瘤的征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脑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性,因此被称为“大脑杀手”。该肿瘤通常以浸润性方式生长,肿瘤与正常脑组织的边界模糊,难以清晰区分。传统手术难以实现彻底切除,不仅增加了复发的风险,还可能损伤脑部的关键功能区域,给人们带来健康威胁。

面对这些挑战,河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引入了一项新技术——EndoSCell®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显微镜下的实时动态成像,帮助医生精准区分健康细胞与癌细胞,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为胶质瘤治疗带来曙光。

从无望到重生的转折

今年11月,44岁的王女士因反复头痛前往当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右侧额叶肿瘤,初步考虑为胶质瘤。

这一消息让她倍感绝望。在多方打听后,她找到了河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徐欣。

在与王女士交流时,徐欣解释,胶质瘤的治疗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过程。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在手术过程中很难精准地识别肿瘤的边界,导致医生很难完全切除肿瘤残留。即使手术成功,残余的癌细胞仍然可能引起复发,给患者带来新的困扰和风险。

不过,医院最新引进的EndoSCell®技术能显著改善这一局面。利用这项技术,医生不仅能精准切除肿瘤,还能最大程度保护健康脑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功能损伤的风险。

“这对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来说尤其重要,哪怕是1毫米的偏差,也可能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徐欣的这番话,让王女士和家人对手术充满了信心。

手术中的突破与精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术当天,徐欣团队使用了术中导航、术中超声、神经导航、荧光显微镜以及EndoSCell®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借助这些技术,手术团队能够实时观察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差异,精准定位每一处病变区域进行手术切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扫查,阳性,细胞核分布密集,核异型性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扫查,核异型性显著减少,整体分布规则

在手术关键阶段,徐欣使用EndoSCell®扫描到一处细胞核分布密集、核异型性明显的区域,经过精确判定后进行了切除。随后再次扫描时,细胞核的分布变得均匀且规则,表明肿瘤细胞已被基本清除。

“这项技术就像给我们装上了‘显微眼’,不仅看得更清楚,还让我们切得更准。”徐欣道。

术后,王女士恢复良好,随后的CT及核磁共振检查显示,肿瘤已被成功切除,无明显术后出血。术后复诊时,她感激地说:“没有想到能恢复得这么好,像是重生了一样!”

这是省内首次成功应用细胞级荧光导引技术实施胶质瘤切除,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也为更多脑胶质瘤患者带来希望。徐欣表示,希望随着越来越多创新技术的出现,像胶质瘤这样棘手的疾病被攻克,使更多的患者从中获益。

专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 欣

神经外科

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委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委员兼秘书。擅长各种神经肿瘤的诊治,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及各种并发症的治疗,在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椎管肿瘤,尤其是颅底肿瘤等高难度的显微外科手术,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儿童脑肿瘤,复发胶质瘤方面有深入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主持并参与省厅科研攻关项目4项,获省厅级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

坐诊时间:周二全天

来源:河南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