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上午,由红船编辑部主办的红色吉林行——“追寻先辈足迹,重温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吉林省吉林市成功举办。

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有:开国上将刘亚楼之子刘煜滨及夫人刘晓春、中共早期高级干部周肃清之子周太和、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上将宋时轮之女宋百一、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及先生张志扬、东北抗联主要创始人之一杨靖宇烈士之孙马继志及夫人程新春、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及夫人胡东钊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人。

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们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充满深情的回顾、感人至深的讲述,让本次与会者在鲜活的历史中感受先辈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先辈们坚如磐石的铮铮铁骨,以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本文为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人康

十四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史上唯一战胜侵略者的一场伟大的斗争。中华民族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就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几次遭受外敌的入侵。不论是英法联军、八国联军,还是日本侵略军,都肆意地蹂躏我们国家的国土和人民。

十四年抗战期间,我们全民族同仇敌忾,经过十四年流血牺牲、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将日本侵略者驱除出去。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打赢了这场战争,付出了3500万人流血牺牲的代价。

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胜利7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讲话的题目是:纪念抗战的伟大胜利,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像总书记所说,这场民族的胜利,给我们带来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也是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起点。

纵观我父亲陈士榘的抗战经历,主要是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进入山西抗战,从首战平型关开始,在山西的太行山、吕梁山战斗,他在这里负伤,在这里流血。之后,他奉中央军委命令率领八路军115师晋西独立支队,东进山东与罗荣桓、陈光率领的115师师部进行归建,此刻父亲授命担任了115师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父亲九处负伤 江青送来毛主席的慰问

父亲从山西到山东,从太行山、吕梁山到沂蒙山,在山西对日作战当中,他身负重伤,身上九处负伤,为保卫中华民族经历了流血牺牲。

在抗日战争期间,父亲经历了很多,我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他活捉了八路军第一个日军俘虏。当时,八路军渡过黄河,挺进山西,开展抗日斗争第一线,父亲当时担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

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并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多人,意义十分重大。我父亲当时虽然是343旅的参谋长,但是在发布平型关战役之前,林彪师长特意抽调我父亲到师部,参加战场勘察,制定作战计划。因为我父亲当年曾经担任过红一军团的侦察科长、作战科长,参与了红军五次反围剿,长征时他才离开,担任了一军团的教导营营长。

首战平型关虽然取得了歼敌1000多人的伟大胜利,但是很遗憾,这一仗我们没有捉到一个日军俘虏。因为日军受法西斯影响,非常顽固,至死不缴枪,最后全部被我们击毙。

因为父亲曾担任过一军团的作战科长、教育科长、侦察科长,因此他对司令部业务很熟悉。经历平型关之战以后,他深感日军完全与国民党白军不一样,日军非常残忍,同时又非常训练有素,是战斗精神非常顽强的一个新对手。在平型关战役之前,我们的部队对日军一无所知,当时国民党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任何有价值的情报,而且国民党一路溃退。父亲深感我们对日军这样新型、新式、全新的作战对手缺乏了解,知己知彼因此他决心要捉一个日军俘虏,以便对敌军有更深入的了解。

平型关虽未俘获日军但后续在山西广阳伏击战中,我军成功捕获了日军俘虏。广阳伏击战是1937年11月由343旅发起的战斗,我父亲担任参谋长,旅长是陈光。这场战斗也取得了歼敌1000多的辉煌胜利。

就在战斗尾声战场仍有零星枪声,这时还有残余敌人仍在顽强抵抗。于是,父亲循着枪声前行,心中惦记着要捉俘虏。他发现八路军战士将一名日军围困在一个农家院中,父亲询问情况,才知院落内有一名日军,誓死不降,且不断向院外开枪,战士们正准备将其击毙并欲投掷手榴弹。父亲连忙制止说“那不炸死了?要抓活的”。之后,父亲便开始对这名日军进行喊话。

为什么我军在平型关战役中未能成功俘获敌方士兵,很大一个原因是语言不通。我们当时所呼喊的“缴枪不杀”口号,是针对中国人,对国民党。但是对日军喊话,他们听不懂。所以我父亲在平型关战役之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细心学习日语,把日语的“缴枪不杀”“八路军优待俘虏”这些喊话烂熟于心。语言也成为了重要的武器,父亲能抓到俘虏这也是重要原因。

当时父亲就向被包围的日军喊话“八路军优待俘虏,缴枪不杀”,不是那种气势汹汹的喊话,而是以平和的语气。经过几番喊话,日军终于回应:“明白,明白。”他答话就说明听懂了,表明他理解了父亲的意图,也说明他有求生的欲望,这使得原本剑拔弩张的敌对氛围得以缓和。

然而,父亲屡次高声呼喊,期望日军主动投降,日军却始终不肯缴械投降。面对这一僵局,父亲心生一计,既然日军不主动投降,我们也不能无限制地与其周旋。于是他决定采取主动继续高声喊话。果然,在日军回话的空当趁日军分神之际猛地一脚踹开房门。当时,他手持短枪,径直冲上前去,用枪口顶住日军,迫使他交出武器。随后,我们的人迅速上前将他围住,成功将其捕获。

当时被俘的日军腰间跨了一把军刀,父亲说这把刀也要缴。日军听不懂不肯交被父亲夺了下来,这把刀被父亲保留了下来。父亲用汉字写了字条递交给了这名日军,日军语言不通但是认识汉字,于是他就在纸条上写下了自己的番号、姓名、职务:日军第20师团79联队辎重兵军曹加藤幸夫。这就是我们八路军抗战以来所记录下来活捉的第一个日军俘虏。这把缴获的日本军刀,一直保存在我们家。后来,我们将这把军刀捐献给了湖北老家档案馆,以示对那段历史的铭记。

第二个故事是父亲在对日作战中曾负伤。发生在山西午城井沟的战斗中,我军与日军展开了一场遭遇战,与平型关和广阳的战斗不同,午城井沟之战是一场双方意料之外的遭遇战,双方面对面、枪对枪,展开了激烈的交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士榘

这一战,我父亲身负重伤。面对日军他在第一线亲自指挥,日军的一发炮弹在他右侧爆炸,瞬间把他掀翻在地,右侧身体血肉模糊,弹片多达9枚,情况危急。一时间,众人都以为参谋长阵亡了。当时,山西医疗条件有限,就把他送回延安的八路军军医院进行救治,恰逢印度援华医疗队正在那里,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给我父亲精心做了手术,挽救了他的生命。

父亲疗伤期间,毛泽东听说父亲负伤住院,特地亲自手书了一封慰问信,让江青骑马代他到医院慰问父亲。这封信写的情真意切:获悉,对日作战英勇负伤,非常惦记,本应当亲自前来慰问,但因事情太多,不能亲自前来,特委托江青同志代行前来慰问。期望早日康复重返战场。此外,还带来了200大洋予以慰问养伤。那个年代,200大洋可是一笔巨款,后被父亲交给了组织。

在信中,父亲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赏,称他是民族英雄。很可惜,这封毛泽东的亲笔信在战争年代没能保存下来。在我父亲伤愈后重返前线之际,他与柯棣华、爱德华等同志合影留念,以示送别。这次负伤让父亲险些丧命,他深知重返前线可能再次受伤,甚至牺牲。因此,他担心这封信若带到前方,一旦遭遇不测,便将不复存在。于是,他将信托付给后方的一名干部代为保管。遗憾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当父亲寻找这封信时,却已遗失,令他遗憾终身。

到后来父亲再次伤愈重返战场,军委命他千里跃进,率领晋西独立支队从山西挺进山东,归建115师并任命他为115师参谋长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在山东,他与罗荣桓等同志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山东根据地,并将其打造成当时最为强大的抗日根据地,也是我党唯一以省份命名建立的根据地。山东在抗日及解放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向东北输送了大量部队,并与新四军合并,为华东地区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山东涌现出了大批我党优秀干部和人民英雄。正如陈毅所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山东根据地养育了八路军,养育了山东军民。正如总书记所言,山东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当时,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均诞生于党中央所在地,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而沂蒙精神是远离党中央孕育出现的。沂蒙精神培养了我们共产党八路军一代人又一代人,结成了休戚与共的、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关系。

编辑: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