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订阅刊物
本期专题
新结构 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通过融合创新形成的多类桥型和结构体系及关键构部件技术,擎起了中国桥梁的跨度。
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问题,要推动桥梁结构体系及关键构部件的创新发展,需要面向跨径突破、安全长寿、健康运维三大方向,重点突破性能优化与体系创新、韧性增强与寿命延长、动态感知与智能运维三大任务,以顶层科技规划为引领,通过长期的科技攻关来突破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打造桥梁行业新质生产力。
本期“桥梁新型结构体系”专题,通过重大桥梁工程案例的探索,抛砖引玉,助力桥梁结构体系及关键构部件的创新升级,引领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土木工程升级转型的思考
回顾历史,土木工程一直紧随着科技发展而发展,利用计算机、有限元和CAD的进步,电算代替了手算,图形文件代替了纸质蓝图;利用空间技术的进步,地面人工测绘升级为空天地一体化测绘,施工技术也随着工业化进程而不断进步。
目前受多个因素影响,整个基本建设行业不同层次上出现了业务量下降的现象,相应的就业形势也远不如前十年乐观。这是前三十年基本建设高速发展后必然出现的问题。
在本期“关注”栏目中,陈政清院士提出了两个问题:1、通用提法是“转型升级”,为啥改为“升级转型”;2、土木工程“升级转型”的内涵是什么?以此引发行业对土木工程升级转型的思考。
理念分享
技术与艺术如何共生共荣?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还处在加速发展期,推动城市桥梁建设高质量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桥梁作为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好坏不仅关乎城市交通的顺畅和城市运营效率,还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安全、环境及居民的生活质量。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城市桥梁也是政府部门、建设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和使用者等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探讨桥梁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技术对新时代的桥梁建设是必要的和迫在眉睫的。
本期“技术研究”栏目,设计大师宁平华将与读者分享城市桥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创新技术,供业内参考。
本期人物
刘曾达:高山不语 静水流深
2011年,刘曾达先生在生命弥留之际,仍牵挂着那座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南京长江大桥,朦胧之间,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虽然思维已不再清晰,声音也变得微弱,但依然透露出来自一位桥梁工程师的严谨与期待:“我在等李家咸和邹义章两位(负责南京长江大桥南北两岸施工的副总工程师),都9点了怎么还不来开会?”
这句话,如同开启了一道时光的裂缝,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刘曾达先生的一生,就像他参与建设的桥梁一样,横跨了中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先进的历史进程。他的每一次计算,每一次设计,每一次现场决策,铸就了一座座连接天堑的桥梁,也铸就了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石。
本期“人物”栏目,将带您了解这位将一生奉献于中国桥梁事业的杰出工程师。
中国桥梁设计的美与传播
桥梁是最常见的建筑形式之一,凡有阻碍交通的河道山谷之处必有桥的身影。桥梁又是特殊的“架空建筑”,其结构、施工和运行维护较为复杂。兴建桥梁的能力往往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综合实力。桥梁同时还是不同民族文化和艺术风格的大展台,许多著名桥梁不仅担负着交通使命,也是所在地的文化名片。
设计是桥梁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不仅是工程技术问题,也是艺术审美问题。如何在新技术新需求下继承和发扬中国桥梁文化,是将桥梁打造为讲好中国故事名片的重要课题。
本期“文化”栏目,试图以历史视角,结合桥梁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中国桥梁之美的内涵和传播问题,希望为读者思考中国桥梁设计之美的复兴与传播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尽在本期《桥梁》杂志!
扫二维码|订阅刊物
关 注 FOCUS
● 土木工程升级转型的思考
Thoughts on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陈政清
桥梁新型结构体系专题 FEATURE
● 提升大跨悬索桥的安全与耐久
——深中大桥结构体系及关键构部件创新
Enhancing the Safety and Durability of Long-Span Suspension Bridges: Innovation in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Key Components of the Shenzhen—Zhongshan Bridge
刘高 李冲 刘得运
● 桥梁结构如何避免“关节炎”
——湾区桥梁约束关键装置品质提升及应用
How to Avoid "Arthritis" in Bridge Structures: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Key Restraint Devices for Bay Area Bridges
张太科 徐源庆 张万泽
● 应对强震施“妙策”
——四川山区桥梁抗震技术发展及工程应用
Dealing with Strong Earthquakes: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Seismic Resistance Technologies for Bridges in Sichuan Mountainous Areas
刘振宇 邓力文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 碧波“和弦”伴 飞龙两区连
——记湘潭杨梅洲大桥
The new Xiangtan Yangmeizhou Bridge in Hunan Province
本刊记者 陈晖
资 讯 INFORMATION
海外前沿 OVERSEAS FRONTIERS
● 从弗雷西内到未来:
欧洲混凝土拱桥设计的创新
From Freyssinet to the Future: Innovation of Concrete Arch Bridge Design in Europe
Zlatko ŠAVOR Jelena BLEIZIFFER
技术研究 TECHNICAL STUDIES
● 谈谈城市桥梁(下)
Mater Shao On Urban Bridges (Part II)
邵长宇
● 技术与艺术共生共荣
——城市桥梁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创新技术
Basic Requirements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fo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Bridge Construction
宁平华 杨燎原 梁小聪
● 组拼“钢铁脊梁”
——巢马城际马鞍山公铁两用大桥钢桁梁大节段制造技术
Large Section Steel Truss Girder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the Ma'anshan Highway - Railway Bridge
薛宏强
新设计 NEW DESIGN
● 皓月南沙 江山入画
——万龙大桥工程主桥总体设计
Overall Design of the Wanlong Bridge
文望青 卿仁杰 王存国
● 连通“海上丝绸之路”的“明珠”
——澳门大桥设计创新
Design Innovation of Macau Bridge
赖亚平 邓宇 陈晓虎 等
施工现场 CONSTRUCTION SPOT
● “墩梁协同”全预制
——横向双柱墩及盖梁整体预制、安装的新型装配化技术研究
Research on New Prefabricated and Installed Assembly Technology for Transverse Double - Column Piers and Bent Caps
黄森华 何海
重点工程追踪 KEY PROJECTS
人 物 FIGURE
● 高山不语 静水流深
——记桥梁工程专家刘曾达
Mr. Liu Zengda, A Bridge Engineering Expert
本刊记者 李诗韵
文 化 CULTURE
● 中国桥梁设计的美与传播
The Beauty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Bridge Design
陈艾荣 任丽莎 阮欣
● 穿越历史寻桥迹(中)
Searching for Traces of Bridge through History (Part II)
张方 牟兆祥 唐浩
联系人:李天颖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552183635
稿件投递
联系人:王硕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3910070564
联系人:黎伯阳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010-64282959-503
联系人:穆玉
联系邮箱:xmt@bridgecn.org
联系电话:18910480043
喜欢请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