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数3870 阅读时长10-15分钟
1912年4月1日,袁世凯于孙中山辞职后,在北京继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也随即下野,到处游山玩水,但是1913年2月下旬,国民党领导人之一宋教仁在上海遇刺,整个南北形势再度紧张起来,袁世凯也伺机而动,命令10万北洋军武力前去铲除,而国民党刚经历过大裁军,孙中山这该怎么办呢?是要束手待毙嘛?
前言
袁世凯为了武装军队,准备与南方开战,先是不经议会批准,向英法等国借款两千五百万镑,接着将国民党在广东、安徽等地的司令的全都下令免职,并派北洋军王占元、李纯两师沿京汉、津浦铁路向南开进,势要与南方民主党派铁血相见。
孙中山闻此大怒,但手中又无兵可调动,只好命人动员南京的陆军第八师起兵,为了加快举事,他密令朱卓文等人:“携番银两万,买收营连长……令其禁锢师旅长自代而起义”。而这朱卓文又是何许人也?为何在如此关键时刻深得孙中山信任。
袁世凯与孙中山照片
朱卓文密谋突袭,袁世凯窃取果实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诞生,孙中山开府南京后,朱卓文也随之走上政治舞台,担任临时总统府庶务科长。任此要职者,
朱卓文据说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引路人之一,朱卓文早年攻读过机械制造,大约就在这时开始练习驾驶飞机。他曾在美国“学飞行技术”。武昌起义发生后,孙中山突发奇想,要用他早先称作“飞船”的新式装备,给清廷一点颜色看。
因而,孙中山于旧金山至西雅图筹款途中,曾在信中说到:
“飞机一物,自是大利于行军;唯以无尺寸之地之党人,未有用武之地以用此耳……如卓文兄欲研求之,为发难得地后之用,未尝不可也。”
孙氏漫游欧美时,目睹各国争先恐后研制飞机,运用于军事,亦发生兴趣,鼓励在美研究工业制造的同志多加注意,以为将来建国借鉴。其原始材料,
朱卓文联络华侨集资购买飞机,组织飞行团回国助战。朱卓文很快找到了一个名叫罗伊·威尔科克斯的美国机械工程师,联系底特律的一家飞机制造厂,计划装配三架寇蒂斯型单翼飞机,届时用来向清廷施压。这在当时来说,真是大胆的想象,而有志者事竟成,就在他们踏上访问应、法之前,这件近乎奇谈之事,竟然有了着落。
朱卓文在船上合影
1911年11月4日出版的美国《航空杂志》透露:“威尔科克斯的第三架飞机运给了一个中国人,他正在密歇根州巴马附近的机场用它进行训练,这个中国人的英文名字叫朱卓文。”还有《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为证:造反者购飞机:在克利夫兰他们计划用十三架飞机袭击北京。他们声称,正在装配十三架飞机的机队,为了袭击北京,已买了一架在克利夫兰。十多架飞机的材料,部分从阿克伦订购。有两架飞机已从密歇根州的阿尔贝思发运。罗伊·威尔科克斯正在往三藩市(按旧金山),运飞机往中国并担任建造师和教师。二十个华人今天离开底特律同他以及来自美国各地的中国人会合。
朱卓文组织的这个飞行团旋即回国,为首者有李绮庵、余嬊等人,飞机主配件也于1911年年底运抵南京。到次年2月间,已有两架飞机装配完毕,开始在小营操场试飞,朱卓文自告奋勇担任首航,不过运气不佳,飞机离地仅数尺,忽而坠落,他的头部受了轻伤。
朱卓文密谋的计划虽好,也费尽九牛二虎之地完成了一大半,却不得不取消行动。因为,南北议和达成,袁世凯逼着清王朝退位,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南方民主党派以空军袭击清王朝的计划,也随之放弃了。
但是,直到1912年6月,《纽约时报》又刊登了一条新闻说:“……认识到飞机对于地面打击的绝对优势力量,在一个居住在底特律的中国人—朱卓文的策划下,几架飞机最近运往东方。”
这说明国民党方面其实也在提防着袁世凯,飞机计划并没有完全被取消,而是在秘密的进行着,以应对未来的变数。
袁世凯武力侵犯,朱卓文绝境领命
1912年4月1日,袁世凯与国民党谈成条件后,孙中山也遵守约定解除了大总统的职务,袁世凯随即在北京继任临时大总统,到6月初,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也辞卸了南京留守职务;那么,在朱卓文订购的这几架飞机,顺利运抵中国之后,也早换了货主。不过,这一段周折,却为朱卓文后来在护国战争中就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首长,以及他在袁世凯武力威胁中动员陆军第八师埋下了伏笔。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身份后,就搬到了上海去居住,朱卓文也随之一同前往上海。此后,孙中山每次外出活动都会带上朱卓文,除了近处游览江浙山水,还有8月份去北京拜见袁世凯、9月份到山西考察铁路矿产等重要行程中,总能见到朱卓文的身影。他的如影随形,并不止于侍从警卫,从后来发生的几件事来看,孙中山是视其为心腹,每到紧要关头,必以重大使命相托的。
1913年2月下旬宋教仁案的发生,南北的局势变得十分不稳定。袁世凯本来就忌惮孙中山等人,他的旧思想比较重,不可能会去信任孙中山等人的思想。
于是他私底下干了三件事,为了削弱甚至彻底击溃孙中山等人。一是装备军队,先是不经议会批准,向英、法、德、日、俄五国借款两千五百万镑,准备购买先进的装备确保军事力量;二是削弱国民党在军队里面的控制力量,下令免职了广东、安徽等四地的国民党派指挥官;三是调整军事部署,派北洋军王占元、李纯两师沿京汉、津浦铁路向南开进,要与南方民主党派铁血相见。
孙中山与黄兴
在这危急关头,孙中山才发现,在南京留守府大量裁撤南方军队后,面对北洋六镇十万精兵,自己无兵可用了。甚至在国民党内部,黄兴一派一直主张反对用兵,觉得肯定毫无胜算,妄图对宋教仁案件用法律来解决,他们内部起先争论不休,举棋不定;最后定下讨伐袁世凯决策作出后,号令又无法统一。
没办法,孙中山只好一面派李烈钧返回江西收拾旧部,向北洋军宣战,另一面亲自动员驻守南京的陆军第八师起兵,在长江一线防堵南下北军。但第八师的高级军官们都觉得自己兵力薄弱,根本不是北洋军的对手,多持“稳健主义”。孙中山闻此大怒,为了运动第八师加快举事,乃取下策,对朱卓文下达密令:
“携番银两万,买收营连长……令其禁锢师旅长自代而起义”。但这事却被第八师的旅长告发了,这会不会还没开战就内乱了?
兵败如山倒,孙中山败逃国外
当时朱卓文奉命带了巨款前去第八师动员,没想到南京第八师的两个旅长王孝缜、黄恺元得知消息后,于七月十三日午后仓皇来沪,向黄兴密报说:朱卓文从上海携款二万元到南京运动第八师的几个营、连长,叫他们杀了师长、旅长后宣布独立,并请孙中山先生莅临南京主持讨袁军事。但未受运动的营、连长向王、黄两人报告了这个消息,他们主张先发制人,除掉已被收买的这几个营、连长。
这一招把所有人都闭上了绝境,要么自相残杀,要么一致对外。眼见事已如此,原来反袁态度消极的高级军官们只好表态:“吾师以内讧毁,不如以全部讨袁亡”,他们被迫于7月15日仓促起义。
随后黄兴、何海鸣先后就任江苏讨袁军首长,宣布苏省独立,与会攻南京的北洋军张勋、冯国璋部浴血奋战了一个多月。到9月1日,金陵城破后,第八师彻底溃散,国民党的最后一点本钱荡然无存。为此,党人对孙中山颇不谅解,对朱卓文更是痛恨有加。时任讨袁军秘书长的章士钊由此感慨道:
中山己身当时所定指挥方式,并不是令出唯行,而止于贿买起义,自乱步武。倘孙先生之所谓指挥而如量施行也,则太平天国北王、东王自相残杀之往事,定然重演一遍。
黄兴骑马
在策动江西、江苏两省起兵讨袁同时,孙中山原对起源根据地广东期望甚高,曾屡电当时主政广东省的陈炯明宣布独立,而炯明不听,孙中山情急之下,只好在6月18日带着朱卓文等人自上海乘轮船到澳门,与前任广东省总督胡汉民晤面,一同敦促陈炯明从速起事。其后粤省勉强响应,但此时全国的讨袁形势已急转直下了。
6月25日,孙中山一行从香港乘“巴拿马”号返回上海途中,曾在船上摄一合影,亦为史书上常见者,画面中众人拥立之前排,坐在孙中山左右一为该轮船长、一为朱卓文,朱氏可谓寸步不离其主了。
虽然朱卓文是忠于职守的人,对孙中山堪称忠心耿耿,但当他们从香港返沪后,朱卓文发现自己已无立足之地。李烈钧在江西、黄兴在南京宣布独立后,紧接着陈其美也在上海组织讨袁军,攻打江南制造局、占领吴淞炮台。
这次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为何会失败,我觉得一方面是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支持,缺少基础力量,另外一方面很多地方的起义军大多是临时加入,又不听令调度,缺乏统一性,大多都各自为战。相比较袁世凯的北洋军武器装备以及兵力都占优,指挥又统一,起义军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孙中山与黄兴、朱卓文等人大合照
这次战斗持续的时间很短,不到一个多月南昌就被袁世凯攻克,又过了半个多月南京也沦陷了,原先黄兴、李烈钧、陈其美等独立的省份,节节败退,被北洋军打得溃不成军,全都纷纷撤销独立。
此外英国工部局方面唯恐战火蔓及租界,下令驱逐孙中山、陈其美等;孙中山在上海也不能久留,欲往广东统筹讨袁大局,而广东省的局势已非常危险,于是他们只好转道香港,亡命日本想要重新组织力量。
国民党内部本身一盘散沙,孙中山又听信袁世凯的鬼话贸然的交出权力,擅自削弱军事力量,在面对袁世凯的武力威胁中,又密令朱卓文私下动员指挥官,想从内部掌握部队领导权,但计划又败露,导致内部思想更加不统一,互相猜忌,不肯听令,最后败北日本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我们还是要致敬孙中山的全心全意的付出,他为了新中国的希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也正如有人评价道“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感谢各位的阅读与分享,期待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老照片、历史人物与您分享,您的关注是我最大的动力,期待下期与您再会。如有侵权联系删。
《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罗刚编著1988年
《朱卓文资料》帕蒂哥莉编
《五邑华侨与中国航空》2003年
《纽约时报》1911年11月25日
《辛亥回忆录》文史资料编制,1981年
《孙黄遗札密诠》章士钊
《章士钊全集》文汇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