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重典治国呢?顾名思义,重便是看重、重视,而典则是一国法典。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法家思想中,其重点就在于“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与痛恨贪官污吏和结党营私的朱元璋不谋而合,所以在他的治国方针上大兴重典治国。

用于起义

朱元璋的重典之策在他创业初始就已经展露。早在参加红巾军起义之时,因为自己的将领军士大多都是乡野村夫,因此素质极差。一次次的战役下来虽然打了很多胜仗,但也让他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有一次他的几个义子义侄在外吃饭喝酒,不但不给钱还出手打死了饭馆老板,并掳了人家的女儿当小妾,朱元璋闻言立刻宣布将这几人斩首示众。经过这一次的事情让朱元璋深刻地意识到没有纪律的军队是不可能一直强盛的,想要得到天下,得不到民心也是无济于事的。

况且元朝末年有数不清的起义军,每一个都是纵容部下欺压百姓,这与丧心病狂的元军何异?因此他反复在军中强调无规矩不成方圆,申明军纪以正军威。但是就算这样,也不可能在一时之间改变这个从根上就不正的军队,他需要一次次地“杀鸡儆猴”,从历史上看来,朱元璋最擅长的手段莫过于此,区区几个义子义侄根本达不到震慑全军的作用,只是泛起了小小的波澜。

所以在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徐达犯错之后,许多人都在暗地里等着看好戏,谁都想看看朱元璋会怎么处置自己的手足兄弟。朱元璋难办啊,一边是追随自己出生入死的过命兄弟,一边又是一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

他一狠心,在镇江之战的出发伊始,将罪将徐达押到军前,说着就要斩首示众。谋士李善长一看这是要动真格的了,连命都不要了立马下跪求情:“上位万万不可啊!大军出征之前切忌斩杀大将,何不让徐达领兵出征,戴罪立功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中徐达的形象

朱元璋一听,心想还是李善长聪明,知道自己不是真的想杀了徐达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然后借着徐达的由头,再一次严厉的提醒将士要严于律己,表明了自己为了大计可是六亲不认的,谁要是犯了错可别怪自己秋后算账。有了徐达的前车之鉴,总算是镇住了这些蛮横惯了的军士,这才慢慢带出来一支纪律严明的仁义之师。

用于开国

大明朝的开国初期,元朝只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给他,百姓穷困潦倒,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恐怖场景。现在新王登基,大家最渴望看到的就是新的政策,一位真正为百姓着想的皇帝。

朱元璋深知各个地方官就是百姓的根基,要想人民富足,必须从各级官员开始,因此他向自己的偶像刘邦学习,秉承了汉代制度,建立了中书省。这中书省乃是朝廷第一枢纽,总领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管理全国政务。

也就是说无论是谁上奏的折子,都得先过中书省才能送到皇帝手中。朱元璋一开始是打算好好治为首的左右丞相胡惟庸,徐达等人就可以。但是没想到胡惟庸仗着自己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开始与淮西勋贵抱作一团,甚至还当上了他们的老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惟庸画像

在朱元璋查明真相之后立刻意识到了中书省制度的弊端,他先是处决了胡惟庸、蓝玉、李善长等开国元勋,思量许久之后还是下旨废除中国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随着宰相制的废除,六部的权力与地位随之提高,但是最大的权利还是牢牢掌握在朱元璋手中。

他集相权、皇权为一体,加强了中央集权。除此之外,还另设立了都察院,起督察文武百官之职,他们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特权,这也帮朱元璋省了不少功夫。为了再加固自己的皇权,朱元璋还秘密设立了令人闻风丧胆的也是古往今来的第一个特务机构:锦衣卫,其前身为“拱卫司”。

最开始的时候其实就是皇家仪仗队,负责在朝会活动时守卫皇宫四门,可见他们在朱元璋心中的重要性。更名为锦衣卫之后的职权更大,他们可以抓任何想抓的人,无论是官员还是皇亲国戚,并且不用得到皇帝的点头便可以直接审讯,甚至是先斩后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锦衣卫》中锦衣卫的形象

因为之前胡惟庸与蓝玉的案子,牵扯到的大小官员总数高达四万,所以朱元璋不得不防着这些别人不敢惹的“淮西勋贵”,他们居功自傲,自恃开国功臣因此目中无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横行霸道,百姓们敢怒不敢言。

自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以来,很好地制约住了这些纨绔,设立初期的确是很好地帮助了朱元璋,但在明朝后期却官宦勾结,致使大明王朝的根基受损,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在对待百姓时,朱元璋还是效仿了他的偶像刘邦,实行汉初之时的轻税薄赋的政策。

当时的明朝百废待兴,这样的政策很好地让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从头再来,并且还实行了移民屯田的政策。连年战乱让很多人流离失所,朱元璋的这一政策让许多没有家的流民重新找到了家园。

朱元璋下旨让人口多的地区迁徙到人口少的地区,并赋予了流民一定的自主权,只要是谁开垦出来的荒地就归自己所有,不仅如此国家还免费发放耕牛和稻种,就是为了鼓励大家更快的进入到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中的明代农民正在耕地

对于商贩,朱元璋也一律免除税费,推动了国家贸易的发展,还有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朱元璋把自己小时候经历的看到的不公都变成了真正在推行的政策,作为一位帝王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古往今来,每一位帝王都知道民的重要性,但是实实在在为民做的又有几个呢?大部分的帝王都喜欢大兴土木以示皇家尊严,但朱元璋和马皇后都是过过穷苦日子的人,就算现在身居高位也不会吸百姓的血,就位之后依然节俭。

据《朱元璋大传》中记载:“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这便是朱元璋每日的早饭,虽说不会天天如此,但是菜式不会变。朱元璋不钟爱山珍海味,唯独偏爱家乡的土烧饼和粉丝汤,一段时间吃不着他就念叨。自己用的被褥就算破了也不会换新的,乘坐的龙撵也只是用铜打造,他这一生最不喜欢的就是奢靡与铺张浪费,这也为下属官员做了很好的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豆腐青菜汤

随着国家的日益发展,官员的数量也不断上升,朱元璋必须想出一个两全的法子来制衡百官与朝廷的关系,他反贪的决心让很多官员都心惊胆战。

据史料记载: “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官吏受贿枉法者,一贯以下杖九十,每五贯加一等,至八十贯绞;监守自盗仓库钱粮者,一贯以下杖八十,至四十贯斩;贪污银子六十两以上者即枭首示众,并剥皮示众。”

官吏只要收受六十两就能丢了性命,这让许多居功自傲,做事有恃无恐的官吏感到害怕,看着昔日的同事一个个人头落地,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安安分分地做事。只有政府内部不腐败,百姓的权益才能得以保障,国家才能兴旺,所以朱元璋的雷厉风行在当时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结果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与朱元璋比肩的皇帝,比如秦始皇嬴政、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武周等,但就综合方面来说,确实很少有超过朱元璋成就的帝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则天留下的无字碑

朱元璋对待官吏的苛政虽好,但是还在封建制度的体系内,他的严刑峻法致使百姓官员噤若寒蝉,就连朱元璋的蓝颜刘伯温也只敢在去世之后留下一部“天书”,其实内容就是对朱元璋新政的建议。

再看当时明朝官吏的俸禄也十分低薄,根据史书记载:“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可能大家不太了解这样的俸禄算是什么水平,参考唐朝的制度就能看出明显的差别:“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又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好家伙明朝的一品俸禄远远不及唐朝的,这让许多官员连连叫苦,自己做牛做马一整年才堪堪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谷杂粮

朱元璋在位之时确实可以威慑住这些官吏,但是在他驾崩之后还能确保吗?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只能去压榨百姓,这其实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各级官员虽头顶律法规规矩矩做事,但很多时候都是事非本愿,说白了就是在做皇帝希望他们做的,这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还不敢贸然上奏,谁都不愿承担这掉脑袋的风险。

特别是在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的相继离世之后,朱元璋犹如一把没有剑鞘的利剑,疯狂地斩断所有他认为会侵扰大明根基的荆棘。他想要把一个完美的国家交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所以才有了这么多近似癫狂的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皇后之像

朱元璋亲自订了《大明律》,并在《大诰》中详细规定了如何惩治腐败,必须严厉地实行,他还将《大诰》作为学校的必学教材,让所有参试的学子都从根源学起,以正廉洁之风。

站在如今社会的角度上来看,朱元璋的“重典治国”政策其重点还是在于反对贪腐,他的铁腕手段让六百多年后的世人依旧敬佩不已,但同时这个政策的体现也在检察院、锦衣卫上,一方的权力太过集中很容易翻车,这不是一个人就可以控制得住的。

明朝的灭亡就与朱元璋昔日无比信任的锦衣卫相关,它与东厂西厂相勾结,犯下了诸多劳民伤财破坏国家根基的大事,人心的难以掌控也让这一政策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