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中国从日本进口了大量化肥,发现装化肥的袋子竟然是上好的尼龙布料,这在当时的中国十分少有,尽管上面印着“尿素”、“日本制造”等字眼,上面还是决定将袋子裁开,出售给社员,他们可以自己染色制作裤子。
那个年代,群众们生活安定,不再饱受战火洗礼,但依旧紧衣缩食,很多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一日三餐能够有着落就算是幸事儿,更不用提时常能够有新衣服穿了。
大家都在同一个生产队,吃穿用度都一样,不过也有一些不同,若是谁家的孩子多,人口多,就能够多分一些粮食,好确保公平。
也是因此,那个年代,很多群众都为了能够多分一点粮食开始了“造娃”行动,有的一户人家孩子能有八九十几个,孩子少的家庭一般也至少是三个起步。
虽然生产队会因为人口多分发一些粮食,但当个整个新中国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庞大的支出,而普通群众想要解决温饱问题,就是靠着种的一亩三分地。
那时候,白面可是稀罕物,一般来说,群众们都会将唯一的白面留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吃,一个白面馒头便足以让人心满意足、满怀期待。
日常的吃食都是以红薯、野菜为主,勉强混个温饱,要说穿的方面,倒是没有那个讲究,一件衣服可以穿上数年,哪怕是破旧了,缝缝补补又能穿一段时间。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心中都对生活有着美好的渴望,希望可以顿顿吃上白面馒头,也可以时不时穿上新衣服炫耀一番。
很多家庭生活比较拮据,最普遍的现象便是一件衣服老大先穿,老大穿着小了老二穿,一件衣服来来回回,若是家中有五六个孩子,男孩女孩都能穿上那一件衣服。
在当时,布料可是稀罕物,不过,随着我国进口日本化肥,很多群众也能够变相穿上了“新衣服”。
20世纪70年代末,为了让群众们吃饱饭,为了让庄稼更高产,国家从日本引进了一种化肥,这种化肥撒到地里之后能够很好的帮助庄稼生长。
化肥被出口到中国后,很多人就发现这种化肥的袋子竟然是上好的尼龙布料,要知道,尼龙布十分具有保暖效果,那些化肥撒到地里,袋子又该如何处理呢?
若是直接丢弃实在过于浪费,刚好,群众们缺少衣服,倒不如将这些由尼龙布料制成的化肥袋子进行低价售卖,不仅可以收回一些成本,还能让很多人穿上新衣服,这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尼龙布料在当时的中国还是较为罕见的,即便化肥袋子上印有大大的“尿素”、“日本制造”等字眼,相关人员还是决定将这些化肥袋子裁开当作布料使用。
售价低,又是好布料,只需要5毛钱,就可以将这种化肥袋子买回家,一经传播,这种化肥袋子立刻成为了紧俏货,社员们纷纷掏出5毛钱,将化肥袋子买回家。
他们会对这些袋子进行自行染色,想要什么样颜色就染成什么颜色,而这种化肥袋子最适合做成尼龙布料的裤子,因为化肥袋子的长度做成裤子最合适,还能充分利用。
不过,当时中国的染色技术并不算成熟,也只能进行简单的染色,一些字眼还是无法被彻底掩盖,但即便如此,这种裤子也是抢手货,一般人家还买不着。
那个时候,能够穿上一件由化肥袋子制作而成的尼龙布料裤子都算是十分有排面的事情。
当然,一些尼龙布料也会被制作成白色的衬衫,穿起来相当精神、有牌面,一看就是文化人,若是穿着一件白衬衫出去,不知道要收获多少艳羡的目光。
这样“穿衣难”的情况一直持续到90年代才彻底结束……
如今,短短几十年,中国就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经济有了大幅度提升,从前的苦日子更是一去不返,想要什么样的衣服便可以买到什么样的衣服,再也不用穿用化肥袋子制成的衣服。
我国也从“穿衣难”的时代奔向了“穿好衣”的时代,祖国繁荣富强,群众的生活也越来越有奔头!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2019.10.470年70秒:①从一条裤子到辉煌的中国石油工业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