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因贸易争端而变得紧张。尽管如此,北京与欧洲一些重要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仍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4年最大的争端来自欧盟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欧盟认为这一措施是为了应对得到中国政府补贴的所谓“产能过剩”,但这一决定遭到中国的抨击。

中国商务部称欧盟的决定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有关加征关税的投票结果表明,欧盟集团内部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分歧。10个国家表示赞成,包括意大利、法国和波兰;12个国家弃权,另有5个国家反对,包括德国。

尽管意大利支持欧盟加征关税,但它在2024年加强了与中国的关系。意大利总统塞尔焦·马塔雷拉11月访问北京期间,与中方庆祝了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强调了继续密切人文交流的重要性。马塔雷拉赞扬了两国文化合作在加强和谐共处方面的作用,并重申了在技术和文化遗产等领域扩大合作的承诺。

法国与中国领导人在巴西举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晤,双方讨论了乌克兰危机和全球挑战。法国总统马克龙强调了在与中国的关系中保持欧洲战略自主权的重要性,称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两国领导人都主张在能源转型和确保世界稳定方面加强合作,强调多边主义是克服分歧的途径。

在多年的紧张关系之后,英国首相斯塔默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也与中方会晤。

斯塔默指出,“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强大且相互尊重的关系”。他强调伦敦和北京之间需要恢复信任。此次会晤标志两国关系的转折点,双方承诺在贸易和气候变化等共同关心的领域开展合作。

在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之际,双方推进了双边合作。德国外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在对北京进行访问期间强调,需要通过对话解决贸易争端,包括与中国电动汽车关税相关的争端。贝尔伯克指出,分歧不应成为障碍,而应该成为相互理解的机会。两国还重申了对绿色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在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方面,德国成为中国的主要盟友之一。

然而,德国各党派中的一些声音出于政治原因指责大众汽车和中国公司的合作。大众汽车也推出了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汽车,但在与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激烈的价格战中,比亚迪和理想等中国品牌仍处于领先地位。

大众汽车希望从2026年开始在中国发起新产品攻势,并在这个十年结束前与上汽集团合作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是专门面向中国市场。

尽管贸易关系紧张,但中欧关系仍是应对地区和平、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挑战的核心。中方敦促欧洲坚持战略自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建命运共同体。

对中国而言,多边主义和务实合作对于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克服不确定性至关重要。(编译/王萌)

本文由拉美社12月12日发表,原题为《中国-欧盟:贸易紧张局势与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