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12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有关情况。
早在2011年,义乌承担了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主题是国际贸易。
通过十多年改革实践,创设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22个省39个市场复制推广,“义新欧”中欧班列、义甬舟开放大通道通达1000多个境外城市,带动210万中小微企业发展、3200万劳动力就业,为广大中小微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搭建了共享平台。
得益于改革,义乌也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常住人口近200万(190.3万)的II型大城市,出口规模从全国的1‰提高到1/50,快递业务量10年翻了近30倍,占全国1/12。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也专程到了义乌,勉励“义乌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省委省政府将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省政府于去年12月向国务院上报了深化义乌国贸改革的请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大力支持下,改革总体方案顺利获批。
《总体方案》内容丰富、举措扎实,提出了深化市场采购贸易改革、加快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等5个方面改革任务97项具体改革举措,都是干货实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改革的重点,归纳起来就是“七个先行、两大支撑”。
“七个先行”
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核心是,适应交易即时化、订单碎片化、物流包裹化等国际贸易新趋势,将数字化技术全面嵌入交易、物流、支付、融资等贸易供应链监管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为中小微主体降本增效。
具体包括,开展贸易企业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实施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优化“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等。
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
通过建立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优化清单内商品通关流程,形成既有利于扩大进口又能确保风险可控的进口新模式。具体包括清单内商品全流程溯源监管、强制性产品认证实验室建设、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试点等。
提升贸易平台功能
重点是两个平台:
第一个是综合保税区
核心是实现两个联动,一是保税区与海外仓的联动,让商品在境内外分拨存储更加灵活高效;二是保税区与商品市场、铁路场站、航空口岸等联动,提升保税商品区内外流转效率。
第二个是建设以“全球数贸中心”为标志的第六代义乌小商品市场
着力提升全程物流履约能力,推动“义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好服务市场收付款,打造面向新生代青年创业群体的数字贸易服务生态。
推动完善跨境电商规则
更好体现中小企业、平台各方意愿和利益,在数据流动、商品溯源、电子签名、争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加快与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规则标准相融相通。
加强内外贸一体化标准建设
建立小商品国际化标准体系,推动“标准进市场”,加快从对标、到对接互认、再到主动引领,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走出去”。争取开展国家小商品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每年发布一批小商品国际标准。
创新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放大“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多、货源支撑强、运输时效快等优势,提升中欧班列区域集结能力,深化铁路运单物权化改革,创新“全程时刻表”服务体系,实现固定车次、固定线路、固定班期运行,提高货物集散服务效率。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合作
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发展,拓展直连直通的国际海运航线,推进“丝路海运”建设。织密欧亚国际公路运输网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交流合作。
“两大支撑”
要素支撑
推动资本、土地、人才、数据等更好支撑贸易转型、产业升级、城市功能提升。
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外国人投资兴业便利化改革,加强中小商户合规经营保护,优化“市场+商户”抱团出海服务,全力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是继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之后,国家交给浙江的又一项光荣使命,也是浙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高能级开放强省的重要平台。
浙江将在国家部委指导下,建立健全省市联动工作机制,加强方案组织实施,加大要素赋能支持,对每项改革制定“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国家《总体方案》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为转变贸易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探索经验,为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贡献。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就记者关心的问题作了解答。
新华社记者:刚才发布中提到,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是从2011年开始的。与此相比,新一轮改革会有哪些不同?
李军回答,这一轮改革更加突出三个方面:
改革内容更加丰富
上一轮改革侧重在出口贸易,重点解决的是“卖全球”问题,义乌出口从改革前2010年约200亿元到2023年突破5000亿元,增长超24倍,为稳外贸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从进出口比例看,义乌进口大致是出口的1/10左右,因此需要在进口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
新一轮改革将重点在进口“买全球”方面加速破题,同时继续在“卖全球”上迭代深化,最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目前,正在考虑以小商品城为试点单位,通过搭建数字化监管平台,先行推进进口正面清单试点。条件成熟时,将更多商品纳入清单。
改革举措更加系统集成
这一轮改革除了贸易这个核心领域以外,还有要素和营商环境两大支撑,作为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在一些具体点位上,改革集成度也较以往更高、更集中。如,每年到义乌做生意的外商很多,今年1—11月义乌入境外商达到51.46万人次,增长55%,预计全年将达到57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要为这么多外商提供出入境、停居留和医疗、支付等各方面便利,需要集成公安、科技、人社、商务等多个部门的改革。为此,在这轮改革中,浙江系统谋划推进外国人来华投资便利化改革,方便外国人居留经商。
改革更加突出需求和问题导向
当前,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如何更好为中小微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供帮助,是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就是针对小单化、包裹化越来越多的趋势,通过查验方式的改革,既能加强监管又能减少中途掏箱查验的次数和成本。改革后查验人工成本下降10%,成效明显,而且在向全国复制推广。
中小微企业出海拓展市场的过程中,不熟悉境外政策、经济和文化,面临各种经营风险。浙江聚焦这一问题,加强“市场+商户”抱团出海服务,帮助更多中国企业、更多中国商品安全便利地融入国际市场。截至目前,已在德国、巴西等20多个国家落地46个项目,服务5000余家经营主体出海。
浙江日报记者:上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一个突出的成果是首创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本轮国贸改革也提出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后续将如何推动这一贸易方式的迭代升级?
陈志成介绍,下一步,省商务厅将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持续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迭代升级:
顺应贸易发展趋势,完善制度体系
深化市场采购组货人制度,优化市场采购商品认定体系,优化市场采购日常监测、组货管理及口岸申报,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对市场采购出口的化妆品试行采购地申报检验,海关采信国内生产环节质量检验报告,实现更高效便利出口。
发挥集拼赋能优势,打造贸易枢纽
持续优化完善义乌首创落地的“先查验后装运”数字集拼监管模式,加强与长三角等口岸协同,实现从公共管理仓库向市场化运营仓库拓展。实施国际物流集拼专线培育计划,发挥市场采购集拼便利化优势,加速构建覆盖主要贸易国集拼专线网络。
顺应业态融合趋势,拓展综保区功能
优化跨境电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出口零售业务(“1210”保税出口业务)流程,加强跨境电商产业链融合,拓展多元化消费场景。同时,推动综合保税区与商品市场、铁路场站、航空口岸协同联动,拓展拓宽展示交易、监测研发等功能和业态。
下一步,省商务厅将进一步深化义乌国贸综合改革,以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为引领,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力争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营商环境,为浙江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作出贡献。
人民网记者:据了解,义乌进口小商品很多涉及到玩具、家电等产品,需要实施强制性产品(CCC)认证。在为企业提供检测认证便利化服务方面,会有哪些新的措施?
顾文海介绍,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持续深化检测认证便利化改革,助力助推转变贸易发展方式、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致力打造“家门口”的国际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平台
支持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认证机构义乌服务中心优化创新服务,打造国际先进的检测认证综合服务平台。
建立更高效、更简便、更快捷的本地强制性产品认证渠道,集成专业化、数字化、国际化、一体化服务资源,拓展政策咨询、标准制定、检测认证、品牌培育等功能,为玩具、小家电等行业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
支持义乌检测机构建设“家门口”的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实验室
支持义乌市产品(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国家日用小商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加大装备投入,强化科研创新,加强人才引进,提升全品类玩具、童车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建成金华地区首家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指定实验室。通过“家门口”的便捷服务,降低检测认证成本,缩减检测认证时间,加速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市场。
加大对国外检测报告的采信力度,帮助义乌企业降本增效
在我国已加入的合格评定领域双边、多边互认框架下,对能够符合要求的检测、检查结果,本着“应采尽采”的原则,推动实施机构主动予以采信,避免检测认证重复评价活动,为产品快速、合规进入市场提供便利。
积极探索认证审核本地化操作机制,缩短认证周期,降低认证成本。探索进口产品认证高效实现机制,依托认证机构海外分支机构打造境外工厂检查快速通道,大幅缩减义乌进口商品CCC认证(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办理流程。
此外,省市场监管局将加强与市场监管总局的沟通衔接,为义乌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努力获取更多的改革红利,积极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在国务院的批复中提到,义乌要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功能。在增强综保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方面,海关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孙向阳介绍,义乌综合保税区是2021年10月22日封关运行。这几年发展有两个特点:
进出境业务增长很快
今年1-11月义乌综合保税区完成进出口额达471亿元,同比增长32%。
跨境电商发展得很快
今年1-11月,义乌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备货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验放出区包裹5990万个,同比增长37%。
这充分说明综保区功能与义乌外贸的发展特点非常契合。最近义乌综保区的二期也通过了验收,下一步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空间。义乌现在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发展得很快,同时集拼分拨,还有中欧班列物流设施也很好,为综保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这次的《实施方案》也为义乌综保区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义乌自己有一个《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海关会在这个框架里跟地方一起做积极探索。
“区港联动”
把综保区跟义乌现在的口岸,无论是陆路口岸还是空运口岸联起来。
把区内的物流做强
“先查验后装运”模式可在综保区探索试点,然后做集拼、分拨。设置前置货站,即航空货运出口时在里面打包打板,然后进口的货物在里面拆板理货等等,做强该物流功能。另外,保税展示、检测研发等新业态也可以在综保区里做。
让免税店跟综保区联系起来
免税店的货物可以通过综保区进,然后按照现行规定配送。
下一步,海关会根据《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完善政策,拓展综保区功能,简化手续、优化服务,积极争取有更多的成功试点,为全国综保区发展提供义乌经验。
浙江经视记者:新一轮改革总体方案内容很丰富,义乌将如何抓好改革落地?随着改革的推进,会给广大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哪些红利?
王健介绍,上一轮改革,义乌以小商品撬动全球大市场、以小企业带动产业大集群、以小体量激活区域协同大发展,主要成效用“1、2、3”三组数字分享:
创设一种贸易新方式
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低门槛低成本参与国际贸易,成为国家外贸稳增长重要举措。
开拓义新欧、义甬舟两大开放通道
陆上,“义新欧”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
海上,打造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贯通连接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场与全球吞吐量第一大港的出海通道。
搭建国内、国际和线上“三张网”
国内,与20多个省份的产业集群耦合。
国际,与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
线上,电商等新业态主体超65万、约占全省1/3,全市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15万。
下一步,义乌将:
着力破解开展日用消费品进口难度较大的问题
全力实施进口日用消费品正面清单。前期,以商城集团作为唯一试点企业,计划明天落地进口正面清单首单业务,以此为突破,加快进口贸易发展,力争2025年全市进口贸易额达1000亿元,到2030年突破3000亿元。
着力破解出口企业贸易数字化能力不足的问题
将聚焦采购组货、履约结算等贸易全链路,推动“关汇税、运仓融”数字集成赋能,让小企业也能做跨国的大生意。
着力破解物流通道韧性不足、成本较高的问题
将着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打造陆海空邮“四位一体”物流体系,加快搭建国内仓、海外仓、国际物流专线“两仓一线”,帮助中小企业提升物流领域的话语权、议价权。
着力破解贸易结算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
将以“义支付”为平台,优化跨境人民币与外汇服务,提供合规、安全、高效的跨境支付解决方案,有序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领域的试点,为贸易出海保驾护航。力争2025年“义支付”跨境支付交易规模达50亿美元,2026年突破100亿美元。
着力破解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空间不够的问题
充分调动广大市场经营主体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种新业态新模式在义乌都能茁壮成长,各类企业都能在义乌成就创业创富梦想。
比如,有一家美国跨境电商公司在全球寻找产品供应链中心,最终在2020年因为优质的贸易生态选择了义乌,仅用了3年时间,义乌子公司跨境电商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
义乌将建立“改革+项目+平台”一体协同推进机制,滚动接续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奋力攻坚、久久为功做好深化国贸改革各项工作。
中新社记者:先行先试其中有一项是推动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这意味着新一轮国贸改革将在进口领域有所突破。在进口方面浙江省如何支持义乌推动本轮改革?
陈志成回答,今年1-11月,全省进口1.24万亿元,增速位居沿海主要省市第三位,进口规模稳居全国第五位。义乌市作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进口额从2020年的123.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54.8亿元,三年增长5.3倍,预计义乌今年的进口额将达800亿元左右。
上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在“卖全球”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轮深化改革也将重点支持义乌在“买全球”上加速破题。省商务厅积极指导支持义乌推动各项改革工作:
大力支持义乌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指导义乌研究改革思路,探索市场采购进口机制创新,建立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改革创新方案;
指导义乌按“先行先试”要求做好改革事项承接落地,完善监管链条,完成数字化平台开发、制度体系建设以及试点企业认定等前期工作,开展试单运行,力争第一时间取得实效。通过优化事前证照办理管理、事中事后实现全流程监管,进一步降低进口贸易成本和门槛,为广大中小外贸企业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参与进口贸易提供便利通道。
此次方案获批是义乌进口贸易创新发展向纵深推进的第一步,后续还将继续支持指导义乌市积极争取扩大进口正面清单范围等相关工作。在全省上下统筹推进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义乌将为全国进口贸易创新发展、实现进口领域制度创新积累“义乌经验”,提供“义乌样板”。
浙江之声记者:刚才介绍中提到“内外贸一体化标准建设”,这块工作下一步有什么具体考虑和措施?
顾文海回答,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以标准国际化为切入点,大力支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尽快出台《浙江省推进标准国际化专项行动方案(2025年-2027年)》,争取获批建设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对口单位或工作组2个,举办国际标准化会议10场以上,新增国际标准组织主席、秘书、注册专家等30人次以上。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完善标准国际化推进机制
加强相关部门、省市县三级、研究机构、龙头企业互联互通,支撑义乌探索建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标准研制-标准实施-国际转化”全过程跟踪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商经营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国家、行业、团体等各层级标准研制,持续推进对标达标提升行动。
加强标准国际化平台管理
积极向市场监管总局争取申报义乌小商品标准制度型开放试点。支持义乌开展“小商品标准”品牌建设,探索构建适应国际贸易规则的小商品标准体系,以标准“走出去”带动产品“走出去”。
积极培育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全面梳理浙江产业发展优势和短板,建立梯度培育机制,积极支持义乌在高端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标技委。
强化标准国际化人才建设
扎实推进企业标准筑基行动,强化浙江(义乌)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义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机构建设,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为义乌国际贸易改革提供标准化国际化复合型高端领军人才支持。
国际商报记者: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目前的发展势头很好,发布中也提到要“推动完善跨境电商规则等方面先行先试”。海关下一步将如何支持推动跨境电商发展?
孙向阳介绍,为了适应跨境电商更好发展,海关部门根据发展趋势和特点,一直在做“量体裁衣”似的制度设计。今年出台了10条措施,有针对性地支持浙江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截至今年11月,海关部门在义乌放行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清单量,大幅上涨了56%。外贸综合改革这个方案给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下一步,在实施这个方案的过程中,海关部门主要从出口和进口两个方面去努力:
出口方面
拓展跟巩固现在的物流通道。浙江现在有“义新欧”,海关支持提升班列的跨境电商载货比例,这样跨境电商企业能够更好地用好铁路运输资源。
推广“国际公路运输(TIR)+跨境电商”的运输模式。TIR是国际公路运输的一个公约,下面有一个快速通关机制。货车只要登记拿到TIR证书,在公约缔约国之间就能享受快速通关。所以货物在义乌海关查完,施封出去以后,沿途的TIR国家海关基本就不查验,这样能够实现“一次申报、一车直达”。这对浙江跨境电商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利用好公路的运输资源很有用。
“先查验后装运”模式。这是去年海关在义乌搞的全国试点,就是把海关的查验嵌入到出口物流环节中,实验下来通关时间可以减少3个小时,特别适合义乌的这种小批量、多品种、碎片化的货物。今年计划把它推广到跨境电商小包裹的出口中去运用。
此外,前置仓和海外仓怎么更好地高效链接,这方面海关下一步要从流程设计上做积极考虑。
进口方面
复制推广现有的成功经验。比如今年杭州成功进行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的跨关区退货,将很快复制到义乌。
税款担保电子化。企业不用提供纸质单证,一个担保能在杭州关区通用,无需多次担保,为企业降低资金的占用。
方案里还提到其他一些工作,海关也会积极推动。比如优化电商的规则。该规则要体现中小企业、平台各方的意愿和利益等。再比如,进口跨境电商线上线下怎样能够联动发展、跨境电商的产业链怎么整合、多元化的应用场景怎么推动、跨境电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等,也是海关部门要积极努力的方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今年是“义新欧”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这次国务院批复中也提到要“创新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将有哪些谋划和部署?
王健介绍,下一步,金华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紧扣大规模“硬建设”和高水平“软建设”两大任务,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打造集结平台
通过强化项目支撑、提速平台融合、壮大多式联运,加快形成“干支结合、枢纽集散”的高效集疏运体系,推动中欧班列开行由“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转变。
重点加快推进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杨梅塘铁路货运中心、苏溪集装箱办理站、雅畈编组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到2027年中欧班列发运能力达到10600列、90万标箱。
拓展集散通道
提升国内集货能力,加快与长三角及周边主要货源地、物流枢纽、联运中心融合发展,依托现代流通体系拓展采购及市场营销网络,实现产供销高效衔接。
提升国外分拨能力,加快境外物流设施布局组网,建立共建共享海外仓机制,完善出口分拨、进口集拼功能。大力拓展多元国际通道,积极参与跨里海、黑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加快织密国际干线运输网络。
发挥集聚功能
加快产业、业态、要素集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贸易规模扩大、城市能级提升,推动“港产城贸数”融合发展和先进生产力布局,打造物流、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汇聚的综合枢纽。
加大“班列+产业”“班列+现代商贸”“班列+跨境电商”融合力度,加大世界500强等优质企业招引力度,深化“两国双园”项目合作。
放大集成效应
突出市场化、便捷化、共享化,集成改革创新,赋能降本增效。激活民营企业主导、国有企业参与的叠加优势,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班列竞争力和稳定性。
用足用好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推动铁路运单物权化改革提质拓面,深化“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努力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全国样本班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