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医学鉴定领域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医学鉴定质量,提升医疗纠纷处理法治化水平,9月29日,中华医学会第91个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鉴定分会宣告成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刘新民教授当选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为进一步了解分会的建立情况及意义,本刊特别邀请到主任委员刘新民教授,请他谈谈分会成立的初衷、工作计划以及对分会未来发展的期望。
█示范与创新 国内首个聚焦医学鉴定的全国性学术组织
随着卫生健康领域法治建设内涵的不断丰富,对各地区和医疗机构在落实依法执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1号)提出,“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2002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卫生部令第30号)明确指出“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2018年,《关于做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798号)中指出,“有条件的医学会可以成立有关鉴定的专科分会,开展医学学术交流,提升医疗安全水平”这为中华医学会医学鉴定分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医疗损害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函〔2021〕1号)强调,“医学会应当梳理分析医疗损害鉴定情况,开展基于案例分析的医疗纠纷预防对策研究,组织本地区医疗损害相关责任单位或责任人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扩大培训范围。”20多年来,中华医学会在规范鉴定流程、提升鉴定质量、发挥鉴定作用等方面扎实推进,医鉴事业蓬勃发展,工作卓有成效,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刘新民主任委员强调,中华医学会医学鉴定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医鉴办都是医学鉴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鉴定分会是学术交流平台,医鉴办承担具体鉴定工作,一体两翼,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医学鉴定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华医学会医学鉴定分会作为国内首个聚焦医学鉴定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其成立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及创新性,标志着我国医学鉴定学术研究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均衡发展 分会委员地区分布广、组成多元化
刘新民主任委员用“大家庭”来形容中华医学会医学鉴定分会,他表示为推动我国医学鉴定的均衡发展,要吸纳多学科人才,分会委员的构成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地区分布广。为推动医学鉴定分会的全面均衡发展,便于工作开展,分会委员遍及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且适当向医疗资源丰富、医学鉴定成绩突出、鉴定分会管理经验成熟的省份倾斜。
第二,专业组成多元。医学鉴定分会委员涵盖专业多元,便于集思广益,促进各专业间沟通交流。分会的委员不仅有来自各临床专科的专家,还有来自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信息管理、医院管理、医学人文、法学等领域的专家。
█助力智库建设 推动医学鉴定高质量发展
在提到中华医学会医学鉴定分会的未来工作重点时,刘新民主任委员表示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推进省市医学鉴定相关的专科分会成立,推动专科分会均衡、创新发展。
第二,为医学鉴定专家库提供人才支持,建立健全人员准入与退出机制。
第三,收集、总结中华医学会典型案例,推动学术交流及科学研究。
第四,开展专题培训。“以案为鉴,以鉴为戒,以鉴促改”,做到关口前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医务人员进行医患沟通与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
第五,规范医学鉴定。要坚持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断推出医学鉴定指南,推动医学鉴定高质量发展。
第六,助力智库建设。医学鉴定分会作为医学鉴定、司法鉴定的学术支撑和有机补充,应积极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做好学术引领,创建并丰富医学鉴定智库;立足于推动医学鉴定高质量发展的远大目标,汇集多学科专家,打造学术平台,构建学术高地;持续提升智库服务能力及水平,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加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打造高水平学术平台 开展学术研究、技术交流、实践指导
刘新民主任委员强调,中华医学会医学鉴定分会为业界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将致力于搭建智库并推动智库发展,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将建立案例库并进行分析总结,以案说法,深入开展人员培训及科普;将制定医学鉴定工作规范与指南,坚决维护医学鉴定的权威性,推动我国医学科学技术与医学鉴定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刘新民主任委员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医学鉴定分会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严格执行中华医学会各项规章制度,秉承“科学、公正、开放、创新”的宗旨,凝聚全体医学鉴定工作者的智慧与力量,着力打造一个集“学术研究、技术交流、实践指导”于一体的高水平、高标准、高效能的学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