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语:12月20日上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举行了“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介绍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相关工作、阶段性成效及下一步工作。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虎、大兴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长李哲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局副局长赵荦荦分别介绍了本区的减污降碳试点建设等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后,媒体记者来到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实地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处长郭秋霖):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新闻发布会。

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明确要开展城市、产业园区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北京市积极落实方案要求,推动开展有关工作,并出台了《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今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其中我市大兴区、朝阳区为城市试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产业园区试点。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介绍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开展情况。首先,介绍一下参加本次发布会的嘉宾,他们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虎、大兴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长李哲、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局副局长赵荦荦。

下面,请梁文玥处长介绍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整体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文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梁文玥,首先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与支持,今天主要就本市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进行介绍。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含义,“减污”是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碳”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协同”是指在实施环境污染防治或降碳措施的过程中,实现碳污的共同减排;“增效”是指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实施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交通清洁化等根本性、源头性解决方案,走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路线,实现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打好组合拳,“六大协同”全面推进

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落实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对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出系统部署。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北京市深挖减污降碳协同潜力,2023年9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出台了《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围绕目标、领域、任务、区域、政策、监管六大方面部署协同重点任务,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强化目标和任务协同。将降碳、减污等目标任务纳入五年规划,每年印发攻坚战行动计划,同步部署蓝天、碧水、净土、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保护五大行动,同步明确环境质量、污染物工程减排、碳排放控制目标等,一体部署、一体调度、一体推进,年年有任务,事事有抓手。

强化领域和区域协同。从本市来看,北京市紧盯碳污源头,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协同治理。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加快发展光伏、地热等本地可再生能源,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进一步减少化石能源消费,2023年与2019年相比降碳600余万吨,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3万余吨。在交通领域,综合施策,一手抓老旧车淘汰、一手抓新能源车和新能源机械推广,新能源及国五以上机动车占比目前已经超过70%,汽柴油消费量由2019年的660万吨降至2023年的530万吨,实现降碳300余万吨、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分别减排2万和1万吨左右。从区域来看,深化区域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合作、强化产业与交通领域协同发展,持续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减污降碳协同不断走深走实。

强化政策和监管协同。强化政策支持,构建多环节、全方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体系。在源头管控方面,发布配套地方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碳排放》;试行将碳排放核算评价纳入环评,全市已累计推动90余个建设项目开展碳污核算。在过程提升方面,修订《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通则》等标准指南,预审核阶段增加碳排放核算分析要求;修订《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汽车整车制造业》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级标准,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评级指标。在政策激励方面,制定《北京市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指南(试行)》,依据碳污排放情况、资源环境效率和绿色经营等内容,开展企业和项目绿色绩效评价工作,根据评级结果给予支持。

二是探索协同路径,“4+N”试点建设各具特色

减污降碳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综合部署、一体推进,也需要以点带面、创新示范。北京市扎实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建立“4+N”试点建设体系,围绕机制、路径、技术等开展协同创新实践。

今年1月份,朝阳区、大兴区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分别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和园区试点,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建设周期。四个试点各具特色:朝阳区坚持环境要素协同、强化领域协同、创新政策协同,着力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减污降碳新范本。大兴区构建“1+3+N”创新模式,探索超大城市综合服务型城区减污降碳新路径。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好政策协同、服务优化、龙头示范“组合拳”,探索产城融合工业园区减污降碳新模式。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不断提高园区城市废弃物环境治理综合效能,稳步推进城市废弃物园区化协同处理,打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减污降碳新范式。

此外,北京市还着眼超大城市生产生活运行保障需求,顺应大规模集中建设到高标准城市更新的转变,拓展城市、园区试点到行业、企业示范,培育了N个减污降碳“试验田”。例如在污水处理领域,综合应用厌氧氨氧化、沼气热电联产、分布式光伏发电、水源热泵等技术,生产高品质再生水的同时降碳、降本,污水处理厂也是能源工厂。在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减污降碳成为“无废城市”建设催化剂,也是垃圾“变废为宝”金钥匙。在供热领域,集成减污降碳工具箱,氢能驱动空气源热泵、烟气全热回收、余热深度回收等示范亮点频出,绿色供热体系不断推进。在城市更新领域,北京大红门服装商贸城华丽变身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改造升级原有基础设施,构建“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冰蓄冷+能源塔热泵”的冷热源供能系统,显著减少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市民也是减污降碳的主角,通过践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等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减污降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特别是今年6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制定发布了《碳普惠项目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 低碳出行》,这也是首个区域性低碳出行碳普惠领域减排量核算技术文件,鼓励全社会自愿主动参与到减污降碳行动中。

三是环境、气候、经济“三本账”,账账有收益

北京市立足实际,率先走出了一条适应发展阶段、符合发展特征、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之路。这也体现在具体数据上,十余年来,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0%以上,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分别下降50%、40%、80%以上。与之同步,在GDP增长了110%的同时,万元GDP能耗下降近50%,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超50%,实现了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未来,北京市将以美丽北京建设为统领,深入推动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充分释放减污降碳潜力效益,鼓励多层次深入减污降碳创新实践,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北京力量。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处长郭秋霖):谢谢梁文玥处长。接下来,请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虎介绍朝阳区减污降碳试点建设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虎(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向大家介绍朝阳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情况。

朝阳区要素资源聚集,结构特点显著,作为北京中心城区,具有第三产业占比高、建筑分布密集、道路交通网络密布、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等鲜明的城市特点,区内有5家热电厂和10家大型再生水厂,承担着全市近三分之一的集中供热量和近三分之二的污水处理量。减污降碳前景广阔。朝阳区一直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手段,先行先试,去年,朝阳区和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分别入选了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城市试点和产业园区试点。自入选试点以来,朝阳区按照“减存量、控增量、增容量、提质量、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印发实施方案,坚持环境要素协同、强化领域协同、创新政策协同,城市和产业园区“双试点”共同发力,开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朝阳新路径。

一是向“源”问效,聚焦“含绿量”深化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以减污为牵引强化排污单位降碳协同治理。朝阳区汽修、污水处理、餐饮等企业数量多,在工作中,我们聚焦深度治理,推动汽修行业绿色绩效升级。组织汽修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制定治理方案,实施过程中精准帮扶指导,实现规范一批、升级一批,“含绿量”显著提升。聚焦节能升级和开源增效,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协同发展。率先打造高安屯碳中和再生水厂引领示范工程,不断深化能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减排理念,加强再生水厂、排水管网、河道一体化调度,推动沼气发电、多能耦合等优势技术推广应用,有力带动了再生水厂行业提质增效。聚焦高效净化装置更新,推动餐饮行业油烟治理。以餐饮油烟净化装置更新补贴政策实施为契机,采取入门入户、电话服务、视频直播等方式进行帮扶指导,激励企业更换能源消耗更加高效、治理效果更加显著的油烟净化装置,推动餐饮业绿色发展。

二是向“质”提升,积极探索多领域减污降碳协同路径

以建设“能源多元化+建筑低碳化+交通清洁化+消费绿色化+评价系统化”的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朝阳模式为目标,在重点领域精准发力。能源领域,推动华能北京热电厂开发大型燃气机组能源梯级利用和废热回收利用关键技术路线,进一步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自投产以来,年节约天然气近8000万立方米,减少碳排放超16万吨,在烟气余热供暖方面形成了有益实践。建筑领域,所有新建项目均按绿色建筑二星及以上标准设计建设,新建政府采购工程全部应用绿色建材,超低能耗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将绿色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建设中,打造三里屯北区15号楼“光储直柔”样板工程。交通领域,强化公交、环卫、出租等车辆清洁化发展,目前全区轻型环卫车纯电动比例为77.85%,巡游出租车纯电动占比超90%,投放近百辆新能源客车,推进132台叉车电动化,移动源新能源占比显著提高。绿色消费领域,在餐饮服务、商超等领域创建绿色门店,鼓励商家广泛开展节能技术应用,聚焦能源高效利用、水耗管理、废弃物处置等环节,降低门店运营过程中的污染和碳排放,打造一批绿色低碳门店,推动构建朝阳区绿色低碳消费新场景。

三是向“新”而进,搭建多元化减污降碳协同政策体系

朝阳区坚持多方发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充分发挥资金政策的导向性、撬动性、激励性作用。一是试点名单公布以来,制定出台全市首个以减污降碳为核心的支持办法,激发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强化绿色电力应用、绿色建筑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等领域补贴支持力度,今年以来累计补贴资金支持超亿元。三是创新支持方式,与北京银行城市副中心分行开展绿色金融战略合作,搭建绿色金融支持平台,持续推动朝阳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朝阳区将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持续落实好试点工作要求,纵深推进试点建设,在机制创新上做“加法”、在污碳排放上做“减法”,全面促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减污降碳现代化治理水平,为美丽北京建设积极贡献朝阳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处长郭秋霖):谢谢苏虎副局长。下面,请大兴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长李哲介绍大兴区减污降碳试点建设等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哲(北京市大兴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大兴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建设情况。

一直以来,大兴区高度重视减污降碳协同工作,立足综合服务型城区特色,聚焦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以“1+3+N”创新模式,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

“1”即以《实施方案》为主线,创新减污降碳协同管理机制。

建立区级层面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确定了由区生态环境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印发《北京市大兴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2024-2026年)》,部署4个方面11项重点任务34条具体措施,通过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推进试点建设。

“3”即围绕三大板块,打造减污减碳协同创新示范标杆。

一是围绕氢能板块,打造氢能示范应用新高地。加快加氢站布局建设,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加氢站;以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为引领,研究布局生物质、光电催化等前沿制氢技术,加速氢能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制-储-运-加-用”氢能链,打造涵盖交通、储能和建筑领域的多元氢能场景;大力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024年新增推广626辆,累计推广1530辆,涵盖冷链物流、建材运输、通勤客运、市政环卫等场景,年减排污染物约290余吨,降碳约6100余吨。落地全国首个氢燃料电池汽车碳减排项目,京津冀区域30余家企业约16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参与,签发碳减排量约1800吨。

二是围绕机场板块,打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协同减排模式。一方面推进机场清洁能源利用。完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绿色能源利用体系,通过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应用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其中,地源热泵系统每年能提取浅层地热能56.36万吉焦,节省天然气约1700立方米。另一方面创新机场管理模式。探索“减跑道起飞”“截弯取直”等管理模式创新。目前日均截弯取直航班达44.6架次,日均节约地面滑行时间131分钟,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1100余吨,减少碳排放3600余吨。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机场大巴已实现全部新能源化。

三是围绕循环经济板块,提升固体废物领域协同处置能力。依托安定循环经济园,建成日处理量51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配套建设渗沥液处理站、炉渣综合利用中心等设施,推动垃圾焚烧发电协同固体废物处置与温室气体减排,实现物料协同处理和资源梯级利用。截至10月底已处理垃圾77.05万吨,发电合计3.75亿度;对比相同发电量的传统火力发电厂,可减少碳排放约20万吨;对比传统垃圾填埋场,可减少垃圾渗沥液处置约11万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约200余吨,减少氨氮排放约50余吨。

“N”即通过多方面探索,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

一是探索建立全类别项目“碳评”并纳入环评新机制,从源头进行减污降碳,推动28家企业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开展“碳评”。二是建立《大兴区绿色信用企业名录》,将减污降碳纳入绿色信用企业等级体系并开展评定,在政策咨询、许可办理、技改升级等方面提供“定制式”服务,以“信用”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减排。三是夯实数据基础。完成融合清单编制,分析污染物和碳排放情况,为协同管理提供辅助。四是将减污降碳融入教育领域,成立碳中和学校联盟,辐射带动中小幼碳中和校园建设,打造大兴区第八小学为碳中和试点校,融合管理-科技-教育三个维度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接下来,大兴区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以能源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上下联动为关键,加大工作推进和改革创新力度,高质量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处长郭秋霖):谢谢李哲队长。接下来,请北京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局副局长赵荦荦介绍经开区减污降碳试点相关工作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荦荦(北京市经开区生态环境建设局副局长):各位领导,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经开区试点建设相关经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抓住国家试点建设契机,立足功能定位和发展实际,科学把握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性,聚焦能源低碳转型、产业绿色集约发展、园区资源化、建筑升级改造、科技创新等领域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深入探索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路径、新模式。

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试点建设做法与成效。

一、五项政策协同发力,夯实减污降碳制度基础

经开区制定并组织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这个牵头管总文件,提出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八项重点任务,聚焦绿色建筑、能耗管理、氢能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配套实施四项专项政策,助推试点建设稳步推进。绿色政策领域,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办法》,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企业绿色发展,年内兑现绿色制造、节能降碳、绿色建筑、新能源车置换、绿电交易、光伏发电等领域183个项目;绿色建筑领域,实施《关于发展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推动绿色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绿色建筑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50余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建筑面积超600余万平方米;能耗管理领域,实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强数据中心能耗管理的若干措施》,引导数据中心节能降碳绿色发展,梯度培育园区企业全面绿色达标;氢能产业发展领域,印发《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支持企业申请重大专项、支持首台(套)应用、支持重大项目落地、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等方面推出18条举措,增强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多措并举优化服务,释放减污降碳强劲动能

充分发挥改革创新试验田优势,持续推进各类创新示范,以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落实减污降碳工作积极性。一是优化能源结构。创新了全市首个“1分钱”绿电奖励政策,助推扩大首都绿电绿证规模,两年来经开区绿电交易量增长40倍以上。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二是推进清洁运输示范区试点,新能源班车占比由2023年的70%提升至80%以上,企业自用叉车电动化率保持在99%左右,率先建成2个零排放示范车队。推行“千桩计划”,全市率先实现平均0.9公里充电服务半径。三是深化“无废城市”建设。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率100%。四是打造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区内6个试点项目,扣除自身可再生能源后,通过绿电绿证和碳信用实现剩余碳排放抵消。

三、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提升减污降碳工作质效

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建成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占全市三成以上。鼓励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绿色供应商管理、绿色生产、绿色回收等关键环节,带动全产业链实现减污降碳。一是电商行业携手上下游伙伴,实施“青流计划”,从物流领域推动供应链端到端的绿色化,已有超过30万企业、亿万消费者参与其中。二是区内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建设绿色供应链,带动全球400余家供应商实现绿色升级,仅纸箱包装物已累计减少使用10万吨。三是区内电气企业获评Ⅰ型五星级零碳工厂。

下一步,北京经开区将在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持续完善“园区+供应链+企业”的绿色制造体系,促进全链条协同减污降碳。一是推动光伏、风电等分布式能源建设,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二是鼓励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升级,强化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节能管理。三是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开展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转化。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项目落地。不断以生态“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以上是我发言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处长郭秋霖):谢谢赵荦荦副局长。

接下来我们把时间留给记者朋友们。各位记者可以举手示意进行提问,请在提问前请介绍您的姓名及所在媒体机构名称,谢谢!

媒体问答

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记者:

刚才梁文玥处长介绍了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工作,还想请您从增效这方面具体介绍一下北京市开展减污降碳协同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刚才提到近年来北京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当中取得积极成效,那下一步有什么考虑,尤其是结合美丽北京建设的总体要求,有什么安排?

梁文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处长):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高水平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既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北京市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美丽北京建设的重要支撑,其中的“增效”是指最终实现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的多赢。减污和降碳是手段,协同是路径,增效是目标,从工作的角度,我觉得增效可以体现在效率、效益和效果三个方面。

一方面,面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双碳目标两大战略任务,多目标治理要求进一步凸显,通过降碳进一步深化环境治理,通过环境治理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协同治理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

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同根同源性。以北京市为例,98%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化石燃料直接或间接燃烧,由此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分别占总排放的20%和90%以上,协同治理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近年来北京市大力实施能源低碳化、产业绿色化、交通清洁化等根本性、源头性解决方案,也正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协同治理能够实现效果最大化。增效从效率、效益、效果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绩。

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建设美丽北京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美丽北京建设进行了系统安排部署。下一步,我们会对标美丽北京建设目标,进一步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首先,扎实推进落实。美丽北京实施意见,不仅从目标上明确了PM2.5年均浓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等要求,也从任务方面提出了绿色低碳增添发展动能、持续深入污染防治攻坚等减污、降碳的具体措施,我们将进一步细化任务,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

另外,鼓励强化创新示范。推进本市四个国家试点建设,积极贡献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的首都样板。同时,结合国家试点建设相关机制,积极推进本市的城市、园区、行业以及企业相关试点建设,挖掘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潜力,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拓展协同创新领域和范围,不断深化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实践。

我就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宣传教育处处长郭秋霖):谢谢梁文玥处长。今天发布会的发布环节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 | 北京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