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并不是字越多越好,也不是字越少越好,而是恰当的表达内容才是最好的。
有人写文章,动辄千言万言。好像才气纵横,其实写了很多大白话,没有凝练性,也没有典雅属性,让人看着不免摇头。还有人写文章,追求典雅,却最终弄成了半文半白的文字,不算文言文,也不算白话文,弄成了“四不像”,还觉得自成风格,自成流派,当然也就自恋且自大了。古人写文章,讲究文以载道,文从字顺,并不在于追求文字繁多,也不刻意追求文字俭省,不然就会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没有深厚的文字表达基础的人会用很多字来描写一件事,不注重详写与略写,也不注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只是要把自己知道的全都写出来,却往往失之于粗疏,并不能感动人,甚至写成了废的材料,而形不成文章。有一定写作基础的人会锤炼词句,会把一篇废的材料改成好的文章,还要加上个人独创性的写作风格,而不会随了流俗。相对于有写作基础的人来说,写的文章的字数越多,越能描写细节部分,用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凸显文章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文章字数越少,越表现出精炼的特征,往往缺乏细节,即便用了华词丽句,也不一定能感动人。就好像一首古诗,只是让人欣赏到了文字的意境美,却没有丰富的细节展现出来。倘若把叙事古诗写成一篇散文,加入作者的虚构情节,就会让故事变得丰满起来,也会带有很多情感。
古代作家追求言约义丰,用最简短的话描写最丰富的情感。不仅写诗作词要这样追求,而且写散文和小说也这样追求,以至于对文字要求严格的作家写不出长篇小说。倘若他们写成了长篇小说,就会弄得词句绚烂,由于篇幅过长,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而他们的才力不济,也写不出那么长的篇幅。因为他们会在一词一句上较真,有点苦吟诗派的意思,当然写不成长篇小说了。就像人们质疑鲁迅的写作一样,鲁迅讲究字句的锤炼,甚至在散文和诗歌里面不能置换一字。有了这样高的文字要求,他当然写不出长篇小说,只能写中短篇小说,来表达情感,揭露国民劣根性。倘若把古典的小说缩减为小散文,就会失去很多的细节。虽然字数少了,有了言约意丰的意思,但没有丰富的情节,也就缺少了丰满的人物形象,缺少了故事的生动性,当然也就不能感动人了。字数很少的诗词或散文只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们赏玩的工具,老百姓读不懂。民间字数很多的通俗小说却可以被识文断字的人读懂,可以被多数人改编,被唱戏的人改编,到处传播,也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相对于初学写作者,要先会写长了,然后再去缩减文字。只是过分讲究,自己锤炼,就很容易陷入自恋的地步,有种“掉书袋”的毛病。当然也有的写手写网络小说,每天更新上万字,却没有多少语句锤炼的功夫,最终弄得文章像掺了水,也就没有语言方面的特色了。文字和文章密切相关,是文章的基本组成材料。古代的书生具备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现在的作家也有很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但一般人的文字表达能力只是停留在中学作文的水平,没有太大的长进。一般人认为,写的文字越多越费劲,越显出诚意,以至于写检讨书的时候写得很长,想要加入某些组织,写申请书的时候也写得很长,显得自己很用心。其实文章写长了不容易,越长越容易出错,甚至会出现很多错字和错句,只是写文章的人不自觉,看不出来而已。就好像一个人说话言多必失,说的越少,出错越少,甚至根本不说话,不表达意见,也就不会出错了。
写文章要下文字功夫,起码要在文字的运用上做到恰如其分,而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能随意缩小,更不能故意贬低,以免带有强烈的个人情绪,让文章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属性,也显出了作者的偏狭,甚至无知。古人惜墨如金,可能和笔墨来源不容易有关系,和纸张制造少有关系。现在的人很少讲究锤炼字句,大多用大白话来写文章,用了几个成语就觉得文绉绉的,感觉要和古代作家平起平坐了。讲究文字功夫的人也只是弄得文章半文半白,不能返回到古文,也不能纯粹用大白话,反倒成了一种个人语言风格,而这种个人语言风格只是作家自夸的,读者并不一定买账。白话并不一定比文言更随便,也不一定用字更多。胡适在北大任教,一次公开讲课中,他说白话文比古文简洁。有学生提出反驳。于是,胡适就出了一道题,就如何回绝行政院秘书一职草拟电文,学生用古文,胡适用白话文,看谁使用的字少。学生给出的答案是:“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用了十二个字。胡适给出的答案则只有五个字:"干不了,谢谢。"文字描述在于恰当,不在于华丽,也不在于故意追求简省。该华丽的时候就华丽,该铺张的时候就铺张,该俭省的时候就俭省,该炼字的时候就炼字。文字只是抒发作家情绪的一种工具,有指向不明的情况,甚至有文字指代不了的事物,尤其是人的思想境界,不能用文字来完全说明。倘若谁想用文字来表达完整的思想境界,那么这种企图就是徒劳的,落笔即差。
文字只能相对表达思想或情感,相对表达情绪,或者说只会表达思想、情感或情绪的一方面,甚至是九牛一毛。有人明明想的很好,转化成文字之后,却表达了别的意思,以至于他们不满足自己的表达,以为文字太少,就用很多的文字来描述,结果用的文字越多,描述的越繁杂,越是离题万里。有人因为文字太多的缘故,要减少一些,弄得文字很少,结果却产生了更多的歧义,让读者如坠五里雾中。虽然文字不能完全表达思想、情感或情绪,但文字可以表达其中一方面,哪怕表达稍纵即逝的感觉,也是有意义的,起码比口耳相传要稳妥得多。白纸黑字,不得反悔。越是这样,越要追求文字的美学特征,追求文字运用的风格,而不能用大白话随便敷衍塞责,更不能用所谓半文半白的文字来树立所谓自己的风格,而应该在长期写作中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在写作中做到不断创新,文从字顺,文气沛然,至于文以载道的观念,就不必较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