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沟畔的美丽蝶变——
港产城融合绘就百姓“幸福图谱”
草木葳蕤,规划整齐,沙鸥翔集,锦鳞畅游……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不仅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仙河镇这些年持续推进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该镇持续推进港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建设高水现代化强镇的生动写照。
仙河镇始建于1992年,始称仙河镇,寓意“大河之滨,神仙之居,生态之城,富裕之乡”。如今,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伴随着管理权的移交,港产城融合不断加快,仙河镇的职能定位已经由传统典型工矿服务型小镇,变成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后勤服务保障基地。
近年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现突破式发展,成为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为强化后勤保障基地建设,东营港经济开发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先后规划实施了同济河改造提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一批强基础、补短板的民生实事相继落实落地,让辖区群众的幸福生活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绘就了百姓生活幸福底色。
治理一条河 扮靓一座城
在仙河镇的版图上,除了蜿蜒绕城的神仙沟,还有一条纵贯南北穿越整个城镇,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这便是同济河。
同济河始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以及环保设施不配套等原因,人与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作为当时以城市排涝为主要功能的河道,因长期水质较差、污染严重、沿岸景观杂乱等,逐渐成为一条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河”,给仙河镇生态环境、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城镇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与城镇的吸引力。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它带给人们的是生命与活力。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与城镇发展需求,仙河镇将同济河改造提升列为城市更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聘请国内在建筑设计领域具有权威性与专业性的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精心设计,通过综合整治与升级改造,重塑同济河生态功能与景观风貌,在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为居民打造一条兼具生态之美、安全之固、休闲之乐的滨水长廊,起到治理一条河扮靓一座城的效果。
生境花园、河滩广场、文化栈道、小镇客厅、静谧河湾、问源湿地……翻开同济河改造提升设计图,六大主题景观沿着河道分段铺陈开来。它们彼此呼应、各具特色,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生态与休闲并重的滨水画卷。“做好港区的后勤保障基地,增进群众的获得感,离不开宜居的城市环境。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把最好的滨水资源留给群众,把最美的河道风光展现在群众面前。”仙河镇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介绍道。
自9月份以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围绕提升同济河排水能力和水体质量,对同济河全面开展河道修复、水体净化、驳岸处理、湿地建设,同时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在两岸配套建设漫步绿道、休闲驿站、城市小品,建设跨河桥梁等。数月来,施工人员抢工期、赶进度,目前工程整体顺利进入收尾阶段,随着后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与完善,待纸上“施工图”变为“实景图”,市民就能看到河畔错落有致的绿植,蜿蜒其间的崭新栈道,横跨河道的精致石桥,它们与清澈的河水相互映衬,这不仅是同济河景观的提升,更是群众幸福生活的生动注脚。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通过改造提升,相信不久的将来,同济河将蝶变为仙河镇居民休闲游憩、健身娱乐的生态河,成为集排涝、生态、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城市风景区,更能成为一条全新的生态经济带和城市发展轴。
旧区披“新衣” 改出幸福感
冬至时节,寒风料峭。推开幸福二区朱元昱老人的家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朱元昱指着墙上的温度计说道:“老旧小区改造之后,家里温度比往年提高了三五度,暖和了很多。”
今年72岁的朱元昱是个地地道道的“老油田”,从16岁就开始在渤海钻井一公司打井作业。退休后,他又当起了义务“宣讲员”,努力传承弘扬着红色文化、石油精神。儿子多次让他去城里“享福”,可在仙河镇住惯了、忙惯了的朱元昱却十分舍不得。
儿子极力想让朱元昱搬走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小区设施的老化:幸福二区已建成使用二十余年,出现了部分路面破损、管网老化、公共设施陈旧、楼房外墙破损等情况,严重影响着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住房是民生之基,是每个家庭安定的根本,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仙河镇于今年9月份投资6500万元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一期)。项目位于幸福二区,总建筑面积15.73万平方米、总住宅栋数108栋、总住在套数1882套,主要改造内容包括外墙改造、道路及铺装改造提升、环境提升改造和配套公共设施等。
为了真正把好事办好,项目建设之初,仙河镇累计发放3700余份调查表,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400余条。通过改造前意见征询、改造方案公示、改造中意见再征集等措施,一户一策、查缺补漏、不断优化,实现了由“政府端菜”到“居民点菜”的工作方式转变,确保项目最大程度地贴近民生、契合民意。
针对居民“移空调外机可能导致损坏”“不愿拆除防盗窗”等较为普遍集中的担忧和顾虑,仙河镇城市更新指挥部首先实施了81号楼改造,并以此为样板楼解答群众的各种疑惑。看到昔日斑驳的外墙,披上了保温层和精美的真石漆外衣,实用美观兼具,许多居民纷纷主动提出“按照指挥部的专业意见来”,改造也得以加速推进。
本次改造还包括建设电动车充电棚、提升排水系统、改造幸福食堂和社区游园等,一次性解决了多个民生大问题,切实让小区改造“改”到了居民心坎上。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城市更新步伐,加大改造工作力度,陆续对全镇21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以实绩、实效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仙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焦建东说道。
小镇建“三甲” 提升“医”靠感
民生幸福的底色,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居民健康更加有“医”靠。
时下,在仙河镇中心偏东北一隅,一座13层的高楼拔地而起,占据着全镇的制高点——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新院建设接近尾声,门诊楼、住院楼、感染性疾病楼等建设施工已全部完成,内部装修、配套设施正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
走进新建的住院楼,透过硕大的玻璃窗,阳光洒满了病房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房间内的新风系统和空调开始进行最后的调试。项目执行经理郭允铎告诉记者,新院建设是根据三甲医院的标准打造的,“设计床位550个,其中住院楼床位就达到了444个;新院无论是室内装修还是配套设施都是国内先进的。我们有信心在12月底前完成全部施工!”
目标很明确。仙河镇党委书记韩春亮表示,“我们计划通过实施东营港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打造港区群众家门口的‘三甲’医院,通过引入国内顶尖的医疗资源,让群众更有‘医’靠。”
在附近居住的居民陈有勤没事就绕着施工场地转一圈,他指着医院那个小楼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中心医院的前身是胜利石油管理局滨海医院。多年以来,作为黄河北岸的一家二甲医院,滨海医院为仙河镇及东营港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滨海医院人力资源极其紧张,包括外科病房、皮肤科在内的多个科室被迫关闭,对本地居民的就医造成了极大不便。陈有勤举了个例子,到目前为止,仙河镇没有一家产科医院,生孩子要么走高速一个多小时去东营市区,要么一个小时去河口,“所以镇上每一个居民都盼望着新医院尽快落成!”
悠悠万事,健康为大。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施了“东营港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该项目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总投资9.52亿元,除了升级硬件设施外,还新设置了多个科室,可以开展相对复杂的特种检查,比如头、颈部冠状静脉造影;新增腹腔镜手术;新增口腔科种植牙;儿科在现有基础上,增设病房满足本地就医住院需求;新增感染楼;增设医用物品物流传输;增加电子化、自助化收费挂号功能,优化分诊就医流程。
提出将“三甲”医疗服务搬到港区职工群众家门口目标的背后,是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隐性要求。仙河镇人大主席、城市更新项目分管负责人李庆元表示,胜利石油管理局滨海医院时期,原医院仅需服务镇上2万人,“随着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迅速发展,目前港区的有职工和居民8万余人,东营港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项目势在必行。我们的目标是12月底新院交付、明年开始接诊。我们正在和北京的知名医院沟通,看能否引进国内一流的医疗人才和管理模式,切实提高港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筑牢健康之基,守护百姓幸福!”
如果我们必须通过空中的上帝视角才能看清楚仙河镇城区规划之高端和推进港产城融合脚步发展之宏大,那么我们需要通过放大镜才能观察到仙河镇干群推进城市更新之精微与谋划之长远。远观渤海,大港崛起,港区不断释放生产动能;近看神仙沟畔,港城明珠民熙物阜、百业昌隆。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
守初心促经济腾飞,践使命护民生安稳。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座富有活力、人人向往的幸福小镇底色未来将擦得更亮!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锚定争创国际一流活力小镇的目标,兴奋已经书写在每一个东营港人奋斗的脸上!(记者 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