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2004年11月9日,那个以笔为剑,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张纯如,在车内饮弹自尽。

几天后,在举行的告别仪式上,布瑞特满眼悲伤地望着妻子的遗容。

当他俯下身亲吻妻子的额头时,在场的人无不泪如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饮弹自尽的勇士

选择自尽的张纯如,并不是一个缺乏勇气的人。

如果不是靠着那巨大的勇气,她如何能完成《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这本震惊西方的著作?

字字泣血,不忍卒读。

很多读者满含悲愤,强忍不适,才艰难地读完了这本书,甚至没有勇气再次翻开。

可以想见,张纯如女士在完成这本书时,承受着怎样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生在美国的张纯如,天资聪颖。

从理工科转入新闻系的她,很快就拿到了硕士学位,曾在美联社工作。

1991年,张纯如与大学时一见钟情的布瑞特结婚,拥有了幸福的婚姻。

年轻的张纯如,已经过上了令无数人艳羡的,安稳而光鲜的生活。

可26岁那年,她却做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一生,也改变了世界的决定。

她将自己柔弱的身体,投入到了最沉痛的历史之中。

战争的创伤、屠杀的残忍,以及受难者遍地的遗骸与鲜血……

为完成《南京大屠杀》一书,她几乎倾尽了自己所有的勇敢、乐观与心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本基于确凿证据、清晰事实所著的书籍,却引发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强烈不满与攻击。

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指责该书为“严重失实的叙述,歪曲了日本形象”

众多为日本辩护者,亦在网络上对张纯如展开了猛烈抨击。

面对此景,张纯如并未退缩。

她在美国公共电视台上,勇敢地与齐藤邦彦展开了正面交锋。

此次公开辩论后,张纯如遭到了大量死亡威胁,甚至受到了恐吓子弹。

此外,由于长时间沉浸于大量屠杀的血腥资料与报告中,她的精神世界遭受了巨大冲击。

最终,长期失眠、厌食的她,没能扛过抑郁症的折磨。

2004年11月,36岁的张纯如,在车内饮弹自尽。

一向反对家庭持有枪械的她,为结束自己的生命,特意买来了一支古董手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头扎进沉痛的历史

《南京大屠杀》出版后,张纯如曾说过:

“这是我真正不得不写的一本书。”

年幼时,母亲便无数次以愤怒的声音,向她讲述日军在南京的残暴行径。

张纯如外祖父一家,当年就是从南京逃出来的。

母亲告诉她,因为日军的暴行,长江一度被鲜血染红。

“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日本帝国主义在战争期间的暴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杀。”

这是张纯如从小受到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了解到当时的更多真相,张纯如曾去图书馆查找资料,结果却失望而归。

到处都找不到相关的信息,连学校的历史老师都对此一无所知。

这个打了巨大问号的沉重历史,一直压在张纯如心上。

直到1994年,她在一个展览会上,看到了南京大屠杀真实的照片。

那本是一段她从小听过无数次的历史,可当赤裸裸的黑白照片出现在眼前时,张纯如还是感到一阵晕眩。

遇难者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暴行,被斩断头颅,被开膛破肚……

那些赤身裸体的妇女,在强暴者的逼迫下,被迫摆出各种屈辱的姿势。

他们因痛苦而扭曲的表情,无声的愤怒与绝望,时隔很久,都反复在张纯如的脑海中浮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次会议中,张纯如还得知,有一些外国人记录的见闻和照片,被存在档案馆中。

但由于没有用英文介绍这段历史的书籍,所以大多数西方人对此一无所知。

而日本政府面对铁证如山的历史,仍然拒绝认罪,拒绝道歉和赔偿。

这次展览,使张纯如下定决心,踏上了寻求正义的道路。

她决定要写一本以南京大屠杀为主题的书,让更多人了解到真相,让遇难者们得到应有的正义与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法忘却历史的人,不该被历史忘却

1996年,张纯如得到南京本地学者帮助,探访了昔日的屠杀现场。

她翻阅了大量的卷宗,采访了不少幸存者。

她用录音机,耐心地记录下每一位幸存者的讲述与控诉。

她要将这些受害者的声音,传递给全世界。

她帮助《拉贝日记》重见天日,《魏特琳日记》也给了她很大的触动与勇气。

张纯如深受鼓舞,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南京大屠杀这本书,也一定要将魏特琳的日记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仍旧生活在贫困之中,没有一句道歉,也没有任何赔偿;

帮助了上万名南京女性和儿童的魏特琳女士,回到美国后精神饱受折磨,最终选择了自尽;

曾伸出援手为25万南京难民提供庇护的拉贝先生,晚年生活困顿,忍冻挨饿,中风去世。

而那些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呢?

制造屠杀的恶魔,却享受着富足安逸的晚年生活;

军事法庭处决的战犯,仍被供奉在东京的神社里,接受参拜。

想到这些,张纯如几乎是在极度的愤怒中,完成了《南京大屠杀》一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7年,《南京大屠杀》在美国出版,迅速成为畅销书榜上的热门。

随后,《南京大屠杀》又被译成十多种语言,成为了国际畅销书。

然而,张纯如被日本右翼威胁,终日生活在恐惧中;

那段血腥、沉痛的历史,也令她的精神饱受折磨。

最终选择自尽的张纯如,是揭露历史真相的勇士,亦是大屠杀的受害者。

为了让世界不忘却历史,她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热情,甚至年轻的生命。

这样的人,也不应被历史忘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1]美 张盈盈.张纯如:无法忘却历史的女子[M].中信出版社,2012.

[2]张纯如 -.南京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遗忘的大浩劫[M].中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