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蒋丰
作为飞鸟·奈良时代的政治“重镇”,长屋王在皇族的身份位极人臣。按照辈分,他是天智天皇的外孙,也是天武天皇的孙子,同时还是元明天皇的女婿,可谓是纯正高贵的皇族血统。按照身份,是高居“左大臣”之位的“丞相”之身,和自己的父亲高市皇子曾经担任过的“太政大臣”,另外还有“右大臣”,是权倾朝野的“三公”序列。
学界对这样一个身份华贵得发紫的人为何没能成为天皇也颇感兴趣。如果历史能够假设,假设持统天皇没有执意想让自己的孙子轻皇子成为天皇,也就是日后的文武天皇,那么长屋王在草壁皇子意外去世后或许能够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如果假设的历史成真,有天皇身份加持的长屋王是否就能够在那场腥风血雨的阴谋中免于一死呢?
长屋王不仅“长”于政治,也“长”于歌赋,才华满盈。他在《万叶集》和《怀风藻》中分别留下5首和歌和3首五言诗,还曾在自己家中举办文雅之宴,招待自朝鲜半岛远道而来的外宾。在明争暗斗的政治世界中,长屋王也是一个有着文学情怀的“墨客”。他尤其热爱自己家乡“飞鸟”,也就是现在的奈良地区。在其诗歌之中,尤为注入情感的,是对家乡的三轮山的黄叶的描述。《万叶集》第8卷、第1517首诗歌中,他这样咏道:尽染的黄叶把三轮山装点得熠熠生辉,却要随风而落,令人留恋惋惜。如在今天的深秋之时来到三轮山,定然也会在浓浓秋意里觅得其诗歌之中的意境之美。当然,更打动人的则是无尽的落叶之殇。从文学的角度看,这首诗歌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史料和其他文学素材推断,应该是长屋王身处政权中枢时所作。谁曾想,这飘落的黄叶竟会预示着歌人的政治命运,汹涌袭来的“长屋王之变”也让后世重读这首诗歌时,有了更多的历史感怀。
697年,轻皇子登基成为天皇,藤原不比等家族成为左右皇室的政治力量,此时的长屋王也得到藤原家族的认可。然而,对立和较劲在水面下暗流涌动,逐渐形成了藤原派和反藤原派。前者以去世的藤原不比等的四个儿子武智麻吕、房前、宇合、麻吕为首,后者则力推皇族血统纯正的长屋王。圣武天皇即位后,长屋王被任命为左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围绕圣武天皇母亲藤原宫子能否被称为律令中并不存在的“大夫人”一事,在圣武天皇背后蠢蠢欲动、强化藤原家族政治影响的“藤原四子”的这次谋划被长屋王否定和挫败,颜面扫地。对于“藤原四子”而言,长屋王已经成为不除不快的“眼中钉”和“肉中刺”。729年,一封密告直送圣武天皇,称圣武天皇在1年前死去的儿子“基王”其实是被长屋王咒杀而死。藤原兄弟随之带兵包围了长屋王的府邸,实施全天监视,加之逼供拷问,自知难逆天命的长屋王夫妇选择自杀,使得震惊历史的“长屋王之变”落下帷幕。
从长屋王的政治抱负和修养为人来看,密告无异于诬告。颇为讽刺的是,因政治利益而不惜把长屋王逼入绝境的藤原四子则在几年后全因天花而亡,也被视为一种报应。而当年诬告长屋王的中臣宫处东人则被长屋王昔日的手下所斩杀。在日本古书《续日本纪》中明确使用了“诬告”一词,可见在该书成立时的平安时代皇室内,舆论对长屋王的蒙冤有着统一的客观认识。
“斯人已逝”。长屋王作为日本的历史文化名人,留下了诸多饭后谈资。更耐人寻味的是,20世纪80年代,奈良市二条大路用作建筑用地的地段经专业考证,是长屋王邸所在,还出土了大量贵族文物。但顶着当地保护历史遗址的居民的质疑,Nara SOGO 和伊藤洋华堂两家综合百货店建于此,却均在2017年闭店退出历史舞台。当地人称,这就是“长屋王之咒”。就这样,在现代社会继续“发酵”的“长屋王之变”,也给日本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些许神秘感,品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2024年12月24日写于东京“乐丰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