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盲道下完雨之后和溜冰没有任何区别,就这么爱吃,路上都是‘瞎滑’。”近日,脱口秀艺人黑灯在一档喜剧节目调侃了当下某些城市部分盲道设置形同虚设,无助于盲人实际出行,让盲道问题进入了公众视野。
虽然此番吐槽并没有点出具体的城市,但节目播出后,关于盲道设计的不合理现象却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共鸣。部分城市不合理的盲道设计带来的不便,不仅无法有效帮助盲人,反而可能对其造成更大的不便。
在脱口秀演员吐槽“瞎滑”之后,“包听劝”又能迅速响应的深圳被“赞”上热搜,“深圳连夜拆不锈钢盲道”让人见识了“深圳速度”。几日后,有网友发帖称,杭州也在火速拆除不锈钢盲道。此举不仅能让当地视障人士不再遭受“瞎滑”之苦,也传递出了从实际出发、细节抓起,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积极信号。
广东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刘畅 摄
Part.01
现 象
盲道设置有漏洞
关键时刻不“帮盲”
盲道,对视障人士来说,就是他们的“眼睛”。作为城市道路建设的重要配套设施,盲道的设置体现了一个城市对盲人的人文关怀。然而,在盲道建设方面,围绕不防滑、不通畅、被占用、破损、松动以及设置不规范等问题的质疑和报道屡见不鲜。
有些盲道的设置易致“瞎滑”。每年冬季,我国北方多地出现雨雪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盲道如果不防滑,不仅对视障人士出行来说非常危险,也给正常人出行带来麻烦。今年1月19日晚,江苏一位网友就反映:在地铁站出口踩到不锈钢盲道差点摔倒,质疑这种材质的盲道不防滑,对盲人来说更危险。
有些盲道的设置存在漏洞。今年12月,重庆有市民反映,轨道交通谢家湾站站内盲道“直接指引到墙上去了”。媒体记者现场调查发现,该处盲道设置除了“引到墙上”,还存在盲道延伸至铁马栏杆、靠近安检处无提示、部分通道区域未设置盲道等情况。
还有些地方的盲道很“忙”。在成都成华区建设路片区,部分商贩一度将门面“扩张”到人行道,盲道随之“淹没”在一张张桌椅下。此外,机动车、共享单车占用盲道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这种种问题的背后,凸显的是目前无障碍环境建设中,尤其是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隐性困境。
Part.02
对 策
建设盲点要消除
无碍出行更有爱
盲道使人“瞎滑”,建设材质应该如何选择?避免“引到墙上”,相关设置应该如何规范?盲道变成“忙道”,应由谁来维护和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对盲道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均作出了规范,力图消除“盲点”。
因地制宜,让盲道不再“瞎滑”
此次因脱口秀演员吐槽而备受关注的不锈钢盲道,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盲道建设材料。因不锈钢材质耐磨、耐高温、不生锈等物理特性,加上施工相对便利、成本相对便宜,以不锈钢材质铺设盲道,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为了避免行人滑倒,许多地方还给盲道加上了防滑花纹,但这并不足以抵消其本身易滑的特性,以至于给行人带来糟糕的出行体验。
除了不锈钢盲道外,目前盲道采用的主要材质还包括预制混凝土、花岗石、大理石、陶瓷和橡胶塑料等,应用场景各不相同。具体来说,预制混凝土材料经济实用、承重能力强,适用于各类室外和室内场所,如公路、楼道、地下通道等;花岗石和大理石更耐磨、耐候、防滑,适用于广场、公园、商业街等室外场所;陶瓷盲道砖耐滑耐磨,使用寿命长,适用于需要高耐久性的场所;橡胶塑料材料轻质环保、易于安装,适用于小区、学校、超市等轻型交通场所。因此,选择合适的盲道材料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需求来决定。
规范指引,让盲道不再“腰斩”
盲道的建设规范也大有讲究。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1年9月发布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盲道的铺设应保证视觉障碍者安全行走和辨别方向。盲道铺设应避开障碍物,任何设施不得占用盲道。需要安全警示和提示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其长度应与需安全警示和提示的范围相对应。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转弯处,应设置提示盲道,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m,且不应小于行进盲道的宽度。此外,盲道应与相邻人行道铺面的颜色或材质形成差异。
加强管理,让盲道不再“忙碌”
而在维护和管理方面,202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规定,无障碍设施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履行维护和管理责任,保障无障碍设施功能正常和使用安全,包括对损坏的无障碍设施和标识进行维修或者替换、对需改造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改造、纠正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以及进行其他必要的维护和保养。所有权人、管理人和使用人之间有约定的,由约定的责任人负责维护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无障碍设施的用途或者非法占用、损坏无障碍设施。因特殊情况临时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应当公告并设置护栏、警示标志或者信号设施,同时采取必要的替代性措施。临时占用期满,应当及时恢复原状。
Part.03
做 法
广东多措并举
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盲道,是城市的“里子”。包括盲道在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始终走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前列。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广东省残疾人总数为539.9万,占人口比例为5.86%,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
近年来,广东积极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各地各部门共同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见行见效。以广州为例,该市持续巩固“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成效,全市新建公共建筑、新建道路、公共交通设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100%;全市政府网站全部实现无障碍浏览功能;出台全市层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三全四零”新理念,形成“顶层有框架”“实施有规范”“行动有指引”的技术成果。
珠海通过出台《珠海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连续两年将“推进无障碍城市建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等措施,将无障碍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功能、推动新时代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此过程中,珠海市残联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形成“1+3+N”无障碍城市工作模式。
除了上述城市,深圳、佛山、中山、东莞、信宜等多个省内城市在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中也纷纷探索出契合其地区发展的路径。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全省新建公共建筑和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设置率接近100%。全省累计完成3.9万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已推进前期相关准备工作,预计纳入2025年省人大地方性法规预备项目。
无障碍环境建设与城市建设发展密切相关,也与每个家庭的幸福紧密相连。从公共场所到居民小区,从城市道路到交通设施,广东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提供了便捷、安全的出行条件。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变却蕴含着巨大的社会意义,能有效提升残疾人健康、就业和生活质量,让残疾人更方便地走出家门,融入城市,激活更好的人生。
广东建设报记者 陈克正
◎ 编审:左国兰
◎ 美编:杨榆洁
◎ 出品:广东建设报全媒体内容运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