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东海,潮涌钱塘。杭甬“双城记”一路高歌猛进。
唱好杭甬“双城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多年来,杭甬两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积极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路径。
2021年,浙江启动《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五年行动计划》。2024年5月,浙江又专门出台《进一步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打造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都市圈的行动方案》,推动杭甬核心引领、错位协同、联动创新、竞合共赢往深里走、实里走。
五年行动计划即将迎来收官年,一览杭甬发展新画卷,双星闪耀、协同共进正在成为现实图景。杭甬两地坚定不移实施“八八战略”,主动把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布局,放到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历史定位中落实,全身心参与、全过程融入、全方位推进,共唱“双城记”,撑起长三角南翼,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注入强大动力。
科技创新成果闪耀,产业双向赋能路径不断拓宽。两地厚植特色优势,共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纺织服装5大标志性产业链,联合组建环杭州湾创新联盟,共建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集聚高地,协同打造全球最具活力都市连绵带。
枢纽功能日臻完善,空海联动开放格局逐步打开。从杭州出发“1小时”通勤圈加快构建,全面融入长三角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世界级港口群,优化临空经济体系,加强浙江自贸试验区杭州、宁波片区联动,更好代表全省参与全国全球合作与竞争。
惠民利企释放红利,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突出人才共育、互办互惠、证照互认等重点领域,共同谋划实施三批35项惠民利企事项,100个高频事项实现跨市无差异办理,生动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富图景。
文旅融合新招频出,城市魅力越发彰显。持续放大亚运综合效应,联手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推进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文明探源工程,推动跨区域人才流动、城市对话、品牌塑造,开辟交流融合新路径,为发展中华文明现代形态作出新贡献。
江海和鸣,交相辉映,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独特乐章。这乐章,雄浑如大海,秀美如青山。奏响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绵延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展之美。我们坚信,浙江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必将孕育出更加绚烂、更加精彩的发展之花。
1
浙东运河:越地文脉 文旅互惠
早上8点,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拱宸桥畔碧波荡漾。住在附近的程丽蓉准备去上班。程丽蓉是浙江工商大学大运河文化研究院院长。
申遗成功的中国大运河从程丽蓉的身边流过,继续向前流淌,一直抵达通往东海的出海口。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组成。其中浙东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全长约200公里,起于杭州西兴古镇,流经绍兴,终于“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地——宁波。
东西向的浙东运河被称作“黄金通道”,也是越地文脉的重要载体。程丽蓉的学术课题“浙江运河与文学”刚完稿。“古代很多诗人对浙东运河非常熟悉,留下了大量文献资料、诗词作品。”程丽蓉说。
2020年,程丽蓉前往天一阁、宁波博物馆等文保单位考察,对宁波深厚的运河文化积淀有了更深的了解。近几年,围绕“西湖与浙东运河”“名人与名湖”“良渚文明和河姆渡文化”等多个主题,杭州和宁波展开了多次“湖海对话”。
2023年12月,宁波举办首届大运河与海丝文化遗产国际传播论坛,给程丽蓉留下了深刻印象。“就在上个月,我们还与宁波大学历史系就浙东运河史等特色研究方向进行学术交流和互动,与宁波菜博物馆商谈开发宁波运河海丝宴等项目。”
程丽蓉表示,正在建设中的浙江大运河数据库,有望推动杭甬两地文旅深层互动。而涉及普通市民的文旅互惠早已开始了。2021年起,杭州人拿着两地互通的公园年卡,可以畅游天一阁、杭州湾湿地公园等40家宁波景点园区,并享受宁波50家影院的特价优惠。
越地文脉之路,越走越顺。
2
杭甬高速:“彩练”齐舞 畅行双城
近日,一辆标着“正刚物流”的货车满载乙二醇,从宁波镇海开往杭州荣盛石化。这些化纤原料将在这里做成颗粒,再运到慈溪深加工,最后在绍兴变成布料。
跑在杭甬高速上的正刚物流的货车还有两百多辆,每年的通行费就有上千万元。望着进进出出的货车,公司总经理王本发讲起了与杭甬高速的缘分。
1996年,25岁的王本发去宁波干起了集装箱货运。同年底,杭甬高速通车。“之前从宁波到杭州只能走国道,一趟要十几个小时。有了高速,三个多小时就到了!”他首次感到,杭甬之间原来这么近。
2007年,王本发在杭州创办了正刚物流,杭甬高速也完成了“四改八”工程。不过,路宽了,车也多了。作为浙江最繁忙的交通大动脉,杭甬高速高峰期日车流量突破10万辆。“货车限速100公里/小时,实际只能开到60公里/小时。遇上车祸、大雾更慢,像余姚牟山湖那段路,最容易起雾。”王本发说。
无论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还是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都在呼唤一条连接浙江“双子星”的新通道——杭绍甬高速应运而生。
沿着杭州湾南岸,这条高速串起杭州钱塘、绍兴滨海、宁波前湾三大新区,在三地最密集的产业带上画下重重一笔。“走南面的杭甬高速,线路是一个‘U’字形;走杭绍甬高速,能快半小时,每趟车节省上百元。”王本发说。
作为国内首条智慧高速,杭绍甬高速实现非ETC车辆5秒过闸,如有车辆紧急停靠,5秒内即可感知并提醒后车。此外,该高速在团雾多发路段每200米布控雷视一体机,大大降低了行车风险。今年1月,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通车,王本发去体验了一把,“开起来又快又舒坦!”
如今,随着最后一片T梁落位,杭绍甬高速杭绍段与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全线连通,而杭甬高速也计划开展新一轮改扩建。两条高速如同两条彩练,让“双线连双城”的蓝图,即将成为现实。
3
海河联运:通江达海 “箱”链世界
初冬的嘉兴港乍浦港区,暖阳洒在海面,波光粼粼。
11月28日10时许,一声嘹亮的汽笛响起,导航员陈李达引导“德拓航运016”内河船舶停靠乍浦港区内河港池5号泊位后,这批来自杭州下沙港64标箱的家具、服装等货物被吊装到一辆辆氢能集卡车上,迅速转运至停泊在外海码头开往宁波舟山港的“新明州86”货轮上。这批货物到达宁波舟山港后,将跟其他货物一起“登”上更大的货轮发往海外。
这标志着2024年嘉兴港海河联运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标箱,也让出生在乍浦镇的陈李达感慨颇多。
“像这样的货轮,每天从乍浦港开往宁波舟山港8班次左右。”陈李达指着“新明州86”货轮说,内河港池集装箱60%-70%都是通过乍浦港转运到宁波舟山港。
“嘉兴港建设之初,外海码头只有2个泊位,只能停泊两三千吨的船舶。”陈李达回忆。2008年3月10日,嘉兴港和宁波港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通嘉兴—宁波集装箱内支线。2012年5月28日,“乍浦港区—杭州东洲港”航线开通,一艘装载着36个集装箱的内河船舶驶离乍浦港区内河港池,经乍嘉苏航道转杭平申线,前往杭州东洲码头,真正拉开嘉兴港集装箱海河联运大幕。
目前,嘉兴港已实现内河港池与太湖水系、长江联通。嘉兴港海河联运航线总数已增至38条,业务辐射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区域。
一条链接世界、贯通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黄金通道”雏形初现,开始发挥出“流金淌银”的效益。
4
杭甬城铁:科创同城 智造引领
周日上午10:18,从杭州南站出发的杭甬城铁列车上,许学成习惯性地打开电脑开始工作。看上去,他不像是从一座城市去另一座城市,更像是坐“长地铁”去上班。
许学成今年27岁,是浙江大学博士,家在杭州。去年3月,临近毕业的他,一边在做居家养老的数据调查,一边在实验室做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他热切地憧憬着,不远的将来,每个家庭能像拥有一辆私家车一样拥有一个人形机器人。
“当时,我的导师熊蓉教授也在考虑如何将具有精确技能的机器人应用到更多领域,问我要不要一起干一件大事。”两人一拍即合,许学成随导师来到宁波,成为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骨干之一。
在来往宁波与杭州的路上,许学成从未有离开与归来的感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差不多1个钟头,车行至上虞,看到窗外的民居,好像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地方。大概11:40到余姚,20分钟后就到宁波了。”
从宁波火车站出站台,步行至许学成的实验室,只要7分钟。
许学成讲,在宁波做科研,和在学校实验室的感受相似。“我们这个团队,60%的科创人员都是浙大校友。”
只是,随着科创路径的不断深耕,许学成越发感受到杭州和宁波两座城市的优势互补对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影响。
许学成说,作为浙江科创要素最密集的两大城市,宁波和杭州有着不同的城市基因。浙江大学熊蓉教授团队提供的数字技术和基础研究支持,加上宁波优质的制造能力,也为推动人形机器人在下游真实场景的落地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如今,杭甬两地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形机器人等多个产业领域上都已实现集群化。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杭甬城铁有望延伸至杭州市中心的城站或杭州东站。杭州和宁波,就像钱塘江和甬江,一衣带水,越来越近。
5
异地货站:共享航线 货通全球
凌晨2点,光影交错的杭州萧山机场,飞机的轰鸣声、卡车的突突声、工作人员的呼叫对讲声……犹如深夜里一曲高亢的空港协奏。当天凌晨的气温很低,但来回奔走的国际进港员工张秀红的额头已有些微汗。刚刚,来自比利时的3V815航班落地,机上携有4大件861公斤的货物需要转运至宁波,她要和同事一起去完成卸货、入库、清点、转运等一系列工作。
“2020年10月起,我们和宁波机场互为‘异地货站’,货虽落地杭州,但宁波客户只需在当地机场提货。杭州到欧美的航线较丰富,弥补了宁波的不足。”张秀红在空港工作了20多年,她说自从有了“异地货站”,选择落地杭州的货物变多了。“今年以来如此转运每周有3-4批,月均15吨。”
凌晨4点,工人完成卸货,货被送进了国际进港仓库。
“6点左右,搬运人员会来给货拆板,然后堆放在待转关区。”张秀红向记者介绍流程,“快的话上午就能送往宁波。”
杭甬互为“异地货站”的背后,其实是全省航空资源的整合利用、竞合共赢。2023年,我省进出口额为4.9万亿元,外贸贡献率居全国首位,但浙江货物通过本土空港出口的不到20%。“异地货站”意在实现省机场集团“浙江货浙江走”的初衷。去年杭甬实现了航空物流业务整合,有效带动了“异地货站”业务的提升。
“我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数据或许可以。”张秀红说,“异地货站”目前已覆盖省内7个机场并延伸至长三角及海外。如今杭州空港稳定运行全货机航线25条,横跨亚洲和欧美,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建立起了紧密的网络。今年前10个月,杭州空港出口跨境电商货运总量突破10万吨,同比增长了78.45%。
早上8点,转运卡车到位了,铲车师傅开始把货物装入车厢。张秀红望着朝阳微笑着说:“一切就绪就能出发去宁波了。”
专家解读
讲好“双城记”故事的潜力巨大
马亮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杭州与宁波,是浙江省内的两座副省级城市,也是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的两个重要城市,在多个方面有很强的合作潜力和悠久的协同历史,具体表现在产业互嵌、资源互补和优势互构等方面。
在推进区域一体化、城乡融合式发展和共同富裕等方面,两地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进一步推动双城融合和讲好“双城记”故事的潜力巨大。
中国新型城镇化日益表现为大城市化、城市群集聚和都市圈同城化,而杭甬“双城记”则恰好体现了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城市内部治理的日益精细化和智能化,另一方面则是城市之间越来越强的同城化。城市之间打破行政藩篱和制度阻隔,推动资源共享、空间共建、服务共创和治理共商,使人们可以根据生活、工作和休闲娱乐等场景在不同城市之间“无感”切换,也使城市治理更加趋向于跨城协同与多城融合。
杭甬两城融合式发展可以做大做强这两个“双子座”城市,也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其他中小城市共享同城化带来的多方面收益。通过打造“双城记”,两城融合不仅为本地企业发展、居民生活和城市治理创造了新机,也为探索和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同城化经验发挥了示范引领效应。至关重要的是,要通过领导小组、工作专班、联席会议等议事协调机构来强化城市之间的统筹协调,实质性推动“双城记”,破解同城化面临的制度性障碍,使城市居民和企业真正享受到同城化的红利。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赵芳洲、郑超、戴维、陈立平、
张世新、于佳、郭雀屏
编辑:邱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