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22日夜晚,一个男人在抗日前线的营地里伏案疾书,给远在延安的贤妻爱女写了一封家书,字里行间对妻女饱含深情充满关爱。
没错,他就是左权将军,一位著名的抗日将领,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阵亡的最高级将领。
彼时,左权的女儿左太北差几天就2周岁了,由于母亲刘志兰离开太行山区去延安中央研究院学习,所以孩子被送进保育院,左权非常挂念,在给妻子的信中嘱咐她经常去看看女儿,并且希望来信时希多报导孩子的一切。
差不多几天后小太北也就两岁了,这个小天使我真的喜欢她,现在长得更大了、更强壮、更活泼、更漂亮了,小顽皮,真是给我极多的想念和高兴,可 惜天各一方,不能看到她,抱抱她,在工 作之余总是想着有你和她和我在一起…
可以说作为一名父亲,左权深深爱着自己女儿,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为了新中国的胜利,他必须舍小家顾大家,上战场杀敌南征北战。
然而令人痛惜的是,当刘志兰收到丈夫的家书时,这位叱咤风云的将领却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战斗中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太北永远失去了父亲。
左太北出生时,恰逢左权要协助八路军副司令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最终父女不得不离别,临别时,一家三口留下一张“全家福”:父亲抱着小太北憨厚地笑着,母亲则一脸的幸福。这张“全家福”是左权与家人永别的纪念。
也就是说左太北自从出生就一直没有见过父亲长啥样,但在她成长的过程中,从父亲战友的回忆中,从父亲写的家书以及他战斗过地方的父老乡亲的亲情中,还是在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父亲是一位真 正的民族英雄,他具有为国家为民族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而且父亲是那么的爱自己。
左太北的童年是在延安保育院长大的,新中国成立后进入北京的一所学校读书,其实从小到大,她都没有感觉自己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直到1952年的儿童节那天见到了毛主席。
当时学校要给毛主席做汇报表演,12岁的左太北也成为7个孩子的代表之一。
当见到毛主席后,主席亲切的询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左太北!”小太北有点拘谨。
一听这名字,毛主席感觉奇怪,又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是我爸爸起的,我生在太行山的北边。”小太北自豪的说道。
“那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啊?”
“左权”
很快,毛主席和蔼可亲的笑容立马凝重起来,他轻轻的拉着太北的手,沉默许久,然后详细的问起她家里的情况,当得知小太北现在生活得不错,主席欣慰地点了点头。
随后,毛主席还很认真的与左太北拍了一张合照,是伟人难得的一次单独地、特意地和一位小女孩拍的照片,弥足珍贵。
同样的关怀也来自彭德怀。
从1957年起到庐山会议,左太北一度住在彭总家里,当时是她上学、食宿等一切费用都是彭老总在提供。
虽然军队每月也发给太北20元抚养费,但彭总都给存了起来,而这些钱后来都亲手交给了左太北。
要知道彭德怀在战场上一向以“性情火爆”著称,对于将士也是严格要求。
但是在小太北跟前,他有的只有满满的宠溺和慈爱。可以说她的在彭伯伯家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温暖。
由于左太北爱看小说,彭德怀怕她熬夜对身体不好,总会敲3遍门催促快休息,并且还经常额外买好吃的给补充营养,甚至不管小太北怎么调皮,彭德怀也从来没有一句责备的话。
后来,彭老总从中南海搬到颐和园附近的吴家花园。左太北则住校,但每个星期天她都会回去陪彭伯伯,两人谈笑风生实属欢愉。
其实在这期间,左太北也感受到了来自周总理的关怀。
有一年左太北去天安门看焰火见到了周总理,当总理得知她是左权将军的女儿时非常高兴,和蔼的询问了她近况,并且叮嘱道:一定要向你爸爸学习,他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左权牺牲时,刘志兰才25岁,她悲痛欲绝很难从失去丈夫的痛苦中走出来,不过看着渐渐长大的女儿,作为一个母亲,也深知自己代替不了父爱,于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就选择了改嫁。
后来刘志兰嫁给了左权的秘书兼好战友陈守中。此人对于左太北也一直是视如己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她最好的生活和教育。
就这样,在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左太北无忧无虑的成长着,但她也始终没有忘记父亲是因何牺牲,为了继承父志,高中毕业后,左太北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可是谁能想到,成绩优异的左太北却被卡在了审查这一关,由于填写了一个当过国民党的二伯而审核不通过,这让她非常沮丧。
要知道,哈军大可是自己心心念的学校,怎么办?决不能就此放弃,于是左太北决定自己争取机会,他敲响了校长的办公室,而校长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陈赓大将。
可想而知,一听左太北是左权的女儿,陈赓二话不说进行了帮助,最终,左太北如愿以偿考取哈军大。
后来,大学毕业后,左太北被分配到北京七机部一院的一个研究所工作,还在周总理关切下,与清华大学机械系的毕业生沙志强结了婚,并且陆续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生活虽不富裕,一家人倒其乐融融。
随着时间流逝,左太北虽然也进入年迈古稀的年龄,但父亲左权的英姿和慈爱,从未在她的心中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