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灭掉商朝之后,并没有将商人的势力彻底清除,而是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为诸侯,以朝歌为国城,继续统辖商朝的遗民。为了防止商朝遗民叛乱,周武王在朝歌周围分封了卫、鄘、邶三个诸侯国,交给自己的三个弟弟(即管叔、蔡叔、霍叔)统治,号称“三监”,用意很明显,就是要这三个诸侯国监视武庚和他治下的商朝遗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周初期诸侯国

此外,武王还封姜太公于齐,周公旦于鲁,召公奭于燕等。这可说是西周封建的第一阶段。

周武王实行封建制,其目的就是在全国建立起一种绵密的统治网络,使每一个封国的国君不是王室就是功臣,诸侯国之间再互相通婚,如此一来,每一个诸侯国的君王都是周天子的亲戚。

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以分封为政治恩惠,将周天子与各诸侯国的国君紧密地捆绑成一个权力共同体,以维系周王朝的政治稳定。西周封建的各诸侯国,均有都邑,居住在城里的称“国人”,居住在城外的称“野人”,“国野之别”在于各自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国中的居民多为贵族阶层,负担兵役、力役,而野人则为平民阶层,负担农业劳役和其他徭役。如此一来,西周封建制度等于编织了一张大网,将所有族群网罗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初期疆域图

可惜的是,周武王“天下未宁而崩”,在灭掉商朝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武王的儿子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周成王当时年幼,还不能治理国家,于是他的叔叔周公姬旦摄政,代成王行使权力。

危机也于此时爆发。身处东方的管叔、蔡叔等人怀疑周公要篡权,遂与殷商故地的武庚势力联合一处,发动了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率军平叛,杀掉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公辅成王

平定叛乱之后,周公重新分封诸侯。中部地区,杀掉武庚后,封商朝末年的贤臣微子于宋,统治部分殷商遗民,同时封康叔于卫,亦得部分殷商遗民;西部地区,封唐叔于晋,控制夏墟;南部地区,封蔡仲于蔡;东部地区,封姜太公儿子丁公于齐,封周公儿子伯禽于鲁。新封齐、鲁两国,表明周朝的势力已然越过殷商,东达大海。

周公还营建了东都雒邑,这是一项很有远见的决策。周朝都城镐京位于关中地区,便于控制西部而不便于控制东部。于是,周公又在殷商地区的雒邑营建东都,名成周,西都镐京则为宗周。宗周和成周两都并立,互为支撑,能同时控制西部和东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周公为统治广大疆域而想出两京制,可算是一种煞费苦心的创举。至此,西周封建的第二阶段宣告完成,西周王朝的整个政治体制也稳定了下来。

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于成王。成王去世后,他的儿子康王统治周朝。成王、康王统治期间,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成康之治,当时“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即父子两代统治国家四十多年,没有动用过刑罚,百姓安居乐业,遵纪守法。中国人后来所说的“小康社会”,其来源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