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亲自为他的故居题写楹联,悬挂在正厅的两侧。

他是孙中山口中的“革命的圣人”,就连蒋介石都说他是“革命的导师”,被称之是蒋介石的“二哥”。

他有一个别名叫“张跷脚”,因为年少时家中失火,他冲进火海救人腿意外摔伤,落下终身残疾。

就是这样的一个跛脚残疾之人,在去法国的船上偶遇孙中山之时,一次性就给了他三万两银元。

不光如此,直到今天在南京档案馆内还保存着当年蒋介石向此人借款的借条,厚达约一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号称“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

巨贾之家 热心公益

光绪三年,1877年的9月19日。

张静江出生在今浙江南浔的一户丝商巨贾之家,是南浔巨富张颂贤的孙子。

这个南浔张家可非同一般,资产颇大,是南浔“四象”之一。

什么是“四象”,这个“象”又特指什么呢?

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只小金狗”的谚语,这句谚语中有三种动物,“象、牛、狗”。

为什么要由这三种动物来进行对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湖州风俗志》所记载的:“大象、牛、狗”按照现实生活中这三种动物的形体大小,来比喻财产的多少,要说这大象、牛、狗的体型悬殊还是比较大的。

民间传说一般以家财达到数千万两以上者称之为‘象’,位居‘牛’的是五百万两以上不足千万两的;一百万两以上不足五百万两的则为体型最小的‘狗’ 。

张家与张静江的外祖父庞家均被列在“象”的范围内。

祖父张颂贤与外祖父庞云鏳,都是丝商巨贾,个性开朗豪爽、热心公益事业,张静江从小耳濡目染,对他的一生有相当大的影响。

船上偶遇 约定暗号

1902年时,25岁的张静江被推荐为一级参赞,随法国公使孙宝琦出国,在赴欧洲的船上结识了孙中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对孙中山的革命之举十分钦佩,久闻其大名,并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国。

与孙中山初次见面的张静江,一次性就给了他三万两革命活动经费。

还一再嘱咐孙中山:“我愿意帮助中山先生,如果有需要,请随时电告,定当全力以赴。”

两人还并约定:只要是孙中山需要革命经费,电报上只须用 A、B、C、D、E 五个英文字母,就可得到一、二、三、四、五万银元。

孙中山与这个萍水相逢之人,对其所说的话没有放在心上,并不信以为真。

随后,孙中山让人拍一个“A”字前支试探。

结果,仅过了三天,1万银元汇进了同盟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又拍去了一个“C”字电报,没几天孙中山又收到了 3 万银元。

在整个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张静江给予孙中山极大的经济援助,先是张静江在纽约的分公司支付了3万银元,后又将在巴黎分公司所得六、七万银元全部倾注于革命工作。

他的义举令孙中山大为赞叹,直呼遇到了资助革命成功的“奇人”。

万分感激之余,致信表示感谢。

张静江即刻回信道:“我深信中山先生必能实行革命,愿意倾尽全力助君成就大业。君能努力猛进,即胜于作长信多多。”

由此即可看出张静江对于革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与满腔的爱国热情。

张静江在经济上无偿捐助,为革命尽心尽力,孙中山称张静江为“革命圣人”,并手书“丹心侠骨”四字相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底,孙中山应冯玉祥的邀请,北上会谈南北统一,期间重病住院。

张静江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前来看望孙中山,孙中山看到他的样子潸然泪下:“你病成这个样子,还专程来看我?”

张静江紧紧握住孙中山的手,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有求必应 枯木逢春

在北伐战争期间,张静江任财政部长,筹集了100万银元助战。

在陈英士遭受袁世凯暗杀后,张静江邀请蒋介石到他在上海开设的恒泰交易所任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开始了由军旅生涯转向证券市场的过渡时期。

似乎不善理财的蒋介石在证券在市场上屡战屡败,最后倾家荡产,只好厚颜启齿,向张静江借钱糊口。

张静江并没有因此嫌弃蒋介石,相反只要他张口,凡事都有求必应。

直到今天的南京市档案馆内,尚存着蒋介石当年向张静江借款的借条,厚约一寸多。

张静江不光借钱给蒋介石,还在孙中山面前多次美言进谏,蒋介石最终当上了黄埔军校的校长,并得到孙中山的信任。

蒋介石大权在握后,委任张静江担任国民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代理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政府主席等职务。

蒋介石在致戴季陶的信中可以看出,张静江在蒋介石的心目中的地位, 能够与“国父”相提并论者,唯有张静江一人。

可以说,蒋介石的发迹和张静江的大力扶持分不开的。

女儿荔英 嫁夫友仁

且说张静江共有12个孩子。

前妻姚蕙生了5个女儿,即蕊英、芷英、芸英、荔英、茜英;她们都出生在法国,有良好的外语基础,受到生母姚氏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个个都是“中西结合”的大家闺秀,格外引人注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女儿张荔英不仅是一名画家,还会骑马打猎,更是一位反传统的“侠女”。

1930年她嫁给了比自己大30岁的民国著名外交家——陈友仁。

这位陈友仁是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曾参加过巴黎和会,以及孙中山与苏联特使越飞、孙中山与苏联顾问鲍罗廷、宋庆龄与斯大林之间举行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谈,并担任过武汉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

他的原配妻子阿加莎患癌症去世4年后,他与张荔英在法国巴黎结婚,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轰动。

对于荔英的这桩婚事,张静江是气不打一处来。

不仅双方的年龄差距甚远,并且在张荔英嫁给他后,没有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始终过着流亡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友仁在政治上的观点与张静江也大相径庭。

张静江是蒋介石的盟兄,被称为是蒋的“二哥”,而陈友仁则是与老丈人大唱反调,是一个强烈反蒋的“头号人物”。

时间来到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居住在纽约。

他的后半生,一直是在吃斋念佛中度过的,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

国民党中央党部在台北特设灵堂公祭,蒋介石于灵堂之上亲书“痛失导师”的挽词,并臂佩黑纱亲自主祭。

孙中山还为张静江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