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03字 | 阅读需4分钟
贺若弼是鲜卑人,将门之后,擅长骑射。
入仕北周,跟着韦孝宽南征,夺江淮数十城,因功迁为寿州刺史,封襄邑县公。
杨坚称帝后,北周为隋,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筹划灭陈事宜。
贺若弼踌躇满志,欣然从命。
给好友信中写道,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麒麟上,无我二人名。
我肯定会像霍去病和马援一样,立不世之功,被世人敬仰。
上书取陈十策,隋文帝看后连连称赞,赐给贺若弼一把宝刀。
开皇八年十月,隋朝大军征讨南朝。
晋王杨广为主帅,统筹各路兵马,高颎为元帅长史,麾下八十总管,五十二万士兵,分上中下三个方面伐陈。
清河公杨素率舟师出永安,自上游东下,最后抵达汉口。
中游由秦王杨俊统帅,自襄阳进屯汉口,与杨素会合,以阻挡陈军顺江而下,支援南朝首都建康。
杨广统帅下游五路,领韩擒虎、贺若弼等专攻建康。
贺若弼率军出广陵,部署于长江北岸。
开皇九年正月初一,南朝欢庆春节,防备松弛,隋军突然大举渡江。
贺若弼为先锋,瞬间攻下南徐州,兵锋直指建康。
贺若弼行进到钟山时,遇见了陈朝其时最能打的萧摩诃,以及陈军精锐。
两军血战,从中午战至黄昏。
这时,两边主帅都得到了不好的消息。
萧摩诃听闻,陈后主趁其在前方作战,偷偷跑去他家中私通其妻。
贺若弼得到的信息则是,韩擒虎带了五百人,抢先从朱雀门入了建康。
萧摩诃方寸大乱,无心作战。
贺若弼对于韩擒虎的投机行为,非常气愤,命令士兵死命进攻,南朝士气低落,瞬间溃败。
贺若弼赶到建康时,韩擒虎已然占领了陈朝皇宫,俘获了陈后主。
事后论功,贺若弼进位上柱国,封爵宋国公,食襄邑三千户。
但贺若弼耿耿于怀,认为韩擒虎极不厚道,抢了自己功劳。
在杨广面前争论了好几次,甚至拔剑出来,要砍韩擒虎,弄得杨广非常反感。
过了很久,贺若弼始终不能释怀,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朝廷委屈了自己。
满腔不爽挂在脸上,动不动就找人抱怨。
隋文帝终于忍不了,将他免职。
贺若弼怨气更大,事了杀功臣,这种出格的话都说出口了。
隋文帝大怒,将其下狱。
百官都曰可杀,隋文帝惜才不忍,将其免死,除名为民。
几年后,文帝又恢复其爵位,不过不再重用。
不久,杨坚罢杨勇,立杨广为太子。
新太子故意去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都被称为良将,他们各自有啥优劣?
贺若弼答,杨素很勇猛,但不善于谋划,韩擒虎善于作战,但不能统领大军,史万岁擅长骑马,但离良将还差一些。
太子又问,那么谁才是真正的良将呢?
贺若弼意味深长地说,那就是只能由您来认定了?
这些人都不是,只有我才是,你这是明知故问啊。
大业三年,贺若弼随杨广北巡。
隋炀帝好大喜功,令人制造了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以接待突厥等部落首领。
嘉宾们都盛装出席,穿着绸缎和毛织品,焚香奏乐,歌舞欢庆。
贺若弼觉得太过奢侈,跟身边人大肆评论,吐槽皇帝不知节俭。
有人奏告给了杨广,杨广很生气,以诽谤朝政的罪名,诛杀了贺若弼。
得年六十四岁。
贺若弼的父亲叫贺若敦,个性耿直,藏不住话。
跟着杨坚的父亲杨忠作战,立了很多战功,但最终只封了个中州刺史。
眼见很多同辈人,都列位大将军,唯独自己不是,心里很不爽。
朝廷使者来了,贺若敦拉着对方一顿痛斥,口出怨言,不依不饶。
主持朝政的宇文护听闻大怒,召贺若敦回朝,逼其自杀。
贺若敦自尽前,把儿子贺若弼叫到身边。
留下遗言说,我想平定江南,现在看来已经无法实现了,只能靠你继承我的遗志。
我是因为乱说话,遭致的杀身之祸,你日后一定要多多注意啊。
说完,让儿子吐出舌头,拿出一把尖刀,刺穿舌头,告诫他务必慎言。
贺若弼年轻时,还记得这份刺痛,能记住父亲遗言。
有人劝他一起向北周武帝,告发太子宇文赟的失德。
贺若弼摇头拒绝,父亲临死前言辞恳切,我决不能轻易发表对太子的评议。
等到年纪大了,渐渐忘记了父亲的教诲。
血气上涌时,便不管不顾,必须说个清楚痛快。
父子二人,不自觉地踏入同一条河流。
管不住自己嘴,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那天跟贺若弼一起,被杨广杀死的人,还有高颎和宇文弼。
理由是,不该跟贺若弼一起诽谤朝政,数落隋炀帝的大帐篷。
高颎的母亲曾劝诫儿子,你富贵已到极点,再往后,便只剩下杀头,你一定要小心。
对于新皇帝而言,功臣的压迫感过于强大,最好能则择机除之。
贺若弼等人的碎嘴子,正好给了杨广借口。
臣不密则失其身,无数鲜血得来的教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