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鸣(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座谈会第一组主持人):2025年,我们即将迎来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此外,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国家画院还将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携手举办全国性的主题大展。在展览筹备之际,我们召开此次座谈会,请各位专家学者为画院的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多提宝贵意见。希望此次交流,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以真情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另一方面,也希望各位同仁不负党和国家、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责任,在人才选拔与任用上打破封闭的观念,任人唯贤,向经典致敬、向前辈学习,为新时代画院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人才。
徐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座谈会第一组主持人):20世纪50年代以来,画院系统一直是中国美术领域的中坚力量,在美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工作中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引领作用。今天,我们邀请全国画院、艺术院校代表和艺术家齐聚一堂,为新时代画院乃至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献计献策。我们这组的议题包括:新时代画院的发展成就与现状、画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与渠道、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筹备工作、全国画院年鉴编撰工作。希望通过举办展览和编撰全国画院年鉴等活动,更好地跟全国各地的省市级画院联系和互动,形成画院系统创作、文献研究的机制体制,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实践和理论平台。
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就画院创作研究来说,第一,应该更好地坚守人民立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真情实感反映人民的心声。第二,要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吸收现代艺术元素和手法,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关注新的题材、新的领域,用新的艺术语言来表现新的时代主题和社会现实。第三,要加强学术研究,提升创作研究的质量和社会效益。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要加强人才培养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规章制度和奖励激励机制,为青年艺术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和创作平台。二是要注重青年艺术家的实践和锻炼。组织青年艺术家深入生活,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实践活动;另外,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平台与国际交流合作机会。
贾广健(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40余年来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握文化发展方向,传承中国艺术的优良传统,紧随时代脚步,不断稳步发展并引领和推动中国画艺术和中国美术的发展。刘万鸣院长提出了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理念,对画院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创作与人才培养是画院发展的核心问题。我认为中国国家画院的人才培养与各地方画院不同,它更重要的是发现和聚集高层次的人才,使其得到进一步的锻造与提升。每一所画院都要有能够立得住的一批艺术家,这样的画院才能体现出存在价值。
牛克诚(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画院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机构,其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作出能够体现国家形象、能够和时代同频共振的精品力作,这就要求画院艺术家具有很高的主题性创作能力。如今,一个越来越广泛的共识是,主题性创作并不一定局限于重大题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深入挖掘社会现象和时代特征,并将其生动地表现出来,展现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主题性创作。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自我设限而束缚了创作的手脚,反而能够更加自由地发挥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今天,全国画院人才培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相比美术院校,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是断裂的、不完整的。所以我们要认识到画院的培养模式究竟是什么样的。首先,画院人才培养缺少进入画院以后衡量人才的标准,以及持续让其向前发展的模式和动力。其次,画院发展要有新思维、新格局。面对全球科技发展导致传统绘画艺术被边缘化的现状,刘万鸣院长提出经典引领、品格立院的理念,注重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和推广,注重艺术家的品格品位,为中国画发展提出了参照坐标。
茹峰(浙江画院党支部书记):目前全国各地省级画院隶属于不同单位,平时工作中的交集较少,这次座谈会是难得的交流机会,很有意义。浙江是美术大省,有中国美术学院培养的大量美术人才和被杭州吸引的各地青年艺术家,所以浙江画院的问题是如何把众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引进到画院中。为此,我们吸取兄弟单位的经验,成立了青年创作中心。经过培养,这些青年艺术家在全国美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明年准备在此基础上成立浙江青年画院,希望一步步推动浙江画院的建设。
常朝晖(山东画院院长):近年来,在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鼎力支持,以及中国国家画院的学术指导下,山东画院在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在全国美展等大型国家级展览中也有突出的表现。今年的第14届全国美展,山东画院共有17件作品入选,专职画家入选四件,其中进京作品一件、获铜奖作品一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依然存在部分艺术创作雷同、缺少理论建设等问题,未来要加强艺术家的理论修养,让山东画院的艺术家创作出更加有深度的作品。
张望(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画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中国画为主导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画院的结构与功能需要有所变化和创新。艺术创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今天,新生代人民的审美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并满足这些变化。济南国际双年展就是一个积极的尝试,我们打破传统绘画的界限,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引起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关注。面对新形势,画院也应建构新的格局和框架,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画院的社会影响力,更能够推动中国画在新时代下的传承与发展。
石纲(湖南省画院院长):目前,湖南省画院的人才梯队无论是学历结构、知识视野和创作潜力,都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通过这些年的引导和扶持,已经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果,在各大展览、学术活动中崭露头角,成为湖南一支不容忽视的创作队伍。一直以来,湖南省画院都把主题性创作作为重要的创作任务,我们画院开展“一人一题”,鼓励专职画家进行课题研究式的创作,并组织丰富的采风写生活动。新时代的画院创作和人才培养是我们要不断深入思考和努力践行的客观命题,希望全国画院同仁多来湖南交流指导。
桂行创(河南省书画院院长):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发挥书画院的职能和专业优势,利用河南历史文化资源根脉优势,聚焦主责主业,通过主题创作、人才引进、创新机制等,将“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深度贯通起来,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优秀作品,打造德艺双馨的书画人才队伍。具体来说:一是优中选优,留住人才;二是尊重艺术规律,实行“退而不休”机制;三是持续挖掘河南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红色资源。
潘闻丞(贵州画院院长):画院的工作性质更多是研究创新、培养人才,因此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应该更有画院自己的特点,就是关注绘画本体语言和创新性,并且起到研究、引领作用。期待第九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能够办得更加精彩。贵州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风光,是美术创作资源大省。近年来,全国到贵州写生创作的优秀画家非常多,我们让青年画家跟班学习,有针对性地为画家们服务,同时进行交流学习,以这种“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巫卫东(兰州画院院长):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时代每一位画家应该遵循的艺术创作方向。从1993年开始,兰州画院就组织画院画家着重打造了“丝绸之路万里行”和“大河上下万里行”主题创作的写生采风活动,在全国画院系统做了30年巡展交流。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以“黄河之滨也很美”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通过画家主题学术日、公教课培训及美术馆美育共建等方式帮助青年画家成长。
宋陆京(广州画院院长):广州画院目前的在职艺术家有一位“60后”、15位“70后”、8位“80后”。目前我们正在招聘,人社局要求我们聘任的画家必须是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这也是我们人才引进所受的困扰之一。当前广州画院除了创作工作之外,还有三个展馆,“先生之风”和“青苗计划”两个项目正在进行,传承经典与培养人才并重。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即将在广州举办,希望广州画院能成为展览的第三展场,为展览做好服务。
刘云(湖南省画院名誉院长):长期在画院工作,我深切体会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相信中国国家画院将团结全国公立画院,在新时代发挥画院的职能优势,为大众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也希望中国国家画院牵头制定画院建设管理的建制方案,这对公立画院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此外,作为专职画家,我认为新时代的画院应该是开放、包容,有实验性的平台,不能仅仅传承和引领经典,更要创造现代和引领当代的经典。
袁学军(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处长):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全国画院系统的“领头雁”,在刘万鸣院长提出经典引领、品格立院以后,在展览策划、创作规划、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思考。对画院来说,创作是中心任务,作品是立身之本。我在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工作,深感创研工作是一个画院的核心,要讲究如何管理。根据我的经验,整个画院系统在组织创作和展览的联动性上还需更加紧密,希望全国画院系统能够加强沟通,联动起来,共同推动新时代画院的建设。
王犇(西安中国画院院长):在画院系统建设上,期待中国国家画院担负起团结引领、指导服务全国各级公办画院的使命和重担,建立类似峰会或联盟性质的组织架构,加强各画院之间的联动,增强画院系统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同时,以中国国家画院策划实施的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全国画院双年展为龙头,探索实行从国家到省市各级画院的主题性美术工程和重要展览的积分制,按积分可依次受聘为从国家画院到各省市画院的院聘画家,全国范围实行开门办院制,体制内外相结合广纳人才,增强画院系统的学术性与专业性。
谢晓虹(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30多年来,随着不同时期的变化,我经历了画院发展的高峰,也看到了画院发展的困境。我认为,画院人才队伍建设一定要有平台为依托,湖北省美术院主要的依托是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策划和资金的筹措。主题性美术创作不是孤立的,我们把人才培养重点项目的扶持和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相结合,持续开办美术创作培训班,形成以项目促创作、以培训出人才、以展览树品牌的机制,为主题性美术创作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罗 鸣(郑州画院院长、郑州美术馆馆长):新时代,做好画院创作与人才培养这两个核心工作,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作品描绘时代与个人情感表达的关系;二是坚守优秀传统与锐意创新创造的关系;三是开展主题创作与满足公众欣赏需求的关系。把握三个要点:一是要把握画院人才的标准、选拔、引进与培养机制的建立;二是把握画院体系艺术作品评价体系标准问题。三是期待中国国家画院引领整合规范“全国大城市画院联盟”,建立起国家画院系统的联络互动交流平台。
乔建业(陕西国画院副院长):新时代,我们应该从时代背景、时代潮流、时代担当上去把握画院的艺术创作题材和方向。新时代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为时代画像、为人民放歌、为生活添彩。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同国家发展、时代要求、人民渴求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的好作品。未来,希望中国国家画院搭建全国画院联动的大平台,筹划一些可以映射全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推动全国画院共同发展,创作出时代精品。
黄礼攸(湖南省画院副院长):结合本画院的实际情况,我主要有三点建议:一、建议中国国家画院牵头,各省画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考核人才的相应标准及培养制度,以推动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二、建议中国国家画院的人才培养下沉到全国各地,整合各区域的多元资源,与省级画院一起进行有目标、有计划、可持续的人才培养;三、新时代画院的学术建设,应整合各画种的优秀人才,在健全各画种的前提下再发展形成各画院的优势和特色。
张秋桔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目前福建省画院的主要工作有四点:一、开展主题创作活动。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福建省历史人物主题创作、新时代·清新福建主题创作、海上丝绸之路及海洋文化主题创作。二、开展美术创作研究人才的教学培训工作,并继续进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文联援疆项目。三、建立良好的馆藏制度和开展公共美术教育活动,与高校联合推广美术文化。四、梳理福建省画院建院以来老艺术家的资料整理,并做老艺术家文献展。
张福有(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国家画院的几届领导为画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万鸣院长到任以来又广泛开展调研,听取基层意见,为全国画院系统树立了标杆。我作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的代表参加此次座谈会,收获颇丰。希望美协系统和画院系统未来能够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双方的重大活动,在人 才培养上相互学习先进经验,共同携手,为中国美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李志权【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成都画院成立于1980年,涌现出何多苓、周春芽、姚思敏、李青稞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曾经获得过全国美展金、银、铜奖。新时代以来,成都画院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完成从以创作研究为主的传统画院到集创作、展览、研究、收藏、美育等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人才培养,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美术作品。
杨显忠【遵义市美术馆(遵义画院)馆长(院长)】:今年8月,中国国家画院刘万鸣院长一行来到遵义市美术馆(遵义画院)调研,并签订文化艺术帮扶协议,这对遵义乃至贵州的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层画院面临的形势很严峻,特别是在编制、运转经费方面。希望在中国国家画院的带领下,团结一致,协同发展。我们将认真组织和动员本地艺术家积极参与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希望展览在奖项设置和规格等方面继续创新,成为美术界的学术高地。
舒勇(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此次会议主题体现了画院改革的积极态度和大格局、大视野。中国国家画院真正以国家的画院这个高度来思考自身、直面现实,不回避现有的各种问题,这也体现了新一届画院领导班子的魄力与历史使命。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可以考虑与全国美展的定位拉开距离,以学术研究为核心,并且有一定的实验性、多元性、包容性,以画展的方式回应时代之问,并与时代同频共振。可以适当邀请体制外的优秀艺术家参加展览。
杜宁【广东画院第一党支部书记、创作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广东画院2005年在全国画院系统首创“青年画院”机制,通过项目参与、写生采风、集中研学、以老带新等多种培养形式选拔培养百余名青年人才,目前大多已成为广东美术界的骨干。2022年,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与广东画院共建并挂牌成立“广东画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不断推出具有中国精神、广东特质、湾区特色的优秀主题性美术作品。作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举办地之一,广东画院有信心承办好本次展览。
沈兴 (四川省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四川省诗书画院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出人才、出名家、出精品为宗旨,积极培养四川省书画艺术创作拔尖人才,开展高层次的创作和研究,宣传创研成果,并努力促进对外艺术交流,在创作及学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新时代任重道远,我院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与全国各地优秀的兄弟画院多交流、共进步,用笔墨书写伟大时代,不断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丁远远(曹州书画院副院长):在人才培养方面,曹州书画院首先是解放思想,坚持开门办画院,吸纳各方面优秀的创作人才,发挥运用好各方面资源,把平台做好做大。其次是充分发挥退休老艺术家的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再次是做好请进来、走出去的工作,用活动吸引人才,带动创作。由于各级画院隶属关系不同,造成信息不通畅的情况,希望中国国家画院通过展览活动、画院年鉴编纂等措施,建立通畅的信息通道。
杨建德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导师、长沙画院驻北京联络处主任):我提出两点建议:一、各省、市画院和美协应建立新文艺群体组织,加强常态化、有针对性的培训,组织写生采风活动,充分调动新文艺群体的创作热情,打通新文艺群体职称晋升通道,并从政策和经费上予以支持;二、扩大创作题材的宽度和广度。艺术之美既有甜美之美也有苦涩之美,既有喜悦之美也有悲情之美,我们应站在艺术本体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包容更多的具有真情实感的美术作品走进展览。
李诗文 (上海油画雕塑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善于结合自身国际都市语境的特点,集创作、研究、展览于一体,主题性创作和学科拓展创新并重,积极参与当代文化建设。我院依托理论研究室和美术馆建构了“学术系列展”“年度展”“大师名家文献展”“薪火相传”“青年推荐展”“初芒计划”等不同层次的展览系列,开展学术研究梳理、新人推介,并以此为基点,开展学术交流和各类公共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城市文化美育。■
编辑 | 贺 玮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蔡培新
初审 | 李振伟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金 新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5年出版44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64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