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对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造成大量平民和军人伤亡,人类第一次领略到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战后日本报道总共死亡32万人,伤者无数。
废墟
美军核武器发展情况
其实,早在杜鲁门时期,麦克阿瑟就经常给美军参联会主席打电话,内容只有一个:中国军队太猛了,咱们的人有点顶不住了,是否能把原子弹调过来。参联会主席:这事得总统批。麦克阿瑟又找杜鲁门哭惨,杜鲁门没批。实际上由于美军战损情况严重,美国军方曾经一度考虑过使用原子弹。之所以没有实施,除了一些外在因素,主要原因是技术上的缺陷:
1、体积重、威力大
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小男孩”)采用的是枪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TNT”当量。有效杀伤半径16公里范围内。现实情况是,战场上双方阵地犬牙交错,直线距离不过千米,如此大的爆炸威力以及核辐射的冲击波,会使一百平方公里内,数十万人瞬间消失,除了敌人以外,自己人也跑不了。
2、投掷方式单一
一颗4吨重的原子弹,考虑到安全性,携带起来就很不方便,更何况战场投掷,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只有一种携带方式——轰炸机高空投掷。但飞机投掷的精度和自身安全性还有待提高。
狗急跳墙,铤而走险
195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 朝鲜战争成为人们争论的一大焦点,美国民众普遍存在着反战、厌战的情绪。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正是利用人们厌恶这场战争的心理。许诺如果当选, 将尽快“体面地”结束战争。他明确表示, 新政府“第一位的、紧迫的和毫不动摇的目标”就是结束这场战争。
然而,他知道“结束”这样一场战争并非易事,不过,对选民,他不能说实话。
其实,结束战争无非两种方法:停战谈判和武力解决
停战谈判进行得很不顺利,李承晚集团极力阻挠、破坏,谈判一度中断。
武力解决更是难上加难,至1952年选举之时,美军的伤亡总数为:二万一千人阵亡,九万一千人受伤,一万三千人失踪,这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第四次代价重大的战争。(美方统计数字)艾森豪威尔一看这数字就头疼,美国总统确实不好当。
艾森豪威尔
既然停战谈判有阻力,那就只有武力解决。但是武力解决的代价太大了,说实话美国真打不下去了。
1953年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兵力已达135万多人,另有20多万人集结在东北边境。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地面部队全部换装了苏式装备。中国空军力量更是发展迅猛,已拥2350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1500多架喷气式战斗机和轰炸机。
反观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已两年。两年中,美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美国在朝鲜一年的兵员和物资的消耗比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年消耗高出了一倍。其物资消耗平均每月为85万吨,几乎相当于当时美国援助盟国一年半的数量。本来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可是它却在侵朝战争中动员了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1/2,还动员了英、法等国一部分军队,由入朝时的42万增至69万。国内反战情绪持续高涨,征兵困难,兵源紧张,兵力严重不足。
中国志愿军士气旺盛,后勤供应充分,纵深防御稳固,武器装备上也没有了代差,且在人数上有压倒性的优势。
看了这样的战况报告,艾森豪威尔不但头疼,晚上还做了噩梦,梦见自己在朝鲜战场上被俘虏了。
停战谈判不能顺利进行,地面常规战又没有取胜的绝对把握,且美军的伤亡是他根本承受不起的。一时间,艾森豪威尔陷入了两难境地。
1953年1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核试验场的小型战术核武器试制方面取得突破,相继研发成功“马克一4”型和w19型两种可以用280毫米榴弹炮发射的小型原子弹。
原子弹
艾森豪威尔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他看到了“希望”。
此时,美国国防部开始研究于“必要时”在朝鲜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1953年4月,侵朝美军第9军开始在举行原子弹状况下的实战演习,训练部队使用小型核武器的作战能力。
这时,艾森豪威尔一方面表示愿意结束朝鲜战争,一方面对在朝鲜战争中使用核武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甚至声称:“我觉得没有理由不将核武器当作普通炸弹使用 。”还数次发出如果中国不签订停战谈判协议,就要使用核武器的叫嚣。
根据30年后解密的美国档案证实,1953年春季,艾森豪威尔下令美军秘密地将原子弹运到了冲绳岛。因为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1953年5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希望通过印度总理尼赫鲁向中国传话:“如果朝鲜不能实现停战,美国不对使用核武器的后果负责。
毛泽东曾经对金日成就原子弹问题说过这样的话:“这是一种恫吓,一种赤裸裸的核讹诈。”
美国人也玩起了“孙子兵法”以期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在毛泽东这位老师面前,艾森豪威尔还得再交点学费。
诡异的是,尼赫鲁在战后声称:他没有完成美国人交给他的这个任务。
那么,既然美国人的“战书”中国没有收到,中国方面是如何准备的呢?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
毛泽东对待核武器的态度可以用二句话来概括,即“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早在1950年9月5日,在对待美国原子弹威胁的问题上,毛泽东有过这样的阐述:“敌人是不可怕的,它的装腔作势和气势汹汹是吓唬人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无非就是打个第三次世界大战。”
众所周知,毛泽东不仅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更是一位高明的战略家和心理学家。
毛泽东是一位高明的心理学家。
毛泽东
毛泽东说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是针对美国和其盟国说的;更是对其国家的人民说的。你(美国)打原子弹,想吓唬中国人民,难道不怕打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战火烧到你们的国家;殃及你们的人民吗?
第一,在战略上藐视它:兵法云,两军交战勇者胜。两军相遇,还没打仗呢,自己就先害怕了,失去了战斗的勇气,怎么能不失败呢?所以说,原子弹是美国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
毛泽东认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第二,在战术上重视它——对于敌人打原子弹我们要有充分准备。
毛泽东更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毛泽东对待核武器这个问题上,在战略上藐视它的同时,在战术上是非常重视它。
1953年,随着朝鲜战场上中美两军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后,毛泽东意识到美国可能铤而走险。为了防备美国在朝鲜“打原子弹”,毛泽东指示总参谋部会同苏联核专家为志愿军量身打造了一整套“战地核防护”措施:
1、一线战斗部队利用地形、地貌深挖坑道构筑工事进行防护。凡是直线的洞,决定在洞中再挖洞,在洞口外再加修防护墙,以防冲击波的冲击;在冲击波弱的地方,再挖一个出口。在师团营支撑点和指挥所一般都增加一个洞口,就是一个洞挖三个口,筑多层的防冲击波的墙。根据人员数量,还在洞中储备了充足的粮食、水、弹药、作战器材和必要的医药器材,以防敌人的攻击。二线机关和后方人员要求备有防核掩蔽部。
2、在战术上采用近战。因为敌我阵地相离太近,分不出敌我,敌人在阵地上打原子弹的可能性更小,敌人若投放原子弹,自己也逃脱不了原子弹的杀伤。
3、进行防护原子弹的训练。对一线部队进行防护原子弹知识的普及教育,并组织部队进行防原子弹的演习。
志愿军在坑道中
事实证明,志愿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为防备美国“打原子弹”所做的认真准备,也成为美国后来一直未敢在朝鲜战场使用原子弹的重要因素之一。
“核计划”胎死腹中
实际上, 美军内部对于原子弹使用问题意见并不一致。
陆军参 谋长柯林斯表示, 据情报显示,中朝军队已经在 150 英里长的前沿战线深挖防空洞, 这并不是使用战术核武器的良好目标。 在朝鲜使用核武器效果可能不大, 因为中朝军队正在深挖防空洞, 美国最近在内华达州核基地的试验表明,“如果人们挖得很深, 达到了足够深度, 就可以非常接近爆炸地点而不受什么伤害。”
海军部长保罗尼采提醒艾森豪威尔,如果使用了原子弹而不能产生理想的结果, 那将大大降低美国现存核武器的威慑力,如果苏联采取同样的报复行动,美国应该做何反应,使用核武器会使美国与盟国的关系更为复杂化。
艾森豪威尔动用核武器的决心产生了动摇,他犹豫起来……
1953年3月5,斯大林去世。中国在朝战争中的策略也随之进行了调整。3月30日,周恩来总理发表声明,提出“谈判双方应保证在停战后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而将其余的战俘转交中立国,以保证对他们的遣返的问题的公正解决 。”这一声明奠定了朝鲜停战谈判最后达成协议的基础。世界舆论一致支持这一声明,连英法等加入“联合国军”的国家也纷纷表示接受中国的停战条件,这也给美国希望“体面停战”提供了台阶。
6月 8 日, 朝鲜停战谈判双方已就各项议程全部达成协议。 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还发起了夏季反击战役,显示了巨大的现代化作战与供给能力,美国如果继续拖延谈判签字,必将以更大的牺牲为代价。7 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一次核讹诈未起任何作用而胎死腹中。
彭德怀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的较量。
毛泽东给这位“纸老虎”好好上了一课。
正告UC大鱼号的抄袭者们,树有皮,人有脸,抄袭行为有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