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万青:大爱无言 使命如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万青(左二)给藏族小孩看病(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发)资料图片

王万青,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第七届“中国医师奖”。2010年,王万青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并于2012年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集荣誉于一身的王万青,却终身过着清贫朴素的生活。

1968年,25岁的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在志愿表上郑重写下“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王万青上海第一医学院1962级校友、复旦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原上海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彭裕文,在《追忆我的同学王万青》一文中写到——别人问王万青:“你要到哪里去?你的志愿是什么?”王万青回答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生活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缺医少药的地方去。”

20世纪60年代,刚刚走出校园的王万青,从上海大都市来到大西北,被分配到甘肃西南部、海拔最高的甘南藏族自治州,他主动向上级申请,前往条件最艰苦的玛曲县,这一去就是一生。

10月14日,玛曲人民敬仰的草原“曼巴”王万青因病逝世,享年8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万青在出诊的路上(资料照片)

王万青一生视玛曲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行走玛曲高原的日日夜夜,也是他情洒草原的半世纪,他用毕生所学,治愈了成千上万的牧民群众。

初到玛曲阿万仓,王万青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应、生活习惯差异巨大,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最主要的是在那个年代,玛曲草原的农牧民,一般小病不愿去治,加上对这个新来的医生不了解,王万青到了阿万仓一个多星期后,才有人找他看病。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王万青在玛曲的行医记录里,他在帐篷里做过外科手术,在牛粪堆上为大出血的产妇接生,用两张办公桌拼在一起当手术台,用两只手电筒和一只电灯泡营造无影灯光源,骑马或徒步前往牧民家中行医问诊……由他主刀或主持的脾破裂修补、骨盆骨折大出血休克抢救等手术,在当地均属首次,填补了玛曲医疗卫生事业的诸多空白。

白天出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王万青就翻看从上海带来的专业书籍,不断提高医术。

他自费购买俄文原版的《医学百科全书》,工作之余,刻苦攻读,翻译医学资料10万余字;在国家级和地方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阿万仓乡牧民发病情况分析》《玛曲高原新生儿肺炎氧气治疗的重要性》《玛曲县医院十年外科住院病历分析》等20余篇科研论文,部分论文获奖后还引起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及国外医学界的关注。

在那个年代牧区的生活节奏很慢,但王万青总是很忙。今年83岁的阿打,是阿万仓镇道尔加村原党支部书记。“王万青平时话不多,但大家都深深佩服他的人品。”阿打说,王万青不是在看病,就是在赶着去看病的路上,一有时间就跟干部群众学藏语,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努力去融入当地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2年10月30日,王万青(左)在牧民帐篷内为牧民诊断病情(资料图片)

在阿万仓乡,王万青一干就是20多年。这期间,他无数次入户行医治病,无数次从死神手里夺回牧民生命,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好曼巴”。

1990年,王万青调往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至2003年退休。十多年间,王万青主刀或主持参与了上千例手术,工作之余他刻苦攻读参考书籍,不断提高自己医疗技术水平,填补了玛曲县医学领域一项又一项空白。在“干中学”的王万青,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掌握大内科和大外科知识技能的“全科医生”。

在玛曲县人民医院一楼,有一条走廊的墙上,挂着以王万青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板,过往的医护人员及家属不时驻足停留,通过图文了解草原王万青的故事,也传递着他的奉献精神。“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几乎所有医护人员都受过他的指导,教起人来既严谨又有耐心,我们都是他的学生。”在玛曲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姚春林的记忆里,王万青不是在治病救人,就是在钻研学习,眼不离人、心不离病、手不离书。

退休后,王万青依旧在继续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在家中为上门求治的藏族群众解忧,未曾停止在医学道路上的追求和探索。2013年,在母校的帮助下,王万青为医院添置了脑电图仪器,开设脑电波检查,弥补医院的空白。此外,他还借助检查累积资料,开展高原疾病脑电波表现相关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其间,王万青多次放弃了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玛曲草原,这一干,就是半个世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万青(左)与儿子王团胜在家中聊天(资料照片)

面对无数荣誉和身边同事们的赞扬,王万青总是一笑而过,却谦逊地说:“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在医学上的成绩和奉献太小。”

儿子王团胜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继续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父亲常说,人才只有在需要的地方才能体现价值,只要群众需要,哪里都能体现价值。”在王团胜眼中,父亲历来艰苦朴素,经常教导他们不务虚荣,不忘初心。

王万青走了,但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在玛曲草原,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扎根草原,续写草原“曼巴”的新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甘南融媒记者 张继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期推荐 ●●

// 1

// 2

// 3

编辑丨扎西吉 责编丨苏琳喜

审核丨张大勇

获取最及时、最全面、最权威的甘南新闻,带您了解最新的甘南动态!您还可以通过2455038805@qq.com邮箱向我们投稿,欢迎您的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