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时节,沭阳县华冲镇站墩村的芦蒿种植大棚内却温暖如春、绿意盎然,村民正忙着收割、撸叶、捆扎、装袋……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春节临近,该村出产的芦蒿供不应求。
12月22日下午3点,一辆货拉拉缓缓停在了种植户周乃荣的温室大棚前,这辆货车是来自泗阳县的采购商倪先生预定的,打包好的57包芦蒿将“乘坐”这辆货拉拉被运往泗阳县八集乡。“这芦蒿可是咱家的宝贝,今年地头收购平均价6元/斤,春节前价格最高,可以卖到12元/斤,有的采购商直接到大棚里搞直播带货,一场下来能卖出不少呢。”看着一捆捆绿油油的芦蒿装车待发,周乃荣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今年是周乃荣种植芦蒿的第8个年头,从10月份芦蒿上市开始,一直到次年5月初下市,他几乎每天都要在芦蒿地里忙上大半天。“以前在工地干活,离家远还赚不到钱,后来听说村里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不少人靠种芦蒿致富了,我也想试试。”谈起芦蒿种植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周乃荣打开了话匣子。如今,在村里的帮助下,周乃荣的芦蒿种植面积已达30亩,每年可收获2至3茬,亩产2500斤左右。由于品质上乘,周乃荣种植的芦蒿已成功销往宿迁、连云港等地,深受市场欢迎。
小小的芦蒿,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更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站墩村党支部书记荣忠山说,由于芦蒿的种植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因此,从栽种到收获全部采用雇佣本地村民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盘活了当地闲置的劳动力资源,让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在站墩村芦蒿种植户周爱君的芦蒿加工大棚内,十余名村民正戴着手套,坐在小板凳上,进行芦蒿的撸叶、捆扎和打包工作。这些村民都来自站墩村,他们利用闲暇时间来这里打工,一天能挣50元至70元。今年59岁的董方霞左手掐着芦蒿尾,右手将芦蒿秆上的叶子从上到下“撸”下来,一气呵成,动作熟练。“每天就是做一些简单的清理、打包工作,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既能照顾家里,又能增加收入,很满足。”董方霞说。
如今,华冲镇站墩村的芦蒿种植面积500余亩,种植农户60余户,年可实现收入600余万元,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200余人,芦蒿种植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托起了他们的美“蒿”生活。荣忠山表示,下一步,该村将进一步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打造站墩村芦蒿特色品牌,并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推进芦蒿产业高质量发展。(韩元元 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