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新疆阿克陶县米拉斯土陶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有一对形制精巧的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乍看之下,除了颜色外并无太大区别,走进细看,才发现“奥妙”:左侧绿色的壶是运用景德镇的上釉工艺生产出来的土陶,右侧的白色壶的花纹和壶型创意来源则是新疆土陶。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妙的碰撞呢?
今年8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江西省总工会、江西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陶瓷文化技艺交流活动在克州阿克陶县举行,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在这里展开。
多年来,新疆阿克陶县的土陶工匠们先后10次来到景德镇学习先进技术,改进新疆土陶工艺。奥布力塔力普·阿吉便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作为巴仁民族特色土陶工艺的第七代传承人,奥布力塔力普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陶艺,但由于传统工艺不精,品种单一,土陶销路不好,卖不出价钱,看不到前途。他曾一度想放弃这门手艺,改做别的职业。直到2011年,阿克陶县米拉斯合作社宣告成立,并注册了“米拉斯”商标,合作社的产品种类也逐渐从两三种发展到30多种。但奥布力塔力普仍然对陶艺的发展缺少自信。
从2015年起,奥布力塔力普多次赴景德镇学习,技艺提高的同时,也给土陶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出路。“通过陶瓷技艺交流,我学会了雕刻和上釉的技术,让我们的土陶更加多彩精致,实用性也提高了,订单量也大幅度提升,目前为止,今年的销售量已经有80多万元了。”奥布力塔力普说。
不仅如此,阿克陶县米拉斯合作社成立至今,为当地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先后带动了近150名村民就业增收,目前合作社生产环节带动就业30人。(武文欣、马安妮)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