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出版社付梓出版《阎崇年文集》(26卷,1000余万字),对阎先生迄今的学术成果做一总结,这是学界的一件盛事,值得庆贺。通览《阎崇年文集》,可见阎先生的治学范围主要涉及明清史、满学、北京史、故宫学。这些门类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其中有关北京历史文化的专题著作或代表性作品主要有三部:《古都北京》《北京文化史》和《燕史论文集》。当然,其他几类的著作,如《中国都市生活史》《故宫六百年》《大故宫》《正说清朝十二帝》《森林帝国》也有不少篇什与北京有关,只是并非专门的北京史研究著作而已。
《阎崇年文集》,
阎崇年 著
,华文出版社2024年出版
阎先生长期研治北京史,术有专攻。从最早应中华书局约请为"中国历史小丛书"撰写《北京史话》(中华书局1982年);到2000年撰写的《古代北京》,列入"中华文化宝库丛书",由中国台北万卷楼图书公司出版;再到2010年应北京市委宣传部约请,为"领导干部半日读"丛书撰写《北京文化史举要》(北京出版社2012年);直到最近应北京出版集团约请,撰著《北京文化史》(北京出版社2021年)。阎先生可以说大半生都在北京历史文化这一领域勤奋耕耘,佳作迭出,为拓展北京历史视野、传播北京文化精神,作出了卓著的贡献,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学者。
《古都北京》不过20万字,是一部了解北京历史、认识古都北京的极好的入门书。该书曾先后于1987年(朝华出版社)、2008年(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6年(朝华出版社)三次出版,每次出版阎先生都修订增补、不断完善、精益求精,将之锻造成一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精品之作。该书概括古都北京有六大特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客分明、布局宏大;皇家宫殿、珍宝荟萃;坛庙园林、水木京华;各族文化,熔冶一炉;世界文化、密切交融。深得北京文化之精髓。全著12章,布局规整、方正,文字简洁、优美,是一部充满文化底蕴、京味十足的大书。该书畅销海内外,除中文版外,还译有英文、德文、法文等外文版,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北京冬残奥会,向国际友人介绍古都北京的重要图书之一。
《北京文化史》是阎先生在《北京史话》《古都北京》《古代北京》《北京文化史举要》等著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部新著。阎先生广泛研读与北京相关的古籍文献、档案材料、地方史志、考古文物、石刻碑铭,实地踏勘京城历史遗迹、坛庙建筑和胡同古宅,吸纳近60年来北京历史研究成果和考古新发现,最后"参酌踏查笔记,补充所见史料,更新旧观点,进行分析综合"完成的一部著作。该书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北京是自元大都以来,由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五种文化所组成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这个观点可以说是阎先生的发明。这大概是先生撰写《森林帝国》之获心得。的确,过去谈北京历史文化,强调它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边的草原文化之结合的产物,鲜见人说及东北森林文化,经阎先生点明,人们很容易理解并接受这一点。全书对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军事、建筑、交通、外交等多个领域,均从文化的视角,以文脉机理为基调,以文化的发展、演变、交融、播散及其影响为主线叙述北京文化史,是一部内容丰富、体例完备、叙述井然的北京文化史专著。
《燕史论文集》收集阎先生有关北京史的论文,凡19篇,大多成文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998年曾由燕山出版社出版,此次成集时又小有增补。这些论文"述积学之所得,申管窥之所见",其体会是:"纂著通史,如淘金;撰著燕史,似琢玉。研治燕史,似易实难。"这应是作者长期研治北京史的心得经验。
阎崇年先生
阎先生研究北京历史文化,有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自曾祖父来京,居京已累积五代人,长期浸泡在京味文化中,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阎先生自陈:"对北京人的生活、习俗、礼仪、文化,或听长辈言传,或经自身亲历,或读文献笔记,或从报刊所知,就我来说——对旧北京人的悲哀,是非常熟悉的;对新北京人的幸福,是满怀欢喜的。"阎先生的夫子之道,道明了他为何研究北京历史文化的缘由。他熟悉北京,挚爱北京,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中,北京是不二选择。通览阎先生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一种与生俱来、自然生成的京味。我等"外省人"热爱北京,研究北京,要养成这种原生原汁的京味,却几无可能,就像我们说普通话发声总带着脱不掉的南方腔调一般。
研究北京历史文化,要有京味,才会给人以亲切之感。但仅有京味还不够,还需要相应匹配的学养。阎先生研究涉及明清史、满学、故宫学(史)、北京历史文化,这些领域其实是相互交叉、互相关联的。研究北京历史文化,不精通明清史当然不行,因为北京是明清两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研究满清贵族,不能识读满文不行,因为满文是满清文化的语言载体;研究皇城文化,不通晓故宫学不行,因为紫禁城是京师文化的中心所在。阎先生深耕这些领域,触类旁通,互相融会,非一般单治北京史者所能比肩,他有着宽广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他卓然成为大家的底气。
北京历史博大精深,北京文化磅礴大气,研治北京历史文化,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北京地方文化知识、深厚的京味文化修养,对燕京的历史典籍如数家珍,对京师的文化掌故信手拈来,阎先生的确具备这样的条件。读他的大作,文字如行云流水,通透清澈、简洁明快,真正充满京味文化的雅趣,给读者以无尽的享受和畅达的快感。从朝华出版社编辑马悦女士为邀约阎先生撰著《古都北京》,锲而不舍,穷追不放,最后逼迫阎先生"就范"接受约稿,可见出版界对阎先生的欣赏,他确是为古都北京作传画像的上佳人选。
在翻阅《阎崇年文集》时,我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著作,诸如《森林帝国》《大故宫》《故宫六百年》《北京文化史》等,都是阎先生在年过七八十岁以后写就的著作,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真正是生命不息、求学不止,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奋斗精神,给我们一个启示:对于研治人文学术的学者来说,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式的学术赛跑,最后的胜者是属于那些学养深厚、生命强劲两者兼备的长者。
作者:欧阳哲生
文:欧阳哲生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