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看美展!”这句口号已经成为上海文旅的品牌之一。
上海市美术馆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呈现出集群优势突出、文化视野开阔、品牌效应显著的鲜明特征,上海的美术馆名录收录已超过100家美术馆,成为彰显“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承载和弘扬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
12月23日,“上海美术馆发展主题日”上发布了星级美术馆名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程十发美术馆、浦东美术馆、西岸美术馆、海派艺术馆、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等25家美术馆榜上有名。获评星级的美术馆涵盖各种类型,覆盖上海全市重要区域。
澎湃艺术分上下篇,解析星级美术馆的不同面向。此为下篇,主要讨论美术馆的展览陈列、公众服务、社会传播。
展览:以创作带展览,国际化与本土化并存
近年来,沪上美术馆通过“美术展览”这一载体,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油画作品展。
在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上海作为重要展区承办了两大板块——油画作品展和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这是全国美展首次将两个重要展区同时落地同一城市,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承办,体现了上海在全国美术创作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其中,“油画展区”展出697件作品,从“国之大者”的科技创新与强军建设到城乡发展和社会变迁,全面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这些作品关注宏观社会议题的同时,也刻画了普通劳动者和日常生活,充满了时代感和人民性,展现出中国艺术家对历史、现实的深刻思考。“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包括实验艺术、数字艺术及动画。参展作品融合了人工智能、动态影像、交互设计等技术,呈现出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趋势。其中,动画创作在传统艺术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表达,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美学风范与科技感,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理念。
全国美展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作品展现场
此外,结合“一带一路”“长江”等创作主题,上海中国画院积极组织画师开展主题创作和展览。画院“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写生作品展”和“上海中国画院年展”以精品力作弘扬丝路精神,讴歌高质量发展成果。展览也试图探讨艺术创作与时代主题的紧密关系,体现了艺术家个人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画院的凝聚力。
“万里清流——2024年上海中国画院年展”展览现场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时代潮音——上海油画雕塑院作品展”聚焦于主题性创作,将上海油画雕塑院的典藏作品,以及退休和在职艺术家表现时代和社会性主题的作品在策展理念下共同展出。这些作品以写实风格为主,以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激情参与国家叙事、抒发时代心声,有着浓郁的历史感。展出的创作者年龄跨度近百岁,他们之间有着直接的师承或间接的学术“血缘”,是近百年来中国油画雕塑艺术薪火相传、风格递变的一个截面。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时代潮音——上海油画雕塑院作品展”展览现场
上海海派艺术馆近年来积极承办全国美协主办的国家级展览,通过高质量的展览活动展示中国美术的最新成果,同时助力推动艺术创作和美术文化的传播。其中,“‘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作为海派艺术馆的品牌展览之一,参展艺术家以油画形式表现祖国壮丽河山、人民精神风貌及生态文明成果,展示了当代中国油画家的创新与深刻思考。此外,海派艺术馆还承办了“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以支持青年艺术家为核心,展出涵盖绘画、装置、多媒体艺术等多种形式的作品。这些展览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展示平台,强调创新与实验性,吸引了学术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海派艺术馆,观众参观“江山·人民”新时代中国油画学术邀请展
目前正在展出的“今日意大利:意大利当代艺术邀请展”和“海上掇英”系列展览,前者旨在展示意大利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同时促进中意两国艺术文化的交流;后者深入挖掘近现代海派艺术名家及其作品,以系统梳理的方式展示海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而且上海海派艺术馆与宝龙美术馆、闵行博物馆等构成的文化地标,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与艺术体验。这些文化地标不仅是艺术展示的空间,也通过周边的商业配套(如文创产品、艺术书店和餐饮设施)提升了市民的文化消费体验,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在更大的视野下,每年11月,上海众多重要艺术展览和活动,形成了强大的文旅联动效应,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活力和文化吸引力。美术馆与周围区域和商圈合作,形成文旅消费链条,吸引大量观众与游客,带动了餐饮、酒店和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浦东美术馆与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合作呈现的展览“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
其中,位于陆家嘴的浦东美术馆与英国泰特美术馆、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等合作带来的一系列世界级的艺术大展,让上海市民“足不出沪”就能欣赏到世界级的艺术盛宴,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观众,浦东美术馆全年无休开放夜场,让观众随时“打卡”艺术展览和浦江两岸美景。
“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展览现场,浦东美术馆,2023
位于外滩的东一美术馆与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推出“乌菲齐十步曲”。“乌菲齐大师自画像”“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提香·花神:威尼斯画派杰作展”等在2023和2024年集中呈现。其中,“乌菲齐大师自画像”在结束上海的展出后,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足见展览的品质和受认可度。上海久事美术馆“山水游”“日月光华”“赵无极专题展览”等,在中西方对话中看到中国。
上海东一美术馆,观众在波提切利的名作之前
公众服务:美育走入社区
在星级美术馆中,每家都有自己独具个性的品牌美育项目,如刘海粟美术馆的“艺粟工坊”、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的“开卷读画”、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的“午间一小时”、浦东美术馆的“美普绘”、西岸美术馆的“书架”、韩天衡美术馆的“相印红”等等。有的孕育多年,具有极高的辨识度,有的全新推出,为美育注入新的可能。提升观众审美素养的同时,这些活动亦成为美术馆与观众之间的有效“粘合剂”。
但相比之前在馆内为主的公教活动,越来越多的美术馆试图破墙而出,与大众为邻,走向社区,成为越来越多美术馆的共识。
比如,西岸美术馆的“书架”活动是一项以书籍为媒介的公共文化项目,通过捐赠、交换和阅读,搭建公众与美术馆之间的桥梁,同时拓展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其中“流动书架”等计划,将阅读和艺术教育带入社区,例如与龙华社区合作,通过书籍、艺术家驻地活动等形式深化在地文化建设。这种模式将艺术从美术馆的墙内带到更广泛的日常生活中,激发社区文化自觉和共同创造的动力。
星梦停车棚
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2021年开始在陆家嘴街道东昌新村开启的“星梦停车棚”案例,提出“社区枢纽站”的概念,以共建方式建立起了美术馆与社区之间的关系。随后,在东昌大楼“楼道美术馆”、东园二居民区“露天美术馆”、市新小区“艺术电梯”美术馆、梅园三村“梅三少儿美术馆”、乳山五村“艺术生境”等艺术社区点构成了陆家嘴街道“艺术社区”的实践特征,从社区动员出发,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唤起居民的参与和共建意识。
以吴冠中的《山》和《崂山松石》为背景设计的电梯大门
金桥碧云美术馆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公共教育项目,注重艺术与社区、特殊群体以及跨学科教育的结合。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美术馆的功能,还在艺术普及和社会公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阳光计划”通过艺术疗愈和工作坊活动,服务社区特殊人群和学校学生;与社区学校合作,通过“社区角”项目,让学生结合非遗元素和美术课程内容进行创新设计,并举办展览。这一“艺术进校园”的模式形成了从学校到社区,再回到美术馆的教育闭环,推动了非正式学习模式的普及。“美术馆欢乐一夏”“露天电影夜”等活动为亲子家庭和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与艺术结合的平台。这些项目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进一步增强了公众对美术馆的归属感。
金桥碧云美术馆把音乐和亲子互动融入公教之中。
凭借“河边居所——粟上海·华阳街道艺术项目”,刘海粟美术馆尝试着以美育为引,让“艺术社区”成为超越艺术的社区营造,以艺术为丝线,日积月累“织”出社区凝聚力,渐显“艺术+自治”的魅力。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辰山植物园开展公教活动
此外,随着citywalk、海派城市考古等概念的流行,不少美术馆也纷纷将美育与城市观光、户外行走相结合,丰满着文旅融合的方式。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间携手开展了亲子漫步摄影活动,从展览出发行走了从老西门至淮海路的老城厢和市区,在市郊的稻田里品味了农民种植的有机蔬菜和谷物,还领略了松江古镇新城的时代风貌。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场除了半岛版画工作室在馆内开展公教活动外,还携手长宁区文旅局、长宁区文联等举办了“邂逅历史建筑——长宁区固体油画写生暨社会大美育微旅行”。
刘海粟美术馆上海老城厢citywalk
在社会大美育的倡导下,美术馆从单纯的展览功能转向综合性的文化场所,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育转向参与式、体验式和跨学科教育,通过艺术与社区、非遗传承的联动,探索了艺术教育与社会需求结合的新模式。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项目,使美术馆有效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传播:线上线下互动,让艺术无处不在
美术馆的社会传播不仅是文化资源的传递,更是促进公众艺术认知、增强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时代,美术馆采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数字传播,通过直播、线上展览、互动活动等方式将艺术带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在线下,美术馆的传播功用,不仅仅在艺术上。以上海外滩美术馆为例,其不仅是展示当代艺术的重要场所,也通过策划国际化展览、艺术家委托创作等形式,推动了艺术与社会议题的结合。展览之外,“美好生活”“外滩建筑节”等项目,以多样化的方式探索当代社会的文化议题和人类生活的意义,吸引了大量公众和艺术从业者参与。
外滩建筑节将美术馆延伸到户外
这种高质量的文化内容提升了外滩的艺术氛围,使其从一个以商业、观光为主的历史区域,发展为兼具文化深度的艺术地标。美术馆通过展览和活动吸引国际游客与本地观众,带动了外滩艺术生态的形成,与周边的东一美术馆、久事美术馆等构成了集群效应,为周边的商业、旅游及服务行业注入活力。
同时,美术馆的文创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有效媒介,已从辅助功能发展为核心战略之一。它不仅提升了公众艺术参与度,还通过经济和文化价值的结合,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对对对书店”
比如,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电铺”和“对对对书店”以展览为核心,推出相关周边产品,如艺术书刊、明信片、笔记本等,增强了观众对展览的记忆与参与感。浦东美术馆“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等多场展览与咖啡品牌联名,让遍布上海的咖啡店铺成为扩大展览影响力的推手。同时,复星艺术中心、宝龙美术馆、浦东美术馆的餐饮也成为公众到访美术馆的理由之一。
浦东美术馆与咖啡品牌合作推出的透纳展环保袋。
美术馆展览和学术研究,对公众艺术认知的提升功不可没,也放大了艺术作品的社会传播功效。以2023年11月于复星艺术中心开幕的瑞士艺术家乌戈·罗迪纳的个展“为闪耀而燃烧”为例,那些立于黄浦江畔璀璨夜色下的彩色雕塑,在几天后西岸艺博会的展位便有同款。
事实上,朱利安·奥培、玛丽·阔思等西方当代语境中当红艺术家,在中国被公众熟悉,大多经历了这样一个美术馆大展、画廊个展、公共艺术项目、艺博会持续亮相和推荐的过程,于公众而言,确实是了解西方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和理念最直接的方式,也间接影响了艺术市场。
复星艺术中心,乌戈·罗迪纳的个展“为闪耀而燃烧”。
在文商旅体融合新发展背景下,上海市美术馆行业以引流新潮、跨界融合、赋能城市经济发展为目标,构筑公共文化空间新格局,持续提升“来上海看美展”的品质和影响力,推动专业艺术资源强联动文旅、商务、体育,扎实推动文商旅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拥有一流现代美术馆的城市,地方的活跃度和创新力不一样,美术馆的意义在于其对未来的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