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海贝
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话题,自古就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每一方都有一套自己的说辞,但每一方说的都有道理。
有一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英国小说家,英国“寓言编撰家”威廉·戈尔丁的小说《蝇王》,把这个话题丢给了未成年的孩子,他把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们丢在无人的荒岛上,想看看孩子们选择,最终会展现出人性中的善,还是恶?
威廉·戈尔丁作为经历过二战的作者,他切身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人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往往是脱离理性的支配。我想,没读过这本小说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天真无邪,可能会很单纯美好的在荒岛上生活。
作者把故事设定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群六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撤退途中因飞机失事被困在一座荒岛上,起先尚能和睦相处,后来由于恶的本性膨胀起来,便互相残杀,发生悲剧性的结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也许野兽,不过是我们自己”
我看到小说里这句话,为之一惊,觉得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或许在暗示人类内心的恐惧和恶念,这可能正是造成社会混乱和个人悲剧的根源。
作者在《蝇王》里,将抽象的哲理命题具体化,让读者通过阅读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激动人心的争斗场面来加以体悟,人物、场景、故事、意象等等都深具象征意味,这本小说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著之一。
在《蝇王》的题序中,戈尔丁说:“野蛮的核战争把孩子们带到了孤岛上,但这群孩子却重现了使他们落到这种处境的历史全过程,归根结底不是什么外来的怪物,而是人本身把乐园变成了屠场”。
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的。
在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一场核战争中,一架飞机带着一群男孩从英国本土飞向南方疏散。飞机在飞行途中被击落,孩子们乘坐的机舱落到一座世外桃源般的、荒无人烟的珊瑚岛上。
在这个美丽的岛上,有充足的淡水、丰美的食物、湛蓝的海水和绵长的沙滩,呈现出一幅如同人之初亚当和夏娃栖息的伊甸园一般的图景。
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生存环境下,充满新鲜感的孩子们开始了新的生活。起初孩子们身上还带着文明社会的习惯和印痕,还能够按照文明社会的理性和秩序来运转他们那个“小社会”。
在他们自发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拉尔夫就规定,谁持有“海螺”,谁才有发言权。
会后孩子们分成小组去采集食物,用树枝建造房屋,还点燃一堆烟火向海上传递求救的信号。可好景不长,有序很快转为无序。
搭建住棚和看守火堆,这些文明社会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很快让孩子们觉得限制了个人自由,最后选择跟随杰克去打猎,因为那样让他们感到刺激,既无拘无束,又可以吃肉。
孩子们很快分为两派,分别以拉尔夫和杰克为首。为了争夺对小社会的统治支配权,建立可以发号施令的权威,两派开始明争暗斗。
在随之而来的斗争较量中,拉尔夫和猪崽一方被杰克和罗杰一方打得大败。失去了文明世界的理性和秩序,没有了纲纪规则,没有了互助合作,这群孩子完全堕落成一群嗜血的“野兽”。
权力争斗的愈演愈烈,欲望和责任的冲突,很快使孩子们文明有序的社会走向分裂。
故事的结尾处,当杰克和他的猎手们认定拉尔夫是仅剩的唯一叛逆者时,罗杰狰狞地削尖了木棒的两端,准备用对付野猪一样的手段来除掉拉尔夫。
可怜的拉尔夫被追捕得四处乱窜,无处藏身,直到英国皇家海军舰艇经过荒岛相救,才幸免于难。
故事的结局处,荒岛呈现出这样一幅悲伤凄惨的景象:“海岛已经全部烧毁,像块烂木头”,“拉尔夫的眼泪不禁如雨水般流了下来,他为童心的泯灭和人性的黑暗而悲泣。”
故事以崇尚本能的专制派压倒了讲究治理的民主派而告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恶出于人,犹如蜜产于蜂”
我在小说里读到这句话时,心里充满了满满的沉重感。这句话让我看见人类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失去真实情感,变得麻木和虚伪。
《蝇王》是威廉·戈尔丁重要的代表作,创作于1954年,并为他赢得了198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蝇王》是一本著名的哲理小说,借小孩的天真来探讨人性的恶这一严肃主题。
阅读之后,我深感震撼。书中的孩子本应是在校园里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玩耍,然而战争与孤立的环境,将他们推向了一个极端的生存状态。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能在这些孩子的蜕变中看得淋漓尽致。
看完这个不长故事,作者把人性的恶血淋淋的刻画了出来。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的认知,没有怜悯描写的对象是孩子,最终故事还是朝向了不可控的结局发展。
《蝇王》通过孩子们从建立文明到沉沦野蛮的过程,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恶斗争,以及当社会秩序崩溃时,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野性就会暴露无遗。
《蝇王》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善与恶、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与较量。通过孩子们在荒岛上的种种行为,揭示了人性中潜藏的暴力倾向与自我毁灭的可能性,同时也展现了文明秩序的脆弱与重建的艰难。
“事情总有科学性的一面。再过一两年战争就会结束,人们就会到火星上旅行去,再从那儿回来。我知道并没有野兽。没那种带爪子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我知道,也根本没什么可害怕的。”读到这句话,我看到孩子对科学的信任和对未知的理性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逃避心理。
这部作品让我思考,在去除法律与规则的约束后,人的本质会是一种怎样的存在?难道每个人的心中都潜藏着一只“蝇王”,只待机会触发?
“那个世界,那个可以理解和符合法律的世界,悄悄地溜走了。”当我读到这句话从孩子口中说出,就看见了文明的失落和人性的堕落,这是否也暗示了人们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背离原有的道德和法律观念。
《蝇王》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与深思的作品。它让我认识到外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并且意识到无论在何种环境下,保持理智与善良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部作品是对人性深处善恶冲突的生动展现,更是对现代文明与社会伦理的强烈批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生活很令人厌倦,生活中的每条道路都是一篇急就章”
这体现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生活短暂的感慨。
戈尔丁笔下的荒岛,实际上是20世纪英国社会的缩影,或者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是世界的缩影。通过小说《蝇王》,戈尔丁暗示人们:即使在文明社会中,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也会导致人的野心复发,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最终走向堕落和毁灭。
小说一开头,作者就暗示了这个荒岛社会崩溃的必然性。这些男孩都是在一个具有悠久探险传统和长期征服别国领土的大英帝国出生和长大的,他们骨头和血液里就带有一种强烈的、与生俱来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他们很想尝一尝做统治者的滋味,行使一下统治者的权力。
当我读到 “我们的确能表现出善心,而且也这样做过。一天至少两次,暑假时还会频繁得多。当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之时。”觉得这句话讽刺了人性的虚伪,指出人们在自由和放纵时更容易背离善良的本性。
戈尔丁在《蝇王》中所描写人性中存在的恶,以及在文明社会面纱掩盖下的非理性和非道德的“劣根”,都一次一次地被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证明,特别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作者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戈尔丁采用小说这一文艺形式,运用强烈而又生动的象征主义手法,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活生生的、能用眼睛看到的、充满罪恶的世界,这实际上不过是纳粹德国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我们始终都在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读完《蝇王》,我觉得给我最大的益处是,这部作品中蕴含了深刻的心理建设启示:
1.认识并面对内心的恐惧:
孩子们在孤岛上遭遇了各种未知和危险,这些恐惧逐渐在他们内心放大,形成了所谓的“野兽”。然而,当西蒙勇敢地面对并揭示真相时,我们发现所谓的“野兽”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人们内心恐惧的投射。或许我们要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恐惧,通过认知和了解它们,我们可以逐渐克服这些恐惧,避免其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
2.坚守文明与道德的底线:
在孤岛上,孩子们失去了成人的监护和引导,逐渐暴露出内心的野蛮与残忍。他们之间的冲突和暴力行为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文明的崩溃。这是否也提醒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文明与道德的底线。即使面临困境和挑战,也不能放弃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否则可能会陷入自我毁灭的深渊。
3.重视领导力与责任感:
拉尔夫作为孩子们中的领导者,始终努力维持秩序,保护大家的安全。他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在困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力与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品质。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清晰的头脑、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能够带领团队共同面对困难,走向成功。
4.学会在群体中保持理性:
在孤岛上,孩子们的行为逐渐变得野蛮和失控,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在群体中失去了个体的约束力。去个性化现象导致他们更容易做出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在群体中要保持理性,避免被群体的情绪和行为所左右。我们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盲目跟风或随波逐流。
5.重视亲子养育中的心理建设:
《蝇王》不仅是一部关于孩子之间斗争的小说,它也让我们反思亲子养育中的底层逻辑。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心理建设,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同理心等品质。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在未来面对困境时更加坚韧不拔,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西方文明寓言的映射。我猜想作者想表达的是,在人性恶的世界里,文明的火种和先知是那么弱势,最后的结局不是被毁灭,就是被牺牲。尽管我看出了作者满满的悲观态度,可我还是想问,为了某些信仰,为了人类的未来选择牺牲自己,尽管这看起来很伟大,但这真的能让人类社会摆脱人性的恶吗?说实话,我看不到答案。
小说中说“人性第一层:生物性,偏于恶;人性第二层:社会性,善恶兼而有之;人性第三层:精神性,偏于善。”这句话深刻剖析了人性的多层次性,指出了人性中恶、善恶并存以及善的不同层面。
“一共有两个乐园,人们有权做出选择:没有自由的幸福,或者没有幸福的自由。非此即彼,没有别的可能。”看完这句话,我就明白为什么许多评论者,把这个小说套用在西方神话救世上,以此给出悲观的答案。但是,我觉得任何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不能一概而论。世间有好人,也有坏人,人性里有善,也有恶,不能对立起来,也不能孤立起来,心存希望地活着好过绝望无助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