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区中央局否定毛泽东提出的向“赣东北发展”战略。

1932年,周恩来为书记的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拒绝了毛泽东的正确建议,命令红军,孤注一掷,攻打赣州,历时三十三天,城未攻下,伤亡达三千多人。危急时刻,毛泽东急下东华山,冒雨赴前线指挥部参与决策,使红军暂时摆脱被动状态。而后,毛泽东经过调查,提议苏区中央局在前线召开会议,讨论打赣州的经验教训和红军下一步的行动方针。

1932年3月中旬,周恩来主持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在赣县江口召开。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彭德怀等都出席了。会议的核心问题是:讨论攻打赣州的经验教训和红军今后的行动方针。毛泽东指出攻打赣州的错误,主张红军主力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党和群众基础较好、地势有利的赣东北发展,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广大地区发展革命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他这种主张,是要转人外线的进攻作战,以“出击求巩固”。

中央局多数人受临时中央的影响,认为红军攻打赣州是依据中央和中央局的决议,在政治上是正确的;胜败乃兵家常事,现在虽从赣州撤围,并不是不再打赣州了;红军还是要执行中央的“进攻路线”,要夺取中心城市的,主张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相机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或较大城市。更有甚者主张红军开到湖南去。

会议否决了毛泽东的意见,也没有把部队开到湖南去,决定红军主力“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相机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或较大城市。会议决定以红一、红五军团组成中路军,以红三军团、红十六军等组成西路军,分别作战。

毛泽东的建议虽然没有被多数人认可,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但是,在苏区政治局书记周恩来的支持下,毛泽东依旧在红一方面军拥有军事处置权,这为毛泽东的个性军事思维的发挥,保留了巨大的空间,为毛泽东、周恩来在日后红军的行动方向上一拍即合创造了制度条件。故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份率中路军北上。

十八日,中革军委命令西路军应赤化赣江西岸,并相继夺取几个城市;命令中路军须迅速集中宁都,以宜黄、乐安、崇仁为目标,努力争取三县苏区,并相机夺取一个或几个中心或较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毛泽东在军委战略框架下,竭力改变红军行动方向。

1、东路军攻打闽西龙岩方针的制定。

毛泽东依据闽西敌情变化,认为福建是当时敌人军事力量的薄弱环节,除张贞的第四十九师外都是地方保安部队,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主张中路军向闽西行动,立即向中革军委建议,将中路军改为东路军。

为此,毛泽东在率领红一军团北上宁都集中的途中,向军团领导人林彪和聂荣臻阐述中路军向闽西发展的主张,并得到他们的赞同。林、聂在三月二十一日向中革军委报告:“行动问题,我们完全同意毛主席意见。日前粵方开始派兵人闽赣讨赤情形下,更应采毛主席意见。”红一军团随即进抵闽西长汀待命。

3月27日、28日 周恩来主持的中共苏区中央局会议在瑞金召开,继续讨论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毛泽东提议红军中路军向东发展,攻打龙岩,消灭闽西张贞等军阀,开展局面。毛泽东说:我们中央根据地沿赣江向北没有多少发展余地,国民党“剿共”的大本营就设在南昌。如今向西发展,有赣江梗阻,大部队往返不方便。向南发展则必然会同广东部队的主力顶牛。只有向东发展最有利,一来有闽西老根据地作依托,二来闽南尚有广阔的发展余地,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方向。因此中央局决定由他带领东路军,打到外线去,打到闽南去,发展根据地,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并获得物资补给。

在周恩来的支持下,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将红一、红五军团组成的中路军改称东路军,同意由毛泽东以中央政府主席身份率领东路军攻打闽西的龙岩,并向东南方向发展。首先,打击闽军和进入闽西的粤军,巩固闽西,筹措经费,尔后集中全力争夺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这对毛泽东是一个很大的支持。西路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由赣州、万安间良口地区 西渡赣江,进入上犹、崇义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远离根据地,直下漳州的大胆设想。毛泽东在长汀进一步了解福建境内情况后,毛泽东在三十日又致电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远离根据地,“直下漳州”。毛泽东说:“政治上必须直下漳(州)、泉(州),方能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若置于龙岩附近筹款,仍是保守局面,下文很不好做。”“据调查,漳州难守易攻,故我一军团及七师不论在龙岩打得着张贞与否,均拟直下漳州。”同时提出:一军团“候七师取齐,即先向东行”,“五军团可随后入闽”,“十三军亦须入闽,位于龙岩坎市,保障后路”。

当时毛泽东攻打漳州的设想,很多人不理解,不知其所以然,露出了顾虑的情绪,他们惧怕红军主力一旦远离根据地后整个根据地被占,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立刻从瑞金赶到长汀,在四月一日召开作战会议。毛泽东在会上阐述了这次战役的政治意义。他还说明:“中央红军进攻漳州的任务是消灭张贞师,收缴军事物资,帮助当地开展游击战争。任务完成后,就回师中央苏区,并不是要长期占领漳州。”在周恩来的支持下,苏区中央局随即批准了龙岩、漳州战役计划。

为了该计划的顺利落实,周恩来留驻长汀,负责调动兵力、筹集给养和保障前线的需要。这就为毛泽东战略的实施再一次提供了制度的支持。

(三)龙岩、漳州战役。

为了组织好这次战役,毛泽东在会后带警卫排星夜从汀江坐船赶往上杭。一到上杭,经过调查,又致电周恩来:“敌一部既入闽,我直捣漳泉部队必须更迅速更集中,否则敌占先着,我军将进退维谷。五军团全部必须立即出发,取直径急行军……于十四到龙岩。”“中央局、军委宜移长汀。”

而后,毛泽东由上杭抵达白砂,与红一军团领导人会合。八日,随一军团到达龙岩西部约五十里的大池圩,指示部队隐蔽宿营,不去有敌人守备的小池。九日,部署红一军团就地休整,侦察敌情与地形。获悉龙岩城守军是张贞第四十九师两个团和少量地方民团,战斗力不强,同红一军团领导人研究决定,直接向龙岩攻击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月十日拂晓,毛泽东和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乘敌不备,向龙岩发起进攻,在地方赤卫队协助下,消灭守敌张贞部一个多团,俘虏六百八十余人,缴枪九百余支,攻占龙岩城。

4月11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指出龙岩胜利的原因是:“1、白砂休息一天,团结兵力。2、不顾坎市,直取龙岩。丙、大池宿营,不去小池,击敌不备。”关于军队行动问题,电报说在此地休整两天,“即直下漳州”。并指出:“目前粤敌是对江西取攻势,对福建取守势。但我军入漳,必能诱动该敌。”

4月14日,红五军团从赣南迅速赶到闽西龙岩,如期实现东路军主力的会合。毛泽东对漳州战役作进一步部署,以红五军团第十三军驻守龙岩,负责保障龙岩到漳州的战勤供应运输线,第三军随红一军团进攻漳州。

4月16日,毛泽东在漳州西北约二十多公里的马山,领导东路军总部,组织部队侦查敌情和观察地形。获悉防守漳州的张贞部主力部署在漳州西北天宝到南靖一线,一部在漳州市内扼守着险要阵地。十七日、十八日,同东路军总部负责人冒雨到前沿阵地调查,经研究确定了进攻部署:以红四军主攻敌人的天宝阵地,红十五军主攻宝林到南靖一线之敌,红三军为预备队。

4月19日,拂晓,指挥东路军对漳州外围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主攻部队猛攻敌军风霜岭之线的阵地,并以十二岭为主攻目标。在攻至主峰最后一道防线时,因守敌据险抵抗,红军一度受阻。此时,毛泽东来到前沿阵地直接指挥,令部队加强兵力,从五峰岭向十二岭俯冲。敌军被击溃,红军乘胜追击,全部消灭逃敌。据守漳州市内的敌军闻讯后出逃。国民党军第四十九师师长张贞,从前线败退城内,连夜烧毁军械库,弃城逃走。

4月20日,毛泽东率东路军主力进占闽南重镇漳州城。漳州是闽南的商业中心和军事重镇。这次漳州战役共歼张贞部约四个团,俘一千六百余人,翦除了敌人的一翼,同时又扩大了红军的政治影响,缴获飞机两架及大量军用物资,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彭德怀部西路红军部队举行入城典礼,毛泽东头戴凉盔帽,骑着一匹白马随队入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月三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漳州大捷达到剪除粤敌一翼之目的, 影响时局甚大 ”“在现时的敌我形势下,在我军的给养条件下,均必须跳出敌人的圆围之外,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才能达到目的。”“此次东西两路军的行动完全是正确的。东路军深入漳州绝不是主要为着筹款,西路军的分出也没有破坏集中的原则。我们已跳出敌人的圆围之外,突破了敌人的东西两面,因而其南北两面也就受到我们极大威胁,不得不移转其向中区的目标,向着我东西两路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