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模糊的选座标准,会让消费者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2025年春运将于1月14日启动,春运机票预订已经开启。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反映,自己购买了机票、准备线上值机选座时,发现大片座位处于“锁定”状态。比如,一趟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航班,客舱一共176个座位,除安全出口外,客舱前后的座位都有不少被“锁定”,尤其是经济舱前10排,几乎每排靠窗和过道的座位都无法选择。(12月23日央视新闻)
对于航班座位被大面积锁定,航空公司似乎给出了“合理”解释,比如,将靠前位置预留给高等级会员、给团队和特殊旅客创造方便、维持飞机配载平衡等。表面上看,航空公司的解释有一定道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根据很多消费者反映,同一趟航班,线上值机显示座位被锁定,线下值机却可以选择相应座位,有的航班甚至还会出现前排座位空置,却仍然不开放给普通乘客等现象。如果航空公司真是为了满足特殊需求和安全需要,那为何还会出现上述两种情况?显然,航空公司给出的解释,并不能安抚消费者情绪,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短期来看,航空公司“锁座”,似乎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但长期来看,“锁座”会带来一系列隐形损失。一方面,想要增加高等级会员、特殊旅客等出行体验感,便会挤占普通乘客权益,甚至不排除这部分乘客会选择其他出行方式。
另一方面,目前,航空公司均未明确“锁座”规则、比例、定价标准,若是“锁座”比例过高,则会出现座位空置等现象,这非但不会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影响航空公司口碑。
其实,很多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付费选座,只是航空公司模糊的选座标准,会让消费者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基于此,航空公司应该明确告知“锁座”规则、比例、定价标准等,让消费者自己抉择是否付费选座。将问题摆在明面上,让消费者了解航司盈利目的,也让航司了解消费者真实反馈与想法,二者进行正向沟通,才能切实地解决问题,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出行需求。
航班大量“锁座”,锁住的是普通乘客权益。而当普通乘客权益蒙受损失之时,最终反噬的,必然是航空公司的利益根基。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统筹:陈若松
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