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今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变化尤其剧烈。
各种令人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接连出现,每一件,都是令人瞩目的新闻大事件。
这些完美契合新闻定义的事件,不得不让人们重塑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认识。
重塑的进程,也让塔克拉玛干沙漠一点一点撕去“死亡之海”的历史标签,以奇迹创造者的全新“人设”,登上热搜。
面对带着全新“人设”闯入移动互联时代的奇迹制造者,我们不禁要问,塔克拉玛干沙漠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到底出自哪里?
新疆的地形,三山夹两盆。
其中一盆,“装”着塔克拉玛干沙漠。
北面的天山,西面的帕米尔高原,南面的昆仑山,就像是一圈盆沿,而处在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就像是盆底。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据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沙漠演化与亚洲内陆干旱化研究团队的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现代沙漠景观的形成时代为距今30万年前,沙漠的初始形成时代远早于180万年。
时间在流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也在流动,它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历史上,塔克拉玛干沙漠受风向影响,逐步南移,流动的沙丘吞噬了无数的城镇和村庄,吞噬了绿洲孕育的文明,留下楼兰、尼雅、小河等废墟遗址,给予后世“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有翼天使壁画、楼兰美女等考古的无价馈赠。
塔克拉玛干沙漠,历史的高光时刻,埋于黄沙。
我们印象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黄沙漫漫,仿佛包括绿色在内的任何与生命有关的东西都与它无关,“死亡之海”的名称由此而来。
直到有一天,它开始打破人们对它固有的认知,沙漠不在无情,“死亡之海”孕育出希望,塔克拉玛干沙漠并未从荒凉走向荒凉。
这是开天辟地的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精卫填海的精神......
不少人或许疑惑,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正如《士兵突击》里关于修路的经典的台词:
我要做点什么,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那是一片生命禁区,没人光顾,甚至备受嫌弃,而正是许三多每天如一日得修路,他真的修成了。
最终那条路真的修成了,成为了络绎不绝的地方。
从此,它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
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当人类注入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后,这片荒芜之地也开始与生机一起舞动。
1978年,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中国毅然决然地启动了规模宏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对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的深远布局。在接下来的四十多年漫长岁月里,无数人心怀希望,挥洒汗水,依托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持续建设和不懈努力,奇迹般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浩瀚无垠、风沙肆虐的边缘地带,逐渐形成了一条令人叹为观止的绿色阻沙防护带。这条防护带绵延不绝,长达3046多公里,宛如一条绿色的长城,牢牢地锁住了肆虐的黄沙,为周边的生态环境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其壮丽与坚韧,令人由衷地赞叹与敬佩。
类似的奇迹,塔克拉玛干沙漠创造了很多。
回溯至1993年3月,一个震撼人心的壮举在新疆拉开序幕——轮台至民丰公路破土动工。这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公路,全长552公里,其中竟有446公里是在那流动不息的沙漠中开辟而出,其难度之大,令人咋舌。
时光流转至2022年,又一壮举震撼问世——尉犁至且末公路正式通车,全长334公里,为这片沙漠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同年,和若铁路的通车更是将奇迹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条全长825公里的铁路,宛如一条钢铁巨龙,在沙漠中腾跃而起,与已运行的格库线、南疆线完美衔接,正式宣告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的诞生,让人心潮澎湃。
而到了2023年,图木舒克市至昆玉市图昆公路的通车,更是为这片“死亡之海”南北贯通增添了第四条干线公路。
这些公路与铁路,如同条条巨龙,在沙漠中穿梭腾跃,将这片曾经被视为生命禁区的沙漠,变为了人类智慧与勇气的见证之地,令人无不为之赞叹。
绿色围拢沙漠,道路贯通,接下来就要生产点什么了。
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植养殖的奇迹之旅,始于2018年袁隆平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种植水稻的新闻。
2018年,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岳普湖县开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试验田。当年试验田亩产549公斤,远超科研团队亩产200公斤的预期。
但是,这个新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亘古的沙漠由此开始吹起了不一样的“风”。
“风”吹到2024年的时候,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奇迹开始集中涌现:
9月初,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养殖的螃蟹陆续上市,膏美黄肥,消息一出,#塔克拉玛干沙漠养出了大螃蟹#的话题便在9月期间频频登上热搜,不少网友惊诧,新疆沙漠竟然还产“海鲜”?
9月22日,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兵团第二师三十七团、三十八团,专家对两个团场的玉米高产创建百亩田、千亩方玉米进行实打实收测产。经实测,百亩田平均亩产1202.4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1002.88公斤,兵团首次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千亩连片“吨粮田”的突破,创造了新疆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9月28日,新疆日报以《沙漠珍珠试养成功 饱满圆润媲美“北珠”》为题,报道了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且末县养殖珍珠的新鲜事,新闻发出后,短时间内被国内众多媒体转载,有网友评论说“这还是我认识的沙漠吗?”
10月下旬,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首次试种的20余亩沙漠花生迎来丰收。不仅如此,且末县在沙漠中试种的板蓝根、西瓜、甜瓜、土豆等作物,都取得了不错的效益。
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新闻源源不断,在一篇篇的新闻报道中,人们的认识被不断刷新,塔克拉玛干沙漠原来不仅能养海鲜,不止能种水稻、小麦、玉米、蘑菇、西瓜、甜瓜,还能种肉苁蓉、枇杷、石榴、黑加仑……
东北有句话,说一切皆可炖、万物皆可烤,2024年塔克拉玛干沙漠给人的感觉是,万物皆可种,什么都能养。
人类给自然以生机,大自然也必将厚礼于人类
台特玛湖,这片曾经因过度开发和自然环境恶化而几近干涸的湖泊,也迎来了一场令人瞩目的生态复兴。如今,台特玛湖再次焕发生机,湖面波光粼粼,水鸟翱翔,芦苇丛生,鱼跃浅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枯萎了近百年的胡杨枯木逢春,位于巴楚县境内的世界最大胡杨“风倒木”林区重现生机。干枯的胡杨长出了新枝,红柳等植被也逐渐恢复,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人类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漫长对话中,我们正书写着一段关于挑战、适应与和谐共生的浪漫篇章。
塔克拉玛干还是那个塔克拉玛干,只是荒芜败给了生机。
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再仅仅是恐惧与绝望的象征,它成为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融合的见证。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人类改造保护自然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绘就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来源:综合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