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在人们的印象里水资源是匮乏的,历来被认为干旱少雨的内陆地区,与细雨绵绵水渠交纵的江南相比,这里似乎只有大漠戈壁。
新疆缺水吗?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及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份,降水少、蒸发大,水资源相对短缺。但换个视角,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新疆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12位,人均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缺水”的核心在于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表现为区域性、季节性、工程性缺水。因此,新疆是否缺水,需要辩证地看。
打开新疆水系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新疆水资源自成体系,除个别国际河流外,其余河流均为内陆河,与其他省份不存在分水的问题。尤其是南疆塔里木河流域,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系统。这就意味着,新疆的水资源管理,不能简单复制国内其他流域的经验,也不能用一套固定的标准来衡量。
2023年,自治区党委组建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对全疆水资源进行提级管理。2024年,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南疆塔里木河流域“九源一干”、北疆“六河一湖”为重点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在省级党委层面专门成立水资源议事协调机构,这是全国第一个。把原先数十个流域管理机构分南疆北疆统筹起来,也是新疆水利改革史上的重大突破。这一系列举措,从根本上推动形成了由原来水资源兵地分割、流域区域多头管理向自治区上下联动、统筹管理转变的局面。
管理体制理顺后,先后出台《新疆水发展与水安全战略规划》《新疆水网建设规划》,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短短三年时间,全疆水利工程投入超过900亿元。大石峡水利枢纽、玉龙喀什水利枢纽等重大水利工程提速推进,莫莫克水库、尼雅水库等项目建成蓄水,纵横全疆的水网布局加快形成。
从工作实践看,新疆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是可以通过工程和管理措施缓解的。这几年新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更趋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新疆可用水变“多”了
数据显示,与2021年相比,今年新疆灌溉多供了65亿立方米、水库多蓄了72.1亿立方米、生态多补了45.8亿立方米。拿水库来说,多蓄的水大约相当于45个天山天池。
“新疆用水量增加,主要来源于洪水、生态水、非常规水和云水资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分析。
对洪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是新疆管水治水模式的一个鲜明转变。今年洪水资源利用率达80%,喀什、和田等地区小麦以往一年只灌3次水,到现在一年能灌5次水。这一变化,得益于新疆在实践中探索的“总量控制+弹性配置”新模式,通过打破过去按指标“一分了之”的模式,对丰水期的洪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
同时,加大微咸水综合利用,增加再生水在工业、绿化和生态补水等领域的利用量,2023年,全疆各类非常规水实际利用量达14.04亿立方米。组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究院,开展飞机、无人机、火箭、高炮等多位一体的人工增水作业,2023年,累计人工增水量约14.38亿立方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用水的有益补充。
新疆农业不“靠天吃饭”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灌溉农业,亩均灌溉用水量523立方米,看起来高于全国347立方米的平均水平,这主要由于降水量的差异导致的。中东部省份年均降水量基本在1000毫米左右,种植业用水多以降雨为主、灌溉为辅。而新疆年均降水量仅157.7毫米,所以灌溉比例达99%以上。这是新疆目前耕地亩均灌溉用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现实原因。
针对农情水情实际,新疆坚持把节水作为根本出路,因地制宜建设“新时代坎儿井”,大力推广“干播湿出”、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全疆高效节水工程覆盖面和设施、技术水平全国领先,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078万亩,干支斗三级防渗率59.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居全国第13位。灌排系统完善,是新疆农业的独特优势,不“靠天吃饭”也能把地种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水资源的有力保障下,2022年、2023年新疆粮食增产量分别占全国增量的五分之一、三分之一以上,2024年预计增产28.2亿斤,三年累计增产100多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疆绿洲绿更浓
目前,作为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正如火如荼开展,通过光伏治沙、充分利用沙漠微咸水种植耐盐碱作物,环塔克拉玛干沙漠3000多公里的绿色防护带有望年内实现合龙。这些茁壮的枝干不仅锁住了沙漠,挡住了漫天黄沙,也让当地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方向。
在实践中新疆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区域,采取种植耐旱耐碱植物和沙漠经济植物等生物治沙模式;在水资源条件相对比较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采取光伏治沙模式;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地区,采取铺设草方格等工程治沙模式。”
全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新疆首次实现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缩减”,荒漠化土地减少1955.7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4平方公里,结束了“全国唯一沙化土地扩张省份”的历史。绿洲面积由1990年的9.9万平方公里增至17.58万平方公里,增长77.6%,生态环境持续巩固向好。
近年来,新疆精准精细调度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在南疆,实施“塔水入林”,抓住种子萌发、乔灌木返青、胡杨集中落种等主要需水期,把更多生态水精准输送到离河道更远、以往未覆盖的区域,塔河两岸胡杨林受水影响范围由不足1公里扩展至2—5公里。在北疆,通过“脉冲式”精准输水,地表水时隔8年再次流到艾丁湖湖心区,地下水位抬升1.27米。全疆今年生态用水比去年净增40多亿立方米。
新疆“有水则为绿洲、无水则为荒漠”,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用水能否持续充分保障?有关论证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实际上是一座“地下水库”,适当抽用沙漠地下水,对原有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新疆正在用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多高,新疆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来源:综合自石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