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食蚁兽,看起来可可爱爱的,好像很好惹。但实际上,美洲豹看见它都得绕路走。
甚至有人在南美拍下了这样的画面:前面食蚁兽在慢悠悠地喝水,而美洲豹明明在它的背后盯着它,食蚁兽却没有任何害怕的成分。
而且美洲豹的表情看起来也是相当谨慎,这和它平时的作风不太一样。
长得像熊猫的食蚁兽
这个让美洲豹都需要保持警惕态度的动物正是大食蚁兽,它是美洲独有的动物。
这种食蚁兽远远要比我们所看到的还要庞大,一般情况下,它们可以长到1.8~2.4米,体重通常为29~65公斤,相当庞大。
就凭这样大的体型,就足以让其他的狩猎者在下手前需要谨慎考虑了。
食蚁兽的外观也很有意思,首先第一眼入眼的就是它们的“长鼻子”,但这并不是它们的鼻子,而是它们的头骨。
大食蚁兽的头骨就是这样的细长呈圆筒状的样子,看起来就像一根管子。它的鼻子也是和头骨连在一起的,这就造成了它们奇特的外观。
接着第二眼被吸引到的莫过于它们脚上的“大熊猫”——看起来好像有个熊猫头挂在它脚上,有点惊悚。
但这是大食蚁兽的前肢的拟态现象,它们的前肢顶部有黑色斑纹,形成了类似熊猫头的样子,包括鼻子、眼罩和耳朵等特征,这些都让它的脚看起来更像熊猫了。
这种拟态是为了诱导捕食者去咬它们的前肢,并给大食蚁兽们反应的时间,从而保护它们脆弱的头部不受伤害。
然后就是大食蚁兽的尾巴让人惊讶,它们的尾巴长达一米多,十分强壮有力,横扫起来不在话下。而且还蓬松多毛,就像狮子的头一样。
这样的“装备”就会让那些想要侵犯它们的人都要考虑三分。
除了击退敌人以外,大食蚁兽的尾巴还有类似衣服和雨伞的作用。
它们的尾巴可以在雨天和热天时可以作为遮阳伞使用,晚上则可以盖在身上则起到保温作用。
这样的多功能性效果可以使得大食蚁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增强了它们的生存能力。
大食蚁兽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它们没有牙齿。没有牙齿它们是如何做到吃东西呢?
大食蚁兽们会先用嘴巴精确地探测地面上的细小昆虫,由于它们的嘴巴就是一个“细长筒子”,所以要伸入蚁穴对它们来说是相当简单的事情。
之后,大食蚁兽就会伸出它那细又长的舌头进入洞穴,它们的舌头可以长达60厘米,上面布满了黏液,蚂蚁被附上后就难以逃脱。
这就使得它们可以一次性挖出大量的蚂蚁进行食用。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食蚁兽胃口很大,只有大食蚁兽一天需要造访将近200多只巢穴,可以吃掉将近3万只白蚁和蚂蚁,而小食蚁兽一天通常只需要几百只蚁类就能够填饱肚子了。
而且食蚁兽也懂得进食不能赶尽杀绝,需要留后用于以后的食用。
它们也不是需要大量食用,一旦它们一天内进食了足够多的食物,就会在一到三天内不吃东西。
这是因为大食蚁兽的新陈代谢速率相对较慢,这意味着它们消耗能量的速度较慢,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不进食而维持生命活动。
大食蚁兽的体温大约在32℃~33℃之间,这在哺乳动物中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但这对它们来说是有利的,因为较低的体温能量消耗也少,从而延长它们的耐饿时间。
而它们吃的蚂蚁和白蚁富含高蛋白和脂肪,也能够为它们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所以不进食对它们来说也不是问题。
美洲豹为何会怕大食蚁兽?
很多人觉得大食蚁兽很温顺,事实上它们也相当温顺。它们不会主动攻击任何兽类,也不会攻击人类,有人拍到它们曾经不小心被马踢到,但只是表现出很疑惑的神情,更加萌了。
大食蚁兽平时如果遇到像美洲豹等这样的顶级掠食者,其实也是不太会主动攻击的,除非是遇到迫不得已的情况。
真要打起来,大食蚁兽的获胜率可不低,毕竟除了庞大的体型以外,它们还有锋利的爪子。
大食蚁兽的爪子强健如熊爪,拥有挖掘各种坚固蚁巢的非凡能力,甚至足以将整个蚁巢彻底掏空,这让它面对多种蚁穴更加如鱼得水。
然而,由于它的爪子并不具备狮虎那般可伸缩的特性,用久了也会变钝。因此,为了保护这些锋利的爪子,好让它们以后靠这个继续吃饭,食蚁兽在日常行走时一般都是用关节走路。
这就使得大食蚁兽如果需要和美洲豹针锋相对的话,通常双方都是五五开的实力。
纵然美洲豹想要吃食蚁兽,但在面对它们时会采取谨慎回避的策略,以避免其潜在的攻击。
同时,食蚁兽独特的身体构造也让美洲豹难以找到合适的攻击点。更重要的是,它们那浓密的毛发和强健的肌肉,为自己构建了一道坚实的防御屏障。毕竟浑身都是硬硬的鬃毛,谁啃得下去啊?
不过,即使大食蚁兽再温顺,它们也会有攻击人类的案例,而且这样的情况还真不少。
在2014年,一名47岁的中年男子与两个儿子一同进入森林狩猎时,遭遇了一只大食蚁兽。不知怎的,这名男子没有选择开枪射击食蚁兽,而是采取了更为冒险的拔刀相向的方式。
这激发了大食蚁兽的自我防护,并对其发起攻击。最终,这名男子因大腿和上臂伤势严重,失血过多而不幸身亡。
有一名75岁的老人在狩猎过程中也遭到了大食蚁兽的攻击。尽管无法确定老人是否先攻击了大食蚁兽,但大食蚁兽可能出于自卫而伤害了老人。
最后老人因股动脉受伤失血过多,最终不幸身亡。
之前在2007年,也有一名19岁的女性饲养员,在阿根廷的一家动物园内遭到了大食蚁兽的袭击,身上多处受伤,最后不幸因腹部受伤而丧生。
可见大食蚁兽如果被惹毛了也是有相当强的攻击力的。
除了攻击力以外,大食蚁兽其实也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慢吞吞的。大食蚁兽其实是个跑步健将:当它们全力冲刺时,速度可飙升至每小时49公里,这一速度甚至超越了世界纪录保持者博尔特,每小时比他还要快出整整4公里。
除了在跑步方面外,大食蚁兽在游泳方面也算是一把好手。
大食蚁兽们能轻松自如地在水中穿梭,甚至能顺流而下,游弋数英里之远。这项游泳技能为它们拓宽了觅食与栖息的地域范围。
由此看,大食蚁兽的能力其实还蛮强的,只是它们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是不会做这么耗体力的活的。
不过,就算大食蚁兽有这么多能力,它们还是败在人类手中,它们很多死亡案例都是出自人类手中。
由于人类领地的扩张,它们的生活范围领地也越来越小。它们也被迫接受人类的生活领地,这也导致了它们的悲剧发生。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大食蚁兽常死于车祸。
在自然环境中,大食蚁兽倾向于夜间活动,频繁出没于道路周边寻找食物,这样对它们来说也更加安全。
然而,由于夜间视线受限,大食蚁兽遭遇交通事故的风险显著增加,导致大食蚁兽因被撞而死亡的事件日益频发。
接着,大食蚁兽总是被人类“盯上”,无他,它们身上有太多人类想要的东西了:大食蚁兽的皮肤被用来制作安全带及其他皮革制品,其身体其他部位则用于医药科学研究。
除此之外,因为食蚁兽们的外貌实在是独特,许多大食蚁兽的幼崽被捕获作为宠物饲养。这些人类活动对大食蚁兽种群的生存构成了重大威胁。
目前,大食蚁兽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等级,表明其种群数量正在减少,且存在较高的灭绝风险。
据说大食蚁兽的现存数量估测约为五千余只,它们主要在中美洲及南美洲的茂密热带雨林中安家落户。尽管这一数字可能存在一定的浮动范围,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食蚁兽的种群规模依然偏小。
食蚁兽下面的食蚁兽科也分为多个种类,除了上面见到的大食蚁兽以外,还有小食蚁兽,侏儒食蚁兽和中美小食蚁兽。
中美小食蚁兽体长差不多是大食蚁兽一半,体重约5公斤左右。体色以浅黄为主,但脸和身体中段为黑色,像穿了黑马甲、戴着黑眼罩。
小食蚁兽又称南美食蚁兽,所处的位置更加偏南,相较于中美小食蚁兽,南美小食蚁兽的体型稍显庞大,其皮毛的色泽与图案也更为多样化。有的像穿了黑色马甲,有的像是没穿。
此外,南美小食蚁兽的耳朵也略微长于中美小食蚁兽,这也是两者之间的一个显著区别。
而侏儒食蚁兽是在食蚁兽科类中体型最小的那一个,它们体长不过40厘米,体重只有200多克。
不像其他的食蚁兽有多个锋利的爪子,它们只有两指具爪,另外三指很小或者是因为退化而看不见了。所以侏儒食蚁兽又称为“二指食蚁兽”。
侏儒食蚁兽要表现出攻击的样子也是最可爱的:它们遇到危险时候会将身体直立,摊开前肢,面向对方,看起来就像是“求抱抱”的样子。看它们这么可爱的样子估计也没人敢下手吧。
目前,中美小食蚁兽和南美小食蚁兽的数量约几千只,而侏儒食蚁兽却只有几百只,数量仍然还在下降,情形很不乐观。
食蚁兽们对于我们人类是有很大的益处,它们吃掉的虫子有一些是对我们生活有害的。可以说,它们的存在就是保持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一环节,失去了它们,我们必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无论是大食蚁兽、小食蚁兽还是侏食蚁兽,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什么时候,我们人类才能够真正意识到这些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