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300字,阅读约需4分钟)
古今交汇处,北京正展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璀璨。
前一段读《毛泽东自述》,里边有段毛主席刚来北京时的描写让我深有同感,久久难以释怀:“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条件很差,可是在另一方面,古都的景色是鲜艳又生动的……在公园里和故宫广场上,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花盛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作为一名“新北京人”,我也深深地喜爱着这里的一房一瓦、一草一木、一花一景。这座城市不仅承载了三千余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厚重,更加体现了75年来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一代代北京人的努力拼搏与接续奋斗。
城市里的历史厚度
无论是“斯人已去”的金中都遗址,还是蔚为大观的故宫、天坛;不论是雄伟壮丽的长城,还是香火绵延的雍和宫,这座城市总是能让我感到庄严、神秘、厚重的历史韵味。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坚持老城保护与开发,贯彻“老城不能再拆了”的理念,将文物的妥善保护与资源的活化利用有机结合起来。
中轴线的成功申遗,离不开对沿线空间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京报馆等一批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更是对文物和历史最好的传承和阐释。
最喜欢的,还要数家门口正在顺利推进的法源寺文保区城市保护更新项目。以更新促保护,以保护谋更新,不仅让始建于唐朝的法源寺、众多老胡同和老会馆得以修缮保护,智慧停车、网红小店、“丁香诗会”更让历史街区焕发了新的活力。
在这里,古和今、居民与游客、传承与发展水乳交融。
北京口袋公园
城市里的人文温度
曾几何时,随着国际大都市的建设步伐,市民生活在钢筋水泥搭建的新丛林中,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与闲暇。伴随城市更新模式的变化,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更新项目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与体验。近年来,一些口袋公园的建设,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点缀在高楼大厦间隙,让城市有了绿意和生机,便利了居民的活动与需求。北京的城市建设,凸显了“大”与“小”、“发展”与“留白”的辩证统一。
北京三里屯
城市里的潮流热度
在四九城里City Walk,是一件很“潮”、很“酷”的事情。大家放慢生活节奏,用脚步串联起一个个景点与小店,充满了发现与探索的乐趣。在太古里购物用餐、于鼓楼下吃炒肝喝面茶、去五道营胡同探店打卡……真是再惬意不过。作为City Walk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老网红”,白塔寺可谓当仁不让。但其实时尚并非天生,流量不是自带,而白塔寺的“出圈”其实是背后一位位“弄潮儿”接力打造。
早在上世纪,就有学者注意到白塔寺附近建筑凌乱,私搭乱建严重,环境秩序脏乱,提议要进行“有机更新”。直至2014年,白塔寺地区率先以“整院腾退”院落开展更新工作,到次年顺利开展“再生计划”,地区面貌焕然一新。
整治后,吸引了一大批“网红”咖啡店、人气蛋糕店、汉堡精酿馆、精品民宿入驻,蓝天、白塔、红墙的拍照打卡机位更是成为了潮人必备。
白塔寺东夹道咖啡店
我爱北京城,爱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现代,爱这座城市的大气与精细,爱这座城市的坚守与奋斗。时值新中国75岁华诞之年,这座城市又被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精巧的花坛装扮一新。
愿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这座城市能够越来越美,而你我也能成为这份美丽的创造者和呵护者。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邮箱|bjwysb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