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后,学生们会选大学。在选大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差。有的学生考了高分,却没有选对好大学,而有的学生考的分数不高,却选对了大学中的好专业。选大学就是选商品,可能会买了好的商品,也可能会买了山寨产品。
大学提供的是服务,早已经被资本介入。有公立的大学,国家出钱兴办,也有私立大学,是资本家出钱兴办,还有野鸡大学,基本上就是骗钱。这么多的大学琳琅满目,名号都很响亮,成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最终让很多高考生来选择,他们哪里知道怎样选?必须要阅读专业书籍,而这方面的专业书籍比较少,仅仅凭借《报考指南》,并不能选对好大学和好专业。于是,他们求助于报考的机构和个人,宁可花点钱也要报对学校,报对专业。当然也有一部分考生十分自信,自己报志愿,认为自己选择的才是最合适的,却很容易报了“天坑”专业,或者报了野鸡大学,后悔的时候已经晚了。虽然在国家层面出手打击了一些野鸡大学,取缔了上百所野鸡大学的名号,但仍然有野鸡大学产生,有私立大学出现,最终弄得大学招生信息鱼龙混杂,让高考生真假莫辩。大学成了提供服务的场所,也成了供高考生选择的商品。选对了好大学并不一定有出路,还要选对好大学中的好专业,其实就是选对了好大学中的热门专业,为以后就业铺平道路。
有人相信选了好大学,不如选对好专业,因为好的专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而好大学内有很多不是热门的专业,或者说是就业前景暗淡的专业,要的分并不高,一些高考生只要分数够了就能去,还以为自己上了一个好大学,名头响亮,以后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当他们毕业之后,到了人才市场才知道怎么回事,原来他们这个专业的人数很多,基本上没有用人单位喜欢用他们。他们只得去考研,考公,考编,或者一边打工,一边继续考。还有的直接转了专业,跨专业考研,不然考上了本专业的研究生,毕业之后仍然找不到工作。为什么他们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填好专业呢?因为他们和大学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差。他们掌握的信息相对较少,而大学发布的信息也比较少,但大学掌握的考生信息非常丰富,即便是姜太公钓鱼,也是愿者上钩。没有大学求着考生填报,只是等着考生来填报,逮住哪个算哪个。考生选择大学,要看大学的名气,还要看大学的专业,衡量自己的分值,才能填报。但填报以后并不一定能上了填报的大学,因为还有其他考生竞争,信息仍然是不公开、不透明的。
在不公开、不透明的信息面前,一些大学搞了暗箱操作。明明是公办大学,却招收了分数不够的权贵的孩子,而农民家的儿子即便考的分值再高,也只能服从调剂,却并不一定能上了重点大学的好专业。甚至一部分农民的孩子由于掌握信息太少,又没有找专业人士填报志愿,明明考的分值比较高,却报成了私立大学或野鸡大学,读完之后才后悔莫及。就好像他们选择商品,奔着名牌商品去了,最终选择了山寨产品,用了之后才知道这样的产品不经用,想要退货却退不了,只能自己承受损失。报了野鸡大学,比这样的损失还要大,因为青春不在,想要返回头再读大学,已经不太可能。很多私立大学只是考生们镀金的场所,尤其是权贵的孩子镀金的场所,花费很高,不承诺给学生找工作,也不统计签订的就业合同。农民的儿子最好不要读这样的大学,因为掏不起学费,即便掏得起学费,毕业以后也照样不能继承家族产业,文凭不硬,找不到好工作,当然也就等于白念了。
大学琳琅满目,就像市场上的商品一样琳琅满目。高考生选择大学,会像市场上挑选商品一样来选择,却和商家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息差。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即便消费者善于挑选商品,也仍然不知道商品的底价是多少,而商家却知道商品的底价是多少。即便面对最苛刻的挑剔者,商家也能把商品顺利卖出去,赚了钱。高考生挑选大学就是这样,像消费者挑选商品一样,永远不知道大学内在的运行机制,也不知道大学内部的专业到底在学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大学的经历,也不知道学了某些专业之后,能不能找到工作,甚至根本不知道名头响亮的大学是公立大学、私立大学还是野鸡大学。看着名号都一样,都很响亮,甚至带上一线城市的名字。就好像人们挑选商品一样,看到的商品都是一样的漂亮。山寨产品甚至比正规产品还要色彩靓丽,只是价格便宜一些。私立大学或野鸡大学的学费并不便宜,比公办大学的学费要高出很多。以至于很多考生以为贵的就是好的,其实完全上当受骗了。
选大学就是选商品,要擦亮双眼,选择适合自己分值的大学,还要选择就业前景广阔的专业,而不能盲目填报,也不能凭借理想主义的一腔热情填报,不然只会因为信息差的缘故上当受骗。大学招生市场本身就是鱼龙混杂的,并不能被完全规范,而考生们在这种市场主导的招生环境下,只有获得更多的信息,找专业人士,才能填对志愿。这种现象背后包含了权力系统的不作为,也包含了瞒和骗的因素,是投入大学的资本和权力系统联手导演的一出好戏,要把大学的服务兜售给考生,就相当于兜售给他们一些商品,不管是名牌的还是山寨的,抑或是纯粹骗人的,统统送给他们,让他们自己选,叫做愿者上钩。